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槐荫区智脑中心是智慧槐荫的中枢系统,目前已经整合接入9个平台以及2937路视频监控。右图: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配备有无人机30余台,在支撑全市警务实战的同时,也服务城市治理和经济建设。
数据驱动,让城市更智慧。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山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加快打造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这些场景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描绘了哪些新图景,又能给居民带来哪些新便利新感受,请看记者发自一线的报道。
智慧医疗
和音箱说话照样能看病
“你该测量血压了!”12月8日9:40,济南市槐荫区大金新苑庄素梅家的红色智能音箱准时提醒。
“今天你的血压偏高,请注意饮食。”高压150,低压90!庄素梅再次测量之后,血压仍偏高,于是通过“在线问诊”联系了兴福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张翠云。
“张大夫,我最近血压不是太稳,你看需要加大药量或者换药吗?”通过视频对话,庄素梅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就完成了这次问诊。
“真是太方便啦!我年纪大了,眼花得厉害,看不清屏幕,而通过智能音箱直接就可以和医生对话,不用让孩子再操心了。”庄素梅的智能音箱里除了在线问诊,还有用药提醒、居民健康档案查询等多个功能。
这个智能音箱叫“爱健康家庭版”,由济南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浪潮爱健康基层健康医防融合服务平台和小度智能音箱联合打造,为慢病患者提供管理服务方案,目前正在槐荫区试点。
智能音箱的另一头连接着医生的PC端,张翠云一上午完成了5次线上诊疗。
“这个系统对于医生来说,同样提供了很多便利。”她介绍,爱健康家庭版还能实现用户数据的实时上传以及视频回访等功能。最重要的是,该系统背后是济南102家医院和30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数据的融合、治理和分享,医生可以随时调阅患者的就诊以及体检情况,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依托全民健康大数据,槐荫区还打造了区级基层卫生健康智慧服务平台,并已经在39家基层社区应用,超过300名家庭医生通过此平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个性化的医防融合服务。
“以前我们接诊的时候,需要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情况,现在这些数据都打通了,甚至患者近期做过体检的话,都不需要重复体检。”张翠云说,以前的业务系统有四五名,他们在录入信息时,需要不断切换,费时又费力。而现在,通过基层卫生健康智慧服务平台,患者的负担减轻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近3倍。随着越来越多居民签约,张翠云带领的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的居民已经接近4500个。
而槐荫区卫健局卫生健康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就位于区政府二楼的槐荫区智脑中心。截至目前,槐荫区智脑中心共整合接入平台9个,除了卫健全民健康平台,还有环保大气污染防治平台、应急微型消防站平台、水务防汛平台、数字城管平台等,共接入视频监控2937路,实现了市区街道三级视频会议联通。
智慧警务
无人机巡逻不光是反扒
车辆行人清晰可见,各大街区一览无余……在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的大屏幕上,一帧帧空中俯瞰城区的动态监控图像实时传回,全城状况尽收眼底。
“警务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还为专项督查、环境整治、应急救援等13个大类共33项政务工作服务。”大队长王庆说,“这种集约型政务航空应用管理工作,是威海建设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早在2013年,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就着手发展警用无人机,也相继在反扒、禁毒、安保等工作中使用,收到了奇效。2019年6月,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列编的无人机警务航空大队,也成为山东省首个警用无人机培训基地暨战法研究中心。
今年1月份,警务航空大队又多了一块牌子——威海市政务航空应用管理办公室,它在支撑全市警务实战的同时,也服务于城市治理和经济建设,建立起了“航空队专业支撑、多部门协同联动、信息化合成作业”的政务航空应用模式,实现了“警政一体、资源复用、服务全市”的效果。
不久前,威海市住建局主动联系了警务航空大队。原来,环山路已通车数月,沿途绿化工作正稳步推进,但仅凭地面巡查来判断绿化效果如何,耗时耗力还不全面。警务航空大队立即派出一架固定翼无人机,对环山路沿线进行巡查。“一个架次飞行一个多小时,活就干完了。我们只需要坐在大屏幕前看就行。”王庆说,“无人机就是城市上空的‘眼睛’,服务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今年以来,警务航空大队的无人机在精致城市建设攻坚突破行动、扬尘治理、乡村振兴、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政务工作中频频起飞,尤其是在山火救援、海上险情处置等重大应急任务中立下头功。该大队目前跟住建、林业、应急等34个部门明确了政务航空工作组织领导和常态联系机制。
众所周知,无人机通信受制于地形环境,无法大范围飞行作业。但在威海,这个问题不存在。“它能飞行1.5小时,航程七八十公里。”王庆指着一架机翼长2.5米的固定翼无人机说,“它能从威海飞到文登,在楼顶降落,换块电池后再飞回来。”不久后,一架续航能力更强的固定翼无人机也将“上岗”,“能飞行2.5小时,飞行范围可覆盖威海全域。”
在实际应用中,警务航空大队与一家科研公司按照“覆盖全域化、操控远程化、应用全警化、作业常态化”的思路,共同打造了“城市全域化无人机巡航工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同区域布设了漫游基站,实现了无人机信号的全市域覆盖和稳定传输,复杂地形下也没有死角。”王庆解释,“另外,就是在全市多地部署起降点,民警在作战指挥中心远程控制无人机起飞,规划航线自主飞行,足不出户就可通过操纵云台对地面进行侦查、取证、搜索、监控。无需再携带无人机赶赴现场,大大提升了响应能力、滞空时间和作业半径。”
目前,警务航空大队配备有旋翼、固定翼等各型无人机30余架,单架次可完成对50公里线路、100平方公里区域的空中巡查,实现了“定点起飞、全域覆盖、远程操控、快速响应”的效果。
智慧工地
塔吊为啥装上“黑匣子”
“劳务工人在场833人,今日出勤780人,工程施工总进度为36%,累计有5次未戴安全帽警告……”11月20日下午3点多,记者在龙口市崖头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看到,工地后台的“智慧大脑”,实时显示着工程进度、工人信息、施工现场监控等情况。项目经理赵汝坤说,为杜绝不安全行为,项目针对现场重点区域,布设AI智能识别系统,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无人化的高效管理方式,24小时监管不当行为。如果施工人员出现未戴安全帽或未穿反光衣的行为,系统会自动进行语音提醒、违规记录与数据统计。
工地现场的改变有目共睹,而这一切都被后方所监控。在龙口市城市综合执法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这些在建工地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哪里有安全隐患,哪里渣土车没有覆盖好出现了扬尘或撒漏,都一目了然。甚至,农民工工资有没有拖欠,有没有包工头打着农民工旗号恶意讨要工程款,都可以在平台上有据可查。
这是龙口市今年推进改革攻坚、流程再造行动,打造智慧工地升级版的成果。
所谓“智慧工地”,就是将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建筑工地,从施工现场源头抓起,最大程度地收集人员、安全、环境、材料等关键业务数据,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建立云端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劳务、安全、环境、材料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互联网化管理。
在崖头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工地,记者还看到,工地现场的塔吊上了安装“黑匣子”。龙口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运维工程师姜猛介绍说,塔吊承重臂的前端,安装了一个智能球机。它可以对塔吊运行过程的风力、风向、幅度、倾角、载重、力矩、高度等事关安全的关键数据进行采集,第一时间对安全隐患数据作出分析判断并报警。
给工地安上一些电子眼,这是智慧工地的1.0版本。嵌入农民工工资保障系统,则是龙口市住建局打造的智慧工地2.0版本功能。
“龙口智慧工地建设目前正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龙口市城乡建设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解文说,龙口市住建局正在与电信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密切合作,打造智慧工地3.0版本——“住建云”。新系统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智慧工地功能,并进一步加强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及5G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对所有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智能化监管,从项目立项、审批、进度、监理到验收,全部实现联网监控、分析及研判。
智慧政务
跑一次刷脸办成两件事
“这大数据真是太方便了,只需手机扫一下人脸识别,所有证件信息就都显示了出来,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查询和办理,不像以前还需要带很多的证件、审批材料再到处跑!”日前,宁津县居民房金奎来到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不动产业务,同时查询养老保险缴纳情况,办事人员李郑一通过宁津政务大数据平台系统,很快就帮其查询到相关信息。
这一过程的实现是宁津县致力打造数据“聚、通、用”工程的结果。今年,宁津加快补齐数据开放短板,开发了宁津县政务大数据平台,开通不动产、诚信信息、车牌登记、企业法人信息、税务登记等13个线上查询接口,同时细化“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社会信用、电子证照”六大基础资源库,打通与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道,并制定数据共享申请登记表,实现了部门间数据实时申请共享、实时查询。
除了县政务大数据平台,宁津各部门也在加紧建设各自的系统,并将端口与全县大数据平台进行连接。
5月,宁津环保督导系统上线,记者在系统端口上看到,全域污染问题地图空间化,污染增降同比环比、乡镇归属占比等一目了然。
“哪个乡镇污染问题占比多、哪个领域环境问题多发、哪个部门工作明显滞后,都能够通过专题库平台以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现。”宁津县大数据中心主任崔浩介绍,目前,农业、税务专题库正在与县政务大数据平台开展对接,“等各方面数据都沉淀至县政务大数据平台上时,分析功能将让这些数据发挥更大的效能。”
“建好”的同时,也要“管好用好”,为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宁津出台数据管理办法,制定《数字山东2020行动推进数字宁津建设实施方案》和《宁津县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统一数据采集和交换标准。同时,将数据应用与梳理“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紧密结合,重点梳理与群众和企业息息相关的“数据需求”清单,制定宁津特色化标准事项目录,理出任务书和时间表,逐一分解到部门,以精确的“管”促进精确的“放”。
“加大数聚赋能深度,最大限度汇聚各类数据,为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做好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市民感知度。”崔浩介绍,在政务大数据平台归集查询功能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宁津全面推行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电子两证”应用,推动“爱山东”宁津分厅建设,破除“信息孤岛”,有效解决县级平台应用少、数据结构化查询难的问题,促进“数据汇集、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政务智慧化,努力实现“一件事”打包办,让企业和群众快办事、办成事。(记者 王健 陶相银 董卿 张双双 通讯员 杨鹏 徐政辉 柳涛 张腾跃 杨子刚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