做实“民营富市”!青岛确立民营经济目标:创建全国示范城市
民营经济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所在。青岛民营经济正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新的一年,青岛民营经济将谋求更大发展。
1月26日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会议提出,争先进位,深化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程。
去年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青岛与成都、常州、温州、台州、泉州、佛山、江阴8个城市一同入选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
会上透露了一组青岛民营经济“大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90.8万户;全市民间投资增长9.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60.1%;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5159.9亿元,同比增长39.1%;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32.3万人,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88.1%。
与此同时,青岛民营企业实力稳步提升。去年,青岛5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28家企业入选省民营创新百强和创新潜力百强,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达97家。13家企业入选“2021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入选企业数量位居中国城市第五、全球城市第七。
会议设置了一个特别环节——为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青特集团、青岛康大控股集团三家2020年度山东省新跨越民营企业颁发奖牌。这三家民企正是青岛民营经济在裂变中倍增的缩影。2021年青岛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7家,三年间增加了5家,不少企业甚至实现了翻倍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民营富市”目标和实施民营经济壮大计划的部署要求。
按照预期目标,今年全市民营市场主体要突破200万户,民营企业突破75万户,民营经济税收、进出口占比60%以上,新吸纳就业占比80%以上。民营企业前行的雁阵将不断壮大,更多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青特集团这样的巨头有望鱼跃而出。
01
民营经济的“青岛现象”
民营经济就是“环境经济”,民营经济的活跃度是当地营商环境的晴雨表。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青岛民营经济变化最大的一年:民营市场主体保持逆势增长,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大型民企大增,新增的1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青岛成为北方城市唯一入选的全国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创建城市……
如此表现,打破了北方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的刻板印象。不少青岛民营经济的好政策、好创意成为在全国全省推广复制的典型,甚至还有人用民营经济的“北方之光”来形容青岛。
其中,设立“青岛企业家日”、设立中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出台《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等14项做法,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向全国推广。
实现惠企资金全流程兑现的“青岛政策通”平台,浏览量超270万次,向初创企业发送短信逾65万条,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全国十五个中小企业服务典型案例和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
全国首创的民营经济创意会和项目落地会召开了18场,创意项目总投资金额超400亿元,帮助企业将创新创意落地生根,已入选省级“点菜单”式改革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恰逢青岛市民营经济局成立三周年。这个统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本身也是一项领全国之先的机构改革创新,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方学习借鉴。
02
助企纾困是重头戏
不容忽视的是,青岛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订单萎缩、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压力仍然不小。
一份调查显示,过半数青岛企业反映订单下滑、成本上升和招工难,超过80%的企业希望通过继续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的单位缴费部分来实现对中小企业的“降费”,超过70%的企业希望适当降低工业企业用能成本来降低工业企业经营成本,超过70%的企业希望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超过60%企业希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尤其是信用贷款投放来解决融资困难等。
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释放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政策利好,稳住更多企业,这将是今年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的重头戏。
在全市层面,将以“我与企业共成长”活动为载体,针对企业的痛点、堵点更进一步精准施策,通过金融支持、入企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青岛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开展“我与企业共成长”惠企政策问卷调查,不到4个工作日就有超过800多家企业参与。企业根据实际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比如有企业建议“在一些准入政策上与全国其他省市接轨,让青岛企业与外省同行业企业在同一国内市场竞争”,有企业建议“组织产业链供需沟通会,利用集群优势挖掘区域内合作订单”。
这些诉求看似“小问题”,实则关乎企业生存发展,后续将为政策制定和惠企服务提供思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各区市层面也在酝酿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企业“枝繁叶茂”。市南区今年将强化对民营企业精准滴灌和梯度布局,为100家以上企业进行融资模式匹配,累计融资达到2亿元以上。西海岸新区将研究出台《关于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补充高成长企业奖补资金、“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奖励资金等内容。城阳区将发挥地方金融组织对融资服务体系的补充作用,年内提供各类融资服务80亿元以上。
03
加大培新育强
面对更为复杂的形势,青岛不仅针对企业短期内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更着眼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大创新型企业的梯次培育。
在龙头企业培育上,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企业实施奖励政策“免审即享”。定期开展龙头骨干企业调研,建立市民营百强运行调度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2022年力争新增入围山东省民营百强企业1-3家。
在“专精特新”培育上,力争新培育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00家以上,培育评选青岛“隐形冠军”企业20家以上,省专精特新企业60家以上,新增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以上。力争培育评选雏鹰企业300家以上,瞪羚企业20家以上,新增至少1家独角兽企业。
在“新经济”企业培育上,突出新模式、新业态产业链条,在“新经济”领域中打造“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阶梯式”培育成长赛道,制定青岛市“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工作措施,2022年力争培育评选雏鹰企业300家以上,瞪羚企业20家以上,新增至少1家独角兽企业。
在金融要素供给上,实施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等平台开展上市培育服务,全年入库培育优质企业不低于200家。
在搭建平台方面,新认定10个市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小企业产业园),争创2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新认定10个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争创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站在新起点上的青岛民营经济,必将积蓄起更加强劲的发展新动能。
作者|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