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支出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翻阅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账目可以发现,账目晒得越来越细致,事项的情况说明越来越详细。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题:从百余家中央单位晒“账单”透视预算改革三大信号
郁琼源、胡璐、张弛
随着中国作家协会、财政部等部门陆续公布2017年度部门决算,一年一度的中央部门决算公开20日如约而至。
今年是中央部门连续第8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决算公开有何新亮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的部门如何公开,透过公开如何更好监督政府花钱?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和业内专家进行深入解读。
公开力度越来越大 范围更大更细化
“三公”经费支出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翻阅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账目可以发现,账目晒得越来越细致,事项的情况说明越来越详细。
以审计署2017年度部门决算为例,关于“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的说明占用了近5页的篇幅,在公务接待费用栏目下列出了接待明细表,每一笔费用支出都一目了然。同时,“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都与年初预算数,有的还与上年决算数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小幅变动的原因。
从公开情况看,今年决算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有105个中央部门公开2017年度决算,比上一年增加2个。同时公开内容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公开范围从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扩大到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项目绩效自评结果、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范围都进一步扩大。
从2011年90个中央部门在不同时间段公开决算,到今年105个中央部门集中在一天时间内公开决算,从首次公开2张表,到后来的8张表,再到进一步的细化账目,从单纯的数据、文字说明再到视频、图片等多种公开形式并举。“决算公开范围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是如实全面交账本,其背后更反映了国家治理能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说。
公开不留死角:机构改革前的原部门同样公开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涉及机构改革的部门如何进行决算公开呢?对此,作为公开工作的组织管理者,财政部作出了统一要求,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部门,原则上由新组建部门负责公开改革前原部门的决算信息。例如,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此次按照原文化部、原国家旅游局的职责分别公开了它们2017年的部门决算。
白景明说,决算信息反映的是预算的执行情况,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求机构改革之前原部门的决算也公开,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负责。
首晒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绩效 让百姓更好监督政府花钱
绩效就是花钱的效果,更大范围透明细致公开到每一个细项有助于老百姓了解政府花钱的效果,从而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邓淑莲等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国预算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这与财政信息的公开紧密相连。公开决算,推进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对于推动政府规范行政、优化财政资金配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16年以来我国逐步健全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范围,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央部门采用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有效提高了绩效评价质量,保证了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记者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7年度部门决算中看到,住建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执业资格和人才管理”等1个一级项目和5个二级项目开展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从评价结果看,有关项目大部分工作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基本实现了年度绩效指标,实施成效较明显,但同时也提出项目在投入、过程以及绩效方面尚有提升的空间。
“绩效管理是国家财政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下一步应该考虑全面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绩效评估体系,使政府花钱绩效化、精细化,让人民满意。”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