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居环境,百姓安居宜居幸福满满
—山东加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山东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城市生活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图为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新貌。(□曹儒峰 程妍妍 报道)
□资料:方垒 毛鑫鑫 制图:马立莹
□本报记者 方垒 毛鑫鑫
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获得感,是事关百姓福祉的大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要求“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2018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持续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投入和建设力度,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城市品质逐渐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美丽宜居、百姓安居”新山东正在加速形成。
尊重民意,高位推动——
“安居”更“宜居”,城乡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如今走在潍坊市潍城区十笏园社区,干净整洁的彩色沥青路、修葺有序的绿化景观、亮堂一新的外立墙面……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老旧小区。
“之前基础设施薄弱,社区道路、绿化等破损严重、杂乱无章,东大街一到汛期就积水,给居民出行、商户经营造成极大不便。今年,政府投资改造社区环境,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更解开了我们老百姓心里的结。”社区居民赵学奎告诉记者,现在随处可见正在装修的住户,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回来居住。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城市居民的共同心声和急切期盼,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好。
“面对改造过程中组织协调难、群众动员难、共谋共建难等实际问题,我们前期采取两轮意见征询法,入户走访,征求小区改造内容,按照群众意见确定了雨污分流改造、绿化提升、街巷仿古外立面整治、清洁能源供暖等项目。改造完成后,十笏园老旧片区基础设施将得到整体提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管理科科长王帅介绍。
不仅潍坊,齐鲁大地上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正在“逆生长”,让老百姓住出新感受。
自2016年全面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以来,我省已累计投入160多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已开工项目7700个,惠及居民252万户。与此同时,棚户区改造也提速加码。“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255万套(户),提前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旧貌换新颜,老城区告别昔日的脏乱差,农村社区居住条件也在同步提档升级。总书记强调,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山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十三五”以来,完成危房改造22.2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15.9万户。
今年立冬前,75岁的成武县苟村集镇大曹庄村村民李继德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家。“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沙发、电视、衣橱、锅碗瓢盆啥都有,我们直接搬进来就行。”为了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大曹庄村在实施危房改造的过程中,利用村内废旧学校,重新规划设计,完善居住、休闲、卫生保健等功能,建设了占地十几亩的周转房,解决了村里11户五保户、贫困户老人的养老问题。“老年人住在一起,能相互照应,也方便村‘两委’、党员干部集中搞好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苟村集镇党委副书记兰飞说。
建设宜居之城,不仅要让群众住有所居,更要住有安居、住有宜居,实现居者心安的“宜居梦”。
近年来,我省在聚力城乡住房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住房向绿色、智慧发展,从住区规划、设计阶段引入绿色、智慧理念,促进“节水、节地、节材、节能”、BIM技术、楼宇智能化、智能物业等在住区的融合。整合绿色智慧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搭建信息一体化平台,全方位提升住区服务管理水平。2016年以来,全省建成省级绿色智慧住区示范项目61个,带动大批绿色智慧住区建设,推动相关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发展,总结形成新建住区智慧化建设、既有住区智慧化提升、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新型社区智慧化打造、特色案例的智慧化应用等5类可复制推广的绿色智慧住区样本。
补齐短板,提升品质——
有“面子”更有“里子”,城市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
想散步,家门口就有“口袋公园”;想看书,转角遇到“城市书房”;具有扫码取纸、感应出水功能的“星级厕所”,不仅形成了“15分钟公厕服务圈”,还美成了一道风景……如今在威海,处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变化”,享受“精致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山东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精致推进城市建设,精美呈现城市魅力,城市环境品质、生活品质和人文品质不断提高。
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爷爷带着蹒跚学步的孙子在公园玩耍。这样温馨的场景,在日照市临沂路与大连路节点交会处的口袋公园不时上演。“公园虽小,该有的元素都有,有景色、有活动空间,带孩子的、晨练的都来这里。”市民张大爷表示。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一个个“口袋公园”在市民的期待中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开来。山东正通过“见缝插绿”,打造“15分钟活动圈”等方式,推动城市生活环境品质不断提升。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全省新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4.6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54万公顷,新增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等516个,建成城市绿道达4500余公里,累计建成海绵城市962.56平方公里。
城市不仅要“绿”起来,还要不断“蓝”起来、“清”起来。
柳青河是临沂市兰山区尤其是北城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2016年底,来自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柳青河西支重度黑臭,急需整治。
“我的梦想,就是用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让河流重新变清澈!”作为企业河长,临沂金锣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如杰深感责任重大。通过自主研发净水系统,创新“治理点源、净化支流、控制面源”的全流域治理模式,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昔日臭水沟已变成景观河,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柳青河样本”也已在省内外十几条河流推广。
自2016年至2020年9月底,全省设区市排查出的166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2019年,全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7.42%,2020年底预计达到98%。
道路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道路是否顺畅,既是衡量一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标志,也是丈量老百姓心中幸福指数的标尺。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延伸、改造,一条条城市“血脉”越来越畅通,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济南著名“卡脖路”刘长山路全线贯通后,为济南东西交通又增加一条顺畅的“大动脉”。家住济南市建设路世纪佳园的孙女士,每周都要接送孩子去长清区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上学:“以前送孩子需要走经十路、绕城高速,很麻烦还堵车,现在出门不远向西一直直行就能到,非常方便”。
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
增“颜值”提“气质”,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山青、水净、河畅、景美……在荣成,全市800多个村居完成环境整治,入选国务院表彰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让农村增“颜值”、提“气质”,荣成的秘诀是,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环境整治作为比拼的“赛场”,将800多个村居放在一起同台竞争,村“两委”干部带头干、党员紧随其后、村民再跟上,用先进村带后进村、推动后进变先进。同时,每户群众的违建拆没拆、房前屋后干不干净、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荣成直接用信用积分体现出来,在村内张榜公布、在大喇叭广播,谁积极参与、谁拖后腿,第一时间让全村人知道,推动群众由“要我整治”向“我要整治”转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基础,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累计完成改厕1089.7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行政村稳定在95%以上;接续开展村庄清洁“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战役”,实施“攻坚清零”行动……截至今年11月上旬,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已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幅提升,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小厕所,大民生。在过去,几平米见方、一米多深的旱厕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大难题。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家里用上了无害化卫生厕所。
对平原地区,重点推荐三格式、双瓮式厕所;对山区或缺水地区,推广粪尿分集式厕所;对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地区,推广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对有条件地区,推广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厕所……“十三五”以来,山东在每个建制镇至少选取一个村庄进行试点,合理确定改造模式,然后再统筹推进。同时,坚持建管并重,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管护机制,引导建立维修服务、清运服务、利用处理三项制度。
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东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枣庄市山亭区岩马湖畔的李庄村有着种植月季的传统,如今,村里街巷两旁都种满了丰花月季,成为远近闻名的“活力月季村”。当地在按照“有广场、有驿站、有公厕、有业态、有精品线路”的“五个有”标准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用心探索“闲置小院复活工程”,通过征收、租赁、共享、股份四种模式,把农民闲置小院整合到合作社,赋予文化,发展主题民宿、民俗体验等乡村新业态。
自2017年以来,山东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连片打造、全域推进”,每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00个,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让美丽宜居乡村创造美丽经济。
展望“十四五”,山东将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做细做实民生工作,持续优化改善人居环境,擦亮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奋力书写更加出彩的新时代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