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五获“全国最佳”:青岛打造引才汇智“强磁场”

2024-12-16 09:2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五获“全国最佳”:青岛打造引才汇智“强磁场”

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87万人;今年引聚首次来青青年人才数量创历年新高

青岛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第五次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连续13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前十

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全国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

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87万人;“高精尖”人才集聚优势明显,在青院士达到95人、省级以上人才2000余人

今年以来,全市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4.4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0.95%;引进集聚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7.05万人,创历年新高

通过人才引领驱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77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50家,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注入强大人才动能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座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024年,哪些城市最具人才吸引力?

日前,202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在江苏无锡举办。青岛再度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市北区上榜“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区县)”。这是青岛第五次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也是青岛入选的众多榜单中十分亮眼的一个。

202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青岛再度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连续13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前十;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和“全国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每一项荣誉背后,都饱含着这座城市满满的引才诚意;吸引力之下,是青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悉心躬耕的成才热土。

今年以来,一条条引才政策、一场场求贤盛会、一项项留才举措,让人们看到了青岛“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诚意和决心。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87万人。“高精尖”人才集聚优势明显,在青院士达到95人、省级以上人才2000余人。

青岛积极构建以人才链为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五次上榜,青岛人才吸引力从何而来

“最佳引才城市”评选作为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评选奖项之一,由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起,该奖项设立以来,旨在通过专业科学的调查和评选,观察城市在人才吸引、保留方面的表现,并从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三个维度上的综合得分,形成引才城市排行榜。

今年的评选中,获得“最佳引才城市”的有北京市大兴区、成都市、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等城市和地区。在评审们看来,这些城市和地区通过精准的人才政策和创新的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引才成果。

人才是第一资源,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青岛为何能脱颖而出?

近年来,青岛深入实施“人才强青”计划,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畅通引才聚才渠道,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今年以来,全市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4.4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0.95%;引进集聚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7.05万人,创历年新高。通过人才引领驱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77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50家,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注入强大人才动能。

西海岸新区推出“超级实习生”全球招募计划,为青年人才打造名企游学实习岗位。

人才虹吸效应的背后,是人才政策体系的迭代升级。2022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实施人才基数倍增、顶尖人才聚集、青年人才招引等10项子计划,出台40项支持政策,构建了完备的政策体系。

此后,青岛着眼于靶向引才、精准聚才、政策留才,不断推动人才政策向精准化方向发展。去年以来,市委人才办围绕海洋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分别出台人才集聚专项行动,着力集聚引领发展的产业人才。

今年7月,青岛出台《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人才,拓宽招引渠道,激发创业活力,强化安居保障,营造“青春之岛”城市氛围。三年来,青岛发布人才政策20余项,涵盖海外引才、人才金融、人才评价、企业专业人才等重点领域,构建起涵盖人才发展全周期的政策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2024年度“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榜单中,上榜的有成都市、杭州市、无锡市、南昌市高新区和青岛市市北区等。各地区通过出台一系列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稳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市北区从众多参评城市(地区)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城市就业工作影响力。今年以来,市北区实施“乐业市北就享青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攻坚计划,布局青年就业提质十大行动,从激发活力扩容量、拓宽渠道促就业、创新服务提质效、引育留用聚优才、纾困解难强帮扶五大方面,为青年人才扎根青岛保驾护航。加快建设青年人才活力城区,积极推动政校企三方联动,创新开展青雁归巢、直播带岗等产才融合活动,累计建成青岛市专家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平台载体177家,引进青年人才8000余人。

“四链”融合,人才“雁阵”筑起产业“矩阵”

一个城市,靠什么吸引人才?

纵观此前各地的引才举措,多是宽松落户、发放补贴、完善服务等政策优惠。这些政策雷同性较强,致使一些地区陷入同质化竞争,最终引才效果并不理想。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引才政策正在悄然转换“赛道”——

深圳今年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突出市场需求导向,分类分档确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对企业聘用清单内人才给予补贴。聚焦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关键领域,大力引进全球拔尖创新人才,组织

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苏州紧盯四大主导产业及25个细分领域,做足各类人才“引育留用”文章。在先进材料领域,布局苏州实验室、姑苏实验室、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集聚大量先进材料领域高端人才,仅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团队便超过600人。

不难看出,各地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纷纷探索“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新路径,着力推动人才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加快转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伴随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人才引进培育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青岛探索构建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新生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雁阵”筑起产业“矩阵”。

探索人才“共引共享”。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出台《青岛市共引共享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发挥“事业编制产业场景”叠加优势,支持高校院所与重点企业合作,共同引进、培育、使用科研人才,招引的人才直接派驻企业一线,产出的成果直接在企业转化,有效增强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效能。目前,已征集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人才需求28人,与海尔集团、双星集团等15家企业合作,聘用共引共享人才20余人。

构建“以链引才”模式。青岛强化产业人才支持力度,出台《关于支持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专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面向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遴选出70家市级产才融合项目,赋予其自主荐才权、按薪定才权,对其引进的产业高端人才给予薪酬补贴、猎聘补贴等支持,促进产业人才向企业集聚,引领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加强校企协同技术攻关。一方面,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每年实施100项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提高协同攻关能力。另一方面,支持本市企业、高校院所与省外高水平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2022年以来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等24所高校院所合作,建成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共建载体30家,集聚技术攻关人才千余人,聚焦高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育种等领域攻克技术难题,产出1000万元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56个。

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青岛探索构建以人才为引领的“四链”融合发展新生态,带动人才引育水平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产业发展能级不断跃升,进而在高质量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拴心留才,青年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所在。

孙国正从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后,来到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在站的两年间,孙国正成功申请并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保障了各项研究的顺利开展。

“青岛和中国海洋大学不论是对博士后的生活补助、科研项目补助,还是对博士后出站留青后的待遇,都是非常优厚的,这也给我们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坚实后盾和保障。”孙国正说。

日前,《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公布了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青岛排名第11位。今年以来,青岛引进集聚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7.05万人,创历年新高。

今年以来,青岛瞄准青年人才这一“源头活水”,不断完善“就”有渠道、“住”有安居、“创”有支持、“留”有诚意的全方位、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为青年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突出政策引领,让青年人才来青、聚青。实施“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积极拓宽青年招引渠道、着力激发青年创业活力、持续强化青年安居保障、营造城市青春活力氛围、完善青年公共服务体系5个方面,推出16条具体举措,力争到2026年,新引进青年人才45万人以上。创新出台“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博士后招引集聚、人才培育等五大行动,累计发放博士后各类资助2.2亿元,同比增长16%,为博士后构建从科研到生活再到安家乐业的全方位、全链条培养服务,聚力博士后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截至10月底,青岛今年已招收博士后786人,累计集聚博士后8442人;博士后出站留青率达77.5%。

拓宽招引渠道,让青年人才好就业、就好业。青岛紧扣产业人才需求,通过“青岗优聘”发布机制,推出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的262家企业的月薪1万元以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岗位8700余个。搭建青年实习见习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打通“引才前置”通道,累计认定歌尔、芯恩等研究生实习基地228家,征集用人单位实习岗位4800余个,优化硕博研究生实习开放场景,累计有1900余人次到岗实习。

青岛打造青年人才社区,为来青就业青年人才提供低价格、高品质、功能齐全的租赁型人才住房。

保障安居乐业,让青年人才留下来、扎下根。青岛着力为在青就业的青年人才构建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个家”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青年人才社区,为来青新就业青年人才打造低价格、高品质、功能齐全的集中性、过渡性租赁型人才住房,并提供完善配套、贴心服务,着力形成示范性、地标性青年人才聚居地。近日,青岛又推出青年人才购房券新政,对符合青年人才在青创新创业一次性安家费发放条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一次性安家费基础上,再分别按照博士10万元、硕士5万元标准发放青年人才购房券,用于支付新建商品住房购房款。

发展需要人才,事业呼唤人才。青岛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包容的环境,蓄力打造引才“强磁场”,涵养人才发展“生态圈”,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刘佳旎)

精彩推荐

巧用桥下空间增加停车供给,山东路鞍山路东北象限地下停车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2024-12-16   

祝贺!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中国队夺冠

2024-12-15    人民网微博

实体书店探索新业态,青岛这里掀起冬日“读书热”

2024-12-13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查看更多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