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小头条 > 正文

中国军人的年夜饭有啥特殊滋味?一起来感受一下

2019-02-12 08:40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中国军人年夜饭

吃饭本来是一件日常的事,但中国人的年夜饭承载了许多。

纵然离家再远、再久,我们忘不掉的,是儿时吃过的味道在身体里刻下的印记。

不论是春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还是国庆节、建军节等特殊节日,我们离不开的,是作为家庭一员和社会一员的精神坐标。

年夜饭,往往是中国人一年中吃得时间最长的那顿饭,也是味道最复杂的那顿饭。

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不只是对自己一年辛劳的犒赏,也是对过去一年生活馈赠的一种感恩,更是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

生活需要仪式感,通过某种仪式提醒你,只有每天认认真真地过,才会有丰硕的回馈。

年夜饭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实实在在的美味这种形式提醒你,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人。

家人团聚的年夜饭,吃出的是相伴。军营中的年夜饭,吃出的是守望。

当年夜饭前加上定语“中国军人”,每一道菜便有了更特殊的滋味。

今年春节,《军营观察》推出特别策划“中国军人年夜饭”,为您呈现天南地北普通中国军人的几桌年夜饭。

他们不一定是英雄和典型,就是你身边最平凡的战友,就是你日夜最挂念的亲人。

饭桌上也没什么珍稀食材。无论是关中农户桌上那盆融汇了人生百味的酸辣汤,还是青藏兵站里那盘搅拌了日常琐事的土豆丝,无论是滇东机场空勤灶里那道费尽周折的清蒸鱼,还是华北大地营盘中那碗平平常常的饺子……年夜饭桌上的每一道菜,因为中国军人对军营的敬重、对工作的敬意、对生活的期盼,而变得饱含情义。

我们希望通过这桌年夜饭,走进他们的生活,也走进他们的内心。(记者 高立英)

远处鞭炮声声,董星涛(左四)和家人们围坐桌前准备吃年夜饭。闻苏轶 摄

冬日温暖的阳光洒在农家小院内,董星涛开心地与儿子玩起了皮球。闻苏轶 摄

当兵15年,没当过班长,也没立过功,沉默而踏实的关中汉子董星涛,在今年春节前,开始了军旅生涯的最后一个年假。除夕夜的团圆饭桌上,全家老小围坐,品出了特别的滋味。

农历大年三十这天下午,董星涛带着女儿从家门口的同州湖景区刚回来。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古称。

“星涛,今年(过年)回来了?在屋里待几天?”

快到家门口时,董星涛遇到邻居家的婶婶,她正推着一辆没了电的电动车。董星涛走过去帮婶婶推车,边走边聊了起来。

两天前,驾驶员董星涛在第77集团军某合成旅营区大门口哨兵登记本上,写下了“四级军士长董星涛,休假外出”一行字,正式开始了他军旅生涯中第3次,也是最后一次年假。

回到家里,董星涛妻子一开口就问女儿:“走到景区没有?是不是走不动了,让你爸把你背回来的?”

面对妈妈的追问,鬼灵精怪的女儿甩着脑袋后面的两小揪头发、尖叫着跑到院子里爷爷那边。

戴着灰色小礼帽、身材略胖的爷爷正在一边往石头上洒水,一边磨着刀。这把钢刃菜刀是他几天前新买的。厨房案桌上那堆猪肚、猪肝、大肠、冻肉都是爷爷“磨刀霍霍”的对象。

“娃来了!”正在爷爷旁边择菜的奶奶急忙喊了起来,催促老伴儿赶紧去买鸡精。

“我去我去。”还没等老爷子起身,董星涛连忙推着电动车出了门。

日头偏西,院子外那光秃秃的树枝上,几只麻雀不时被村子里传来的鞭炮声惊吓腾空。家养的那只大白猫爬上后墙,伸了个懒腰。院墙下,鸡笼里的黑公鸡依然在慢悠悠踱步。

女儿从年货堆里拿出一个小橘子,剥了一半喂给了家里的小狗“黄黄”:“给你个橘子,晚上我吃好东西去,就不管你了哦。”

平凡的士兵是部队的基础,沉默的大多数撑起了连队的天空

夜幕降临,小屋中间那具铁炉传出阵阵暖流,董星涛拿起钳子夹出炉底被烧完的蜂窝煤,火势就更大了。父亲坐在旧式沙发上大口抽着烟,眼睛盯着电视。

这时,厚重的挡风门帘被掀起,从门外走进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那是董星涛的姑父。姑父家就在董星涛家隔壁不远处,“抬脚就能到”。

当兵的儿子难得回家过年,这顿年夜饭对这个家庭显得格外重要。为此,父亲提前给自己的亲戚兄弟打好了招呼,让整个大家族一起来吃一顿最热闹的年夜饭。

很快,董星涛的二叔、三叔、四叔、五叔和表叔紧随其后到来,本就不大的小屋一下子拥挤起来。

“那就开始吧?”

一声吆喝,大家依次就座。董星涛的母亲回到了厨房,做最后的准备。香气四溢的厨房里,锅碗瓢盆摆满了所有的空间,将近一米高的蒸笼放在最里面,电磁炉还在咕咕地炖着肉。年夜饭的所有美味,都出自这间墙壁被炉火熏黑了的农家厨房,以及这位头发花白的母亲之手。

晚上8时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骤然响起,欢快愉悦的旋律从电视机传遍小屋。此时,一张简单饭桌上早已摆满了菜。

油炸豆腐丝外焦里嫩,里脊牛肉片色泽诱人,冻肉块晶莹剔透……一共七盘凉菜,最中间是一大盆醋拌芝麻酱。与关中其他各县不同,大荔百姓不喜直接浇汁的凉菜,却对夹菜蘸着吃情有独钟。

家人刚开吃,董星涛就已经默默地给各位长辈端茶、递烟、倒酒。对于这个不爱说话、老实得有些木讷的大侄子,叔叔们早已习惯。“当了十几年兵,还是老样子”。

其实,和家人对董星涛的印象一样,部队里战友们总结董星涛这个人,“就两个字——老实”。

老连队的战友四级军士长曹继成一直记得董星涛当年的一个笑话:一次检查车辆时,董星涛不小心把油路管弄破了,副班长气得让他站车边反省,“什么时候修好,什么时候回来”。结果,直到中午开饭,大家才发现,董星涛还在那儿杵着。他自己不会修,却把副班长的一句气话当了真。

董星涛的父亲对老实的儿子却十分称赞,“老实人才最踏实”。的确,这位在部队“消失一段时间都不会被人注意”的老实人,也是大家感到最踏实的驾驶员。

董星涛个子只有一米六出头,用他父亲的话说,“瘦得跟个猴一样”。以前旧式汽车的方向盘和离合器都是机械结构,学驾驶真是难为他了。可他依然凭着默默无闻的劲头,练就了过硬驾驶本领,当兵第二年就能单独执行出车任务。

爽口的凉菜下肚,酒也已经转了一圈。身材瘦小的董星涛在叔叔们的谈笑声中显得毫不起眼,只是会在大家大笑时,他也咧开嘴巴憨厚一笑。

家人只知道董星涛的老实本分,这种“本分”支撑着他默默地走过了15年的军旅生涯。

董星涛刚到汽车连不久,就被派到车库值班。两个人,一条狗,一守就是5年。

5年时间,他从一个下士变成了上士。车库周围全是荒地,枯燥乏味的生活甚至把那条狗都逼疯了,“见到石头就啃”。董星涛却5年如一日,从未在值班任务上出过一丁点差错。

董星涛自认为“最大”的一次错误,就是2016年一次长途机动中,他驾驶的那辆车突然发生了爆胎。其实,对一个驾驶员来说,爆胎根本不算什么。

菜盘逐渐见底,餐桌上也凌乱一片,董星涛又悄无声息地把桌面清理干净。哪怕在自己家中,他也是最沉默的那一个。

“星涛这娃,太老实了,当了十几年兵,么(没)当过班长,也么(没)立过功。”父亲瞅了一眼低头擦桌子的儿子,点着一根烟跟大家说道。

董星涛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当过5次优秀士兵。每次评功评奖,他都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

这次休假回家过年,并不是董星涛自己提出的申请,而是合成二营教导员彭世雄“撵”着他休的。

妻子之前就抱怨:“你的两次年假,那还都是我给你‘批’的!”

的确,董星涛休的两次年假,一次是因为结婚,一次是因为生女儿,都碰巧在腊月。除此之外,董星涛从未主动向组织申请过休年假。老实本分的他上一次回家过年,已是5年前。

“我们不会让老实人吃亏。你不休,我撵也要把你撵回去过年。”有着多年基层主官经验的教导员深谙部队官兵过年休假之难。他更清楚,像董星涛这些平凡的士兵才是部队的基础。正是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撑起了连队的天空。

酸甜苦辣,既是菜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

叔叔们大都是庄稼人出身,烟瘾大,屋子里早已烟雾缭绕。

21点20分左右,一个穿着亮黄衣服的身影闯入了这个烟雾场。董星涛的妻子抱着孩子进屋了。两个孩子蹦蹦跳跳了一天,天快黑时便已入睡,妻子一直在卧室里照看他们。

董星涛休假那天,妻子早早就带着女儿到西安北站去迎接。当天下午,在人来人往的车站里,董星涛转了一大圈才找到她们。女儿高兴地一头扎进爸爸的怀里。但对于妻子,穿着军装的董星涛想了想,还是没有在车站和妻子拥抱。

原本两眼迷离的两个孩子,似乎闻到了桌上酸辣肚丝汤和酸辣鱿鱼汤的味道,醒过来了。妈妈便给他们每人都盛了一小碗酸辣汤。

凉菜只是开胃,这酸辣味的汤才是董星涛父母准备的“精品”。

除夕当天下午,董星涛父亲把自己的外甥请来助阵,因为这道从河南传入关中的汤,对材料的刀功非常考究。

外甥是当地大饭店的专业厨师,能把猪肚、猪大肠、鱿鱼切成薄厚均匀的丝条状。汤的酸辣味靠的是胡椒和香醋,但如果牛肚和鱿鱼这些材料不能与汤相融入味,那汤就只剩下涩而烈的酸和辣,没有香醇的回味。因此,材料的薄厚必须刚刚好。

董星涛的小儿子还不到2岁,女儿也才5岁。两个小娃娃吃饭总是不小心弄脏衣服,袖口好像永远洗不干净。

“好娃哩,你这新袄300多块钱,当事点!”孙女那身羽绒服是奶奶给她买的。看着孙女那个吃相,奶奶不禁有点心疼。

董星涛当兵长年不在家,妻子又是当地镇上小学的老师,两个孩子小,平日里几乎都是董星涛的父母照看孩子们。

董星涛的母亲一辈子都在照顾人,13岁时便出去“走东跑西”,给别人家当保姆。如今,她对自己的子孙也是操不完的心。

关中农村过年的“讲究”多,过一个年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进入腊月的最后10天,家家户户都会蒸出数百个馒头。这传统的手艺已经在年轻媳妇这一代失传了。蒸馒头的担子就全压在老母亲身上。

腊月二十四凌晨,董星涛的母亲爬起来,和老伴儿一起醒面、发面、起面。长年累月的操劳,留给这位母亲的,是满脸的沧桑和半头银发。

“来来,尝尝我这手艺咋样?”

酸辣肚丝汤具有醒酒健胃的功能。看着酒过三巡后的兄弟们有些上头,董星涛父亲给大家都盛了一碗汤。他是五个兄弟里的老大,五个兄弟如今都是子孙满堂,但大家对大哥最为敬佩。

村里人也是对老董称赞有加。老董在农机站看守大门,每天车进车出,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老董看门20多年,从没出过差错。大家都对老董的为人竖大拇指,就连站长都和他称兄道弟,破例在7年前为老董转了正,刚好让他今年60岁退休。

老董是个很有生活趣味的人,喜欢戴礼帽,喜欢骑山地自行车。可儿子儿媳都忙,自己只能和老伴儿一人照看一个孩子。早上孩子还没醒的时候,他才有时间骑车出去溜一圈。虽然远近驰名的同州湖景区近在眼前,可他和老伴儿始终都没能逛一逛。

酸辣肚丝汤入口,酸、辣、咸三味刺激着人的喉咙和胃。那感觉,像极了这对老夫妻半生养儿育女的酸甜苦辣。

电视机屏幕里,主持人缓缓道出主持词,背景音乐已经到了《春节序曲》的第二部分。那柔缓抒情的曲调,仿佛能融化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衬托着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厚重。

餐桌的角落里,目光从电视机里转出来的董星涛眨了眨眸子,又低下头搓了搓双手。

一年的辛劳都被抛在脑后,这顿年夜饭的幸福感属于全家老小

董星涛刚把桌上茶水换成了解酒的蜂蜜水,就听到了四叔一声大吼:“来来来,大家都把馍夹上!”

终于,浓墨重彩的大荔带把肘子登场了。

58度的西凤酒早已让大家脸红耳热。董星涛的四叔脸已经红到脖子根,他干脆脱掉外套,甩开膀子先大口吃一块肘子肉。

带把肘子,即连骨带筋的猪前大腿肉,是大荔县的传统名菜,也是陕菜谱第一名,更是古代皇室贡品。“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色香味俱全,是正宗的大荔带把肘子的基本要求。

只有地道的大荔百姓,才做得出正宗的带把肘子,关中其他各县均望尘莫及。董星涛的父母最懂其中的奥秘,“瘦而不柴容易,肥肉才是真正见功力的”。

董星涛的父亲早在几天前就开始着手准备。剔开骨肉后,先将肉煮至七分熟,再以料酒、蜂蜜、酱油涂抹,最后放置蒸笼中,旺火蒸4个钟头。如此一来,肘子才能做出肥肉酥烂不腻、入口即化的口感。

枣红色的肘子肉配着关中当地的油泼辣子,一起夹在老酵面蒸的白面馍里,这一口下去的满足感,引来了全家老小的参与。董星涛的母亲先给孙子孙女一人夹一个馍,大人们更是直接站了起来,在欢声笑语中瓜分了这盘肘子肉。

烧喉的西凤烈酒,一口馍一口肉的实在,催发了这个关中普通农家的集体情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把关中人淳朴豪放的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连最拘谨的董星涛也在这热烈的氛围中与家人开怀大笑。

今夜,一年的辛劳都被抛在脑后。这顿年夜饭的幸福感属于全家老小。

零点,《春节序曲》热烈欢快的第三部分乐曲响起,春节联欢晚会进入高潮,《难忘今宵》大合唱即将上演。

一时间,寒夜中的村子里到处都传遍了鞭炮声,灿烂的烟花从四面八方升空。董星涛一家人也来到了门口,点燃长长的鞭炮,升起轰鸣的礼花。

大红灯笼下,一大家人纷纷抬起头,烟花的绚烂映在每一个人开心的面孔上。董星涛也给两个小孩点着了火花,女儿尖叫着又喜又怕。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零点过后,亲友们纷纷告别。

姑父是最后一个走的。他是一名参战老兵,曾获得“战场优秀汽车兵”的荣誉。临走前,他拍着董星涛肩膀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好好珍惜最后的时光。”

头发已经全白的姑父,对于军人有着特殊的情怀。他的儿子也是一名军人,在武警河北某部服役,春节没能回家过年,“白天给我打电话说,还在值班呢”。

回到家里,父母开始催促孩子们赶紧去睡觉,董星涛一言不发地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净。

第二天天刚亮,董星涛穿上军装,戴着金灿灿的四级军士长军衔,和父母妻儿一道,去亲戚们家里逐一拜年。

一个月后,董星涛将再次回到营区,继续用他那延续了15年的平凡与沉默,走完军旅的最后一个正步。(雷兆强 闻苏轶)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