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三部门联合发布“动员令”!青岛出台“15条” 力挺制造业

2022-05-19 22:29    青报观象山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金融牌”能不能打好,关系到青岛正在进行的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的进展和“战果”。让金融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青岛再出新招、实招、硬招。

5月19日,青岛举行以“资本赋能制造强市”为主题的2022全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企对接会议。

本次会议集结了青岛制造业与金融业领域的各方力量,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崂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市民营经济局、青岛银保监局、青岛证监局协办,众多制造业企业、金融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积极参会。

此时此刻,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号召下,政企金三方携手前行,恰逢其时。

实体经济是建设高能级城市的根基,制造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体。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旋即部署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制造业才有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在振兴发展实体经济这盘大棋中,金融怎样落子,将对棋局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对于金融资源丰富的青岛来说,落好“金融”这颗棋子,具备优势。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近年来加速集聚各类金融要素资源,在金融领域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已11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前50位。统计显示,截至3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995亿元,比年初增加906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744亿元,比年初增加1369亿元。

水位见涨的“资金池”,不断蓄积着浇灌实体经济的“势能”,此次金企对接就是一次精准“滴灌”。

12家银行与12家制造业企业签订融资协议;制造企业“白名单”发到金融机构手中,为今后企业高效融资打下基础;印发《青岛市先进制造业政策“翻一番”》,为企业送上政策大礼包;发布《青岛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15条”政策措施对金融赋能保障制造业再加码……

除了搭平台、优政策的现实价值,这次会议本身更具有风向标意义。

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用三个“真”,为“青岛制造”代言,对政金企合作提出新要求——

即用“真金白银”助企纾困,用“真情实意”提振企业信心,用“真抓实干”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联合发布《深化政金企合作奋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动员令》:

全市工信和金融系统的党员干部,要在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伟大实践中,主动站出来、豁出去、顶上来,以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主动争取国家和山东省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试点,让一切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先行政策和改革试点,最大限度在青岛落地见效,全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政策机遇,赢得发展先机。

共同发声,共同发力,青岛再次明确了力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也必将引导更多金融要素资源向制造业集聚,从而为实体经济带来更强发展动能。

01

对接会、发布会、动员会

这是一场精心筹备的金企对接会。

每一位与会者都会收到一份特殊“大礼包”,它由3本厚薄不一的册子组成:

215家企业融资需求共计93.6亿元的《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汇总表》,包含29家金融机构的109款特色金融产品的《特色金融产品汇编》,涵盖制造业单项冠军、拟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887家企业的《优质企业梯队名单》。

看得出,主办方为促进产业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推动银行金融机构与制造业企业深度对接,下了很大的功夫,从摸排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到梳理金融机构的特色供给,再到圈定制造企业“白名单”,全方位发力,搭建起一个金企高效互动链接的平台。

功夫没有白下。本次对接会上,12家银行与12家制造业企业现场签订融资协议,协议融资额达157.9亿元。后期的效果更值得期待。数据显示,2021年金企对接会后,共有194家制造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43亿元,占到全市制造业新增贷款的42%。可以预见,本次金企对接会议也将持续有效激活制造业贷款。

这也是一场宣介真金白银扶持政策的发布会。

会上,制造企业收获政策集合“大礼包”。青岛市工信局印发的《青岛市先进制造业政策“翻一番”》,汇总了先进制造业150条惠企政策,包括65条市级制造业政策、71条区市特色产业政策和14条财税金融政策。企业想要了解、寻找政策的时候,只需把这个政策汇编拿出来翻一翻、扫一扫,每一条政策措施都可以通过“二维码”直达政策原文或者实施细则,方便企业用好政策,争取政策红利。

同时,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青岛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共计“15条”政策措施,对制造企业来说,条条都是真金白银的纾困、扶持政策。

这更是一场提振信心的动员会。

“要把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作为头等大事、重大任务,构建起常态化的政金企合作机制,引导各类金融要素资源与24条重点产业链有效对接……”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三方联合发布《深化政金企合作奋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动员令》,号召全市工信和金融系统的党员干部服务实体经济大局,全力推动青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三方共同发声,释放了青岛鼎力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信号,吹响了全面深化政金企合作、依靠资本力量赋能“青岛制造”的集结号,在疫情之下的关键时刻提振了制造企业的发展信心,加速推动金融要素资源向制造业集聚。

02

金融支持制造业有了新语境

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反复的情况下,办一场大规模的“线下+线上”会议不是件容易事,需要做充足万全的准备,克服种种的困难。青岛选择在此时举行这次会议,显然有着很深的考量。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地区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提升。到2021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14.13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91.54万亿元,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青岛近年来加速集聚各类金融要素资源,在金融领域不断壮大综合实力,金融业支柱地位确立巩固成为山东省首个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两万亿元的城市。

也正是依托这些优势资源,青岛才更有底气实施创新举措,持续加大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青岛市工信局联合人民银行建立了制造业新锐企业产融合作白名单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精准落实差别化的信贷政策;

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建立了4000余人组成的金融辅导员队伍,向7000余户重点企业发送公益融资短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和水平;

人民银行会同市科技局建立了科技型企业白名单机制,开展“科技金融增量扩面”专项行动,组织银行机构实地走访对接6312家科技型企业……

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一季度,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近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2%,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878亿元(信用贷款新增45亿元),仍为贷款余额最高的行业,同比增长9.42%,增速连续26个月为正。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04.3亿元,同比增长69.57%,高于各项贷款57.7个百分点。彻底扭转了前些年负增长的不利局面,为制造业企业恢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提升到了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新高度。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青岛要“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此为纲领,青岛近日印发了《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大对投资我市企业的创投风投机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展债券融资”“健全融资担保、应急转贷和增信体系,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等多项目标任务,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面对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迫切需求,金融业在青岛最重大的使命就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青岛制造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为青岛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根本保障。金融支持制造业,青岛必须再加码、再动员。

03

“15条”加码扶持青岛制造

在青岛振兴发展实体经济的顶层设计中,金融资本是至关重要的组成要素。该如何发挥这一重要要素资源的赋能作用,需要具体的“任务表”“施工图”来指引。

此次发布的《青岛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则聚焦发挥银行信贷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拓展制造业企业多元化融资方式、提升重点领域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服务质效、完善政银企协同服务机制等方面,通过“15条”具体措施,强化金融对制造业企业赋能保障作用,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

扩规模,降成本。扩大制造业的信贷规模,意味着青岛将继续提高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广度和深度。“15条”明确提出,用好贷款投放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同时明确目标,将制造业企业列入信贷业务优先支持类,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力争制造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制造业贷款占比稳步提升。

对制造企业来说,以更低的成本贷到款,是最实际的利好。“15条”提出实现制造业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的目标,并对政府性转贷引导基金贷款费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设置了“天花板”。

撬资本,拓渠道。金融活水的来源,银行只是其中之一。拓展融资方式,让制造业企业有更多可选项,才会让金融和市场要素资源更高效地匹配。

近年来,随着企业家资本意识和运用资本能力的提升,资本上市已经成为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为了扩大制造业企业直接融资规模,“15条”提到,确保纳入重点拟上市企业后备库的制造业类企业不少于200家。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企业上市的奖补扶持力度,根据上市进程分阶段给予120万元-400万元不等的补助资金。

提精度,强支撑。金融服务制造业,不仅要有覆盖面,还要有精准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企业,不同领域的制造企业,对金融服务有着不同的需求。青岛要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入到制造业获取最大的成效,就必须瞄准重点领域,优化资源分配。

比如,“15条”提到,精准服务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给予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等不同的专属服务和支持;强化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金融支撑;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纾困力度,确保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优服务,搭平台。金融支持制造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工程,需要政银企协同作战打造良好的产融生态。因此,青岛必须不断优化服务、搭建平台,让三方形成协同服务机制。

“15条”提出,金融机构将建立制造业企业“金融管家”融资服务机制,率先在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园区和协同发展区全面推进试点,内嵌产业“链长制”,配套提供政策宣导、融资咨询、投融资规划、上市培训等服务,对制造业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做到自动嵌入、卡位服务。这是一个新的开始。青岛是制造业名城,也是国内重要的金融城市,只要坚定重仓制造业的战略信心,充分用足金融要素资源,科学用好既定的政策措施,金融活水就一定能够浇灌出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金花”,在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次第绽放。

作者|长亭 策划|沈默

精彩推荐

音诗画|朗读秀:如果我们只有一天相爱

2022-05-20    青岛新闻网

迪丽热巴挑战自拍新角度 躺在床上慵懒舒适

2022-05-19    网易娱乐

山东变了

2022-05-19    秦朔朋友圈

查看更多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