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村村好戏连台 齐鲁“丰”景更胜
九月的齐鲁大地,碧空如洗,稻穗金黄。在这个承载丰收喜悦和泥土深情的季节,9月20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一村村有好戏”整体宣推活动在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正式启动。
金秋丰收季,山东有好戏;乡村大舞台,农民“唱主角”。从现在起,山东农村“两节”“四集”“四赛”“一村一年一场戏”“庄户剧团”等农民群众特色活动常态化举办,一场文化乡村的饕餮盛宴正式开启。
乡村产业开场,品味“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致富真谛
“烟台苹果莱阳梨,潍县出了萝卜皮,济南的地瓜甜如蜜,章丘大葱明水米,乐陵小枣脆又甜,肥城大桃甜又甜……”作为广为流传的一段顺口溜,三言两语,道不尽的是山东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不仅拥有高标准农田7400多万亩,还有长达3500多公里的海岸线,“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鱼篓子”......各类农产品应有尽有、十分丰富。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山东一直把粮食安全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以提高粮食单产为重点,创建“大面积提升单产”示范推广田,聚力打造沿黄“齐鲁粮仓”,2022年实现粮食总产1108.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用“山东粮”端牢“中国饭碗”。
蔬菜产业也在山东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有200余种蔬菜,品种多达3000个,面积、产量、产值、商品量等主要指标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产量指标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此外,山东还构建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果菜菌、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乡土人才演绎,浇灌“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发展沃土
“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主动从城市返回农村,比如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新农人”薛丽娜、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返乡创业大学生亓宪瑞、临沂市兰陵县返乡创业者朱成彦等一批青年人才,墩苗实干,冲锋在前,扛起乡村振兴的重任,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以来,山东总结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首席专家”“归雁工程”等项目经验做法,打造“人才+项目+资金”新型人才引进模式。同时,选派800名教师、400名科技工作者、500名医务工作者、300名文化旅游工作者,赴基层一线服务,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让各类优秀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此外,山东发挥职称“指挥棒”作用,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和“职称直评”三项职称制度,有效激励“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目前已有10096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大力实施农业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女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办“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班,累计培训68万人次,选树好青年18万余名,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270万人以上。
乡村文旅联动,尽览“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别样风采
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乡村文化正不断延展。古韵生香的汉服国潮秀、“村”字头赛事的走红、走俏市场的“山东手造”、人山人海的“黄河大集”......乡村文化场景的不断“上新”,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也带动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近年来,山东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农民文化活动,新建乡村书房70多个,新创作乡村题材精品小戏小剧120多部,持续推进“戏曲进乡村”文艺公益演出服务工作,广泛组织乡村“村晚”活动3700余场,参与群众210多万人次,11地的“村晚”被评为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点。同时,以乡镇(街道)、乡村(社区)为主体,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农闲时间举办村篮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足球赛等“四赛”系列赛事,不断丰富群众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山东探索“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公司+农户”、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股份制企业等多种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共享模式,重点支持40个旅游民宿集聚区、9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73个景区化村庄建设和151场乡村好时节活动,推动集中连片发展,基本建成沿黄河、大运河等4条乡村度假长廊和环泰山、沂蒙山2条休闲康养游憩带,引领农村走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如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蓝图,正在山东的沃野乡间一步步变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山东将不断做优产业特色、提升人才成色、构建文化底色,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让乡村振兴村村有“戏”、精彩不断!(文/赵桂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