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市场不会“说谎”、资本“用脚”投票,青岛这项投资增幅近50%

2020-11-03 18:15 来源:回澜听涛
分享到:

留言功能已开启,涛君期待与您交流  

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既要保增长保民生,还不能“大水漫灌”贻误了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压力格外艰巨。如今极不平凡的2020年已经进入尾声,国内各大城市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也已经出炉,青岛2.2%的GDP增速好于全省、全国,与宁波、无锡等同梯队城市处于同一区间,差距甚小、你追我赶,城市竞争仍然激烈。

不过危机中机遇仍在,正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疫情后所言:“危困从来都是创新者的机会。‘危’和‘机’是同一件事的不同侧面,重要的是,谁先在困局中看到了未来,谁肯率先改变自己适应未来,谁有能力、有准备引领未来。”

危机中,利益导向的市场不会“说谎”,资本会自发向优质城市和优质产业聚集。前三季度,青岛的民间投资增速高达14%,其中产业类投资增长15.4%,好于全国(-1.5%)全省(2.3%),好于同梯队的宁波(6.5%)、无锡(9.5%),也好于标兵上海(1.8%)。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对市场波动尤为敏感的民间资本在此时加速向青岛聚集,更能说明青岛的市场信心、青岛的市场吸引力。

如果再细究青岛的投资去向,则能发现市场到底看好青岛的哪些产业,也能看出青岛经济未来的拉动力量到底来自何方。

前三季度,青岛投资增长最迅猛的产业,正是青岛去年以来“顶格”发展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增长49.1%、现代金融服务投资增长42.8%、高端装备投资增长16.6%。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无论哪种途径,其实现路径都是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共有在建项目5683个,同比增加1474个;新开工项目2480个,同比增加533个;引进了粤创微电子产业园、春光里产业资本、美锦氢能源科技产业园、新希望六和、益海嘉里(青岛)风味食品应用创新中心等项目752个,总投资达7827.58亿元,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9个。

这是青岛新旧动能转换成果的市场认证。

1

“用脚”投票的市场逻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很多产业规则、供应链、市场格局、商业模式都被改变,但以数字经济、信息经济为代表的“四新”经济,以高技术门槛为代表的“高新”经济,却在2020年的危机中屹立不倒,甚至取得较快发展。嗅觉敏锐的资本,也在逐利和避险的双重需求下,迅速向这些“免疫力”强的产业聚集。

在后疫情时代,新旧动能转换就是经济免疫力,只有更具柔性韧性的“四新”经济或建起了创新壁垒的“高新”经济,才能对冲未来供应链变动、消费场景转换、用户偏好变化带来的风险。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资本会选择青岛,会选择那些产业。

例如近50%投资增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市场对青岛相应软硬件实力的认可。

作为首批5G试点城市,青岛5G基站数量已经超过1.2万;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建立起了15个行业子平台,覆盖60个细分行业,聚集3.4亿用户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唯一独角兽;《上海·深圳·青岛生态共建联合宣言》的发布,彰显着青岛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吸引感召全球各类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企业1800多家。

依托自身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青岛也全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青岛找到场景、落地应用,每季度发布2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50个“未来城市”场景,鼓励引导创投风投、社会资本参与全市3000家企业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改造项目;联合华为、腾讯、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15家头部企业,发起成立国内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开展创业培训,成立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和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按照市场需求“订单式”培养专业化人才。

对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青岛也拿出财政资金予以扶持,2019年就为全市161家企业安排技术改造综合奖补资金超过4亿元,有效提振企业投资信心。

有了投资支撑,青岛引进了许多优质项目,本土企业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转型升级,共同培育起了支撑经济较快恢复发展的市场基础。目前,北汽整车制造总部基地、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中国中铁晋鲁豫区域总部、大唐网络青岛机器人总部基地、竹云科技北方区总部、科大讯飞山东总部等一批引领性项目已在青岛先后落地。青岛正在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草木”葱郁的“热带雨林”,城市生命力更加旺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强劲发展势头。

2

资本加速聚集

与产业相互成全、相互赋能

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投资增长达到42.8%,同样有迹可循。

自去年青岛举办创投风投大会开始,资本力量就不断向青岛聚集。疫情冲击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2020年,青岛承载的国家战略更加凸显其市场价值。

王清宪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然是跨越南北、东西互济、整合多种要素的循环。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具备全产业渗透、广空间覆盖、强资源整合的作用,作为东西南北大循环双节点城市的青岛,自然是资本力量参与“双循环”格局下的资源要素大流动的最佳节点之一,意在通过青岛,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辐射黄河流域乃至更广阔的北方地区。

从数据来看,截至9月末,青岛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规模达1000亿,管理人同比增长32.5%,增速全国第一,管理私募基金数量同比增长54.1%,管理基金规模同比增长26%。

资本是逐利的,吸引资本聚集最关键的,是要能提供足够的优质项目、足够的市场空间,让资本能够盈利。青岛为什么能够吸引资本聚集?国家战略赋予的红利是宏观背景,高成长企业的快速涌现是直接原因。

根据《2019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及2020年新晋独角兽企业榜单,青岛有6家企业进入这两个榜单,总量位居全国第七。这六家企业分别是: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伟东云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能链控股有限公司,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而在最新的山东民企百强排行榜中,青岛12家企业上榜,较上年增加50%。

不断成长的产业企业,为资本不断增值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前三季度,青岛新登记市场主体26.8万户,增长13.5%;截至9月末,青岛实有市场主体173.7万户,增长15.5%。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金融等 13个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1%;网络销售保持较高热度,限上零售业法人企业网络销售额增长13.3%;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7.8亿元,增长3.4倍。智能制造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增长34.1%,城市轨道车辆增长38.4%,智能电视增长26.4%。

3

投资增长非一日之功

逆势之下,青岛依然能够依靠新动能实现经济的较快恢复发展,这是青岛内功的实力,也是一系列新思路、新打法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的量变质变。青岛的顶格战法,“以会为媒”的平台思维、生态思维,营造的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正汇聚起市场主体对青岛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信心。

王清宪说过,一个地方的政府和企业用什么逻辑来干事,是不是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逻辑去思考、去做事,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逻辑最能打动投资者,会让双方在一个平台上对话,产生共同语言。可以说,市场化的逻辑是对资本、对市场最大的感召。

这也正是青岛自去年以来一系列大动作的逻辑起点:充分认识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凡是市场能干的一律交给市场;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政府就去培育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则更好地补位,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面科学把握好“度”。

青岛首创性地在21个经济社会发展部门分别成立了市场配置促进处,专门研究创新要素配置方式;

梳理出了100家企业创意方案,建立了领导干部为企业站台制度,顶格倾听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海信集团智慧城市建设、青啤集团倍增计划、伟东集团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等方案,并给予“一对一”精准扶持;

更注重行业商协会的作用,有序“释放”一部分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通过政府购买、补贴、奖励等办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聘请法律服务中介机构,督促政府依法兑现承诺给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

梳理出了13条重点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由一位市领导牵头,带着相关部门或者区市负责人直接听投资人、企业家讲投资方案,当场回答投资者的问题,提高了青岛的协调效率……

市场不会“说谎”、资本“用脚”投票。

逆境中更考验经济的含金量,更考验城市的吸引力。青岛经济的底气,归根结底就是市场给予的认可,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感召下,即便“凛冬已至”的2020年,青岛也应该有足够的底气坚定信心、做好冲刺,这才是青岛该有的城市气质。

业务合作,可以联系:

taojunhezuo@163.com

涛君期待与各界精英携手共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