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转型蹚新路 山西绿起来

2021-11-27 16:53 来源:《瞭望》
分享到:

▲山西省太原市汾河景观(2020年5月14日摄)曹阳 摄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任务

◆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有着“点亮全国一半灯,暖热华北一半炕”的历史贡献,也曾遭遇到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破坏严重、经济一度断崖式下跌的切肤之痛

◆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在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坚决淘汰落后煤炭产能,“十三五”期间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685万吨,一大批资源枯竭的老矿退出历史舞台,全省煤矿数量减至900座以内,先进产能占比由不足30%提高到68%

◆山西率先将5G技术引入智能煤矿建设,在全国牵头成立“5G智慧矿山联盟”,成立全国煤炭行业首个科研创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山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十二五”末的720家增加到2020年的3188家。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2%左右,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引领山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太原市第一实验室、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暨大同(阳高)试验线、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一个个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梯次衔接、富有活力的实验室扎根山西

◆国企改革、开发区改革、电力体制改革、营商环境改革……山西先行先试,蹄疾步稳,一些关键领域改革迈向全国第一方阵,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正在落地生根

◆山西在全国率先对国资监管体制进行深度改革,成立国资运营公司对国有资本进行穿透式监管,对省属国企大刀阔斧进行战略性重组

转型蹚新路 山西绿起来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东辉 王菲菲 梁晓飞 王劲玉

数百米的矿井深处,5G网络覆盖、巡检机器人来回穿梭。火电厂排出的尾气“饲养”成微藻,被制作成保健品。全国最大的高铁轮对生产基地内,灯火闪烁运转繁忙……

这里是山西。

智能化建设·让煤矿渐渐透明

统筹策划|喻千桓 视觉设计|王婷婷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八百里太行绵延不绝。古老厚重的三晋大地犹如“凤凰涅槃”,焕发出崭新气象。

表里山河的山西,因地下深藏巨量煤矿而被人们所熟悉,但一度也出现了兴于煤也困于煤的情况。如何摆脱资源依赖,走出一条绿色转型发展路径?这是山西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任务。

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山西成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文件要求山西努力在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扩大能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对山西来说,转型发展既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的战略谋划,不能等到资源枯竭了再来搞转型。”

他对山西寄予厚望: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殷殷期许,激荡起澎湃动力。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实现内涵集约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实现集群规模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产业转型提供环境和政策支撑,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

曾被贴上“黑色”“煤炭”标签的山西,正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确保到2030年基本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以高质量论英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在今年10月召开的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山西省委书记林武表示,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全方位推动”为横向维度,以“高质量发展”为纵向标尺,形成全面贯通、深度协同的工作矩阵。要创造性地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持之以恒抓下去。

一幅生动的转型发展画卷,正在三晋大地徐徐展开。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黄土镇的3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项目(2018年7月17日摄)杨晨光 摄

传统产业“三化”转型

在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地面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用鼠标轻点电脑上的“一键启动”,井下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等综采设备相继联动运转。监控屏幕上,井下各部位运转视频清晰可见,伴随着各类数据的变化跳动,滚滚“乌金”顺着传送皮带奔向地面。

塔山煤矿机电副总经理张兴说,这个煤矿已实现井上井下5G网络全覆盖。智能巡检机器人、一键呼叫“网约车”、实时手机视频通话……绿色智能的“金钥匙”为传统采掘业开启了快进键。

在山西,类似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建成154处。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有着“点亮全国一半灯,暖热华北一半炕”的历史贡献,也曾遭遇到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破坏严重、经济一度断崖式下跌的切肤之痛。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山西要健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制,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并提出了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完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等方面的举措。

山西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发挥能源比较优势和技术后发优势,推动煤炭、电力、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

瞄准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三大方向,山西的传统行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突出智能化,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山西是产煤大省,几代人奋斗积累的煤炭家底,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然而,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存在“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

为此,山西在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坚决淘汰落后煤炭产能,“十三五”期间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685万吨,一大批资源枯竭的老矿退出历史舞台,全省煤矿数量减至900座以内,先进产能占比由不足30%提高到68%。

与此同时,以煤矿智能化建设为切入点,山西率先将5G技术引入智能煤矿建设,在全国牵头成立“5G智慧矿山联盟”;与华为公司共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成立全国煤炭行业首个科研创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去年,山西煤炭产量超越内蒙古,时隔数年重新成为“煤老大”,此时的山西不仅产量第一,还成为煤矿智能、绿色、安全开采的“排头兵”。

——突出绿色化,构建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高碳地区凸显低碳作为。

在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内,过去让人头疼的焦炉煤气被制成高纯度氢。乘坐园区内的氢能汽车绕一圈,乌烟瘴气的生产场面不见了,一排排绿树在园区内排列。山西美锦华盛化工新材料公司负责人姚俊卿说,项目完全建成后可满足5500台公交车、8000台物流车或2200台重卡满负荷使用,每年可减少26.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我们正在规划布局投资50亿元的氢能产业科技园,以氢能汽车整车制造、高纯氢存储运输、加氢站建设为一体,深入探索传统产业与氢能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从源头解决碳排放问题。”姚俊卿说。

在大同市,有两只会发电的“大熊猫”,这是全球首座以大熊猫为造型的光伏电站。这座电站每年发电量约8000万千瓦时,相当于3.4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风光天上来,电从空中走。”截至2021年6月,山西风电、光伏装机达到3384.5万千瓦,占总装机的31.2%。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逐步占据主体地位,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走出太行山,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助力。

▲位于山西阳泉经济开发区的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2019年4月16日摄)杨晨光 摄

——突出服务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

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服务化转型,核心在一个“破”字。山西支持煤电行业向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钢铁、焦化、建材、有色、化工等行业向基础产品高端定制供应商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由服务制造环节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全产业链条。

“钢铁生产企业一直想实现直供直销,工业服务综合体模式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终端用户只需通过手机下单,500公里半径内,24小时内就能拿到钢厂直接配给的钢材,没有中间商。以西安用户为例,一吨钢至少节省60元成本。”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总裁张天福说。

去年9月,由山西晋南钢铁集团与浙商中拓集团共同出资建设的“晋南工业服务综合体”在山西曲沃开业。这一综合体集钢材销售、仓储、金融、智能物流、终端配送、电子商务、钢材深加工、大数据分析于一体,通过上下游服务促进钢厂和终端客户高效对接,加快钢铁行业由制造业向加工服务业转型。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齿轮箱车间(2018年6月26日摄)曹阳 摄

新兴产业渐成重要支撑

一块看似平淡无奇的纱窗,可一次性过滤99.5%PM2.5污染物,重复使用20次不产生异味;一座气凝胶零能耗小屋不需供电就能“自给自足”……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的一系列新产品让人惊叹不已。

这家企业的前身阳煤集团曾是老牌煤企。改革重组后,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聚焦新材料蓝海,大力布局处于研发尾部、量产首部的新项目:亚洲规模最大的气凝胶生产基地、煤层气制备金刚石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工业丝、泡沫铝、单层石墨烯、柔性陶瓷纳米纤维等一批项目落地。“与传统能源产业相比,新材料产业科技含量高、利润空间大。”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董事长翟红说。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的华丽转身,成为山西创新谋变的生动缩影。除以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外,山西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山西明确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半导体、大数据融合创新等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以一流创新生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推动经济转型,出路在创新,难点也在创新。

为有效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山西在全省布局建设15个智创城,引入国内一流双创运营团队。目前,已建成10个智创城,600多家企业相继入驻。

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太原市第一实验室、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暨大同(阳高)试验线、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一个个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梯次衔接、富有活力的实验室扎根山西。

揭榜挂帅,广发英雄帖。不久前,山西集中发布29个重大科技项目。“都是些‘顶天’‘立地’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山西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其光说,2019年以来,山西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分3批成功立项了40个重大科技项目,研发总投资9亿元,打造产业杀手锏,预计新增产值约64亿元。

从过度依赖要素驱动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山西创新引擎迸发出更强劲动力。一向被认为贫瘠的黄土地上长出众多“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

“在人源胶原蛋白领域,我们现在是世界的领跑者,我们的标准成了行业标准。”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公司是山西本土的科创企业,董事长杨霞带领着团队实现了Ⅲ型人源胶原蛋白的量产,并快速占领市场。她表示,随着新建产业园的投产达效和更多型别人源胶原蛋白的开发,公司未来有望成为全球重要的胶原蛋白产业基地。

作为转型发展排头兵,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不负众望:中电科建成全国最大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材料基地;百度建成全国最大的人工智能标注中心;智奇高铁打造了全国最大的高铁轮对生产基地;上海凯赛生物与示范区共建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一期投资约450亿元……

管委会副主任董良介绍,示范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努力打造精密电子制造、合成生物、光伏产业、现代服务业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智能制造,加快培育信创、碳化硅、蓝宝石、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零到一,从一到多,形成燎原之势。

“‘十四五’时期,是山西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重要支撑和承载。”山西省工信厅投资与规划处副处长王彦君分析,按照山西“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2%左右,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引领山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地面调度中心(2021年6月17日摄)杨晨光 摄

全面深改释放新红利

面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困难和挑战,既要有胆魄,也要有智慧,勇于突围突破,以改革促转型。

《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山西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等。

近年来,国企改革、开发区改革、电力体制改革、营商环境改革……山西先行先试,蹄疾步稳,一些关键领域改革迈向全国第一方阵,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正在落地生根。

面对国企国资比重过大导致的“一煤独大、一股独大、创新不足”等老难题,山西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事关转型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推动国资国企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

在全国率先对国资监管体制进行深度改革,成立国资运营公司对国有资本进行穿透式监管;对省属国企大刀阔斧进行战略性重组,催生出能源产业“双航母”和一批新兴产业旗舰企业。国有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

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效益,开发区先行先试。

时序已至冬季,三晋大地仍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山西全省开发区2021年第四次项目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10月30日在全省各地同步举行,一批涉及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项目集中落地。

山西将8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转型发展、对外开放的主战场,推行“三化三制”改革,即在开发区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并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绩效工资制。目前,全省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水平,转型发展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好的政策是行业壮大、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山西创新电力交易机制,将煤炭优势转化成电力优势,对用电电压等级110千伏及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户实行优惠电价交易。

走进大同市灵丘县秦淮数据集团产业园,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已建好投入使用的机房内,数万台服务器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持续开启“灯点闪烁”。

“电费对我们来说是重中之重的要素,在整个数据中心10年的生命周期里,运营成本有50%来自电力。”秦淮数据集团助理总裁许俊说,目前企业在大同灵丘的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1年的用电量在4.38亿千瓦时左右,优惠电价给企业降低了很大一部分用电成本。

政策利好之下,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数据显示,山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十二五”末的720家增加到2020年的3188家。中电科、百度、上海凯赛生物等在山西大规模投资。越来越多年轻人、企业家怀揣梦想,来到这片黄土地上,准备一展抱负。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可缺少。

软环境要下硬功夫。为创优营商环境,山西推出“五有套餐”:让在山西投资兴业者,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便捷服务,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对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

山西对投资审批进行流程再造,将“一枚印章管审批”铺到了全省市县开发区,省市两级基本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天。

“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更是一套重磅组合拳:符合条件的项目,只要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作出书面承诺后,即可“先建后验”开始建设;项目所需的土地,出让时各项指标均已完备,拿地即可开工。在此基础上,项目从筹备、建设到运营的所有手续,由专业人员提供全周期免费代办服务。

“项目完工的时间比预期提前了一半,而且还省出了1000多万元的开支。”瑞湖新能源汽车服务城是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个“承诺制、零审批、拿地即开工”的受益者,项目负责人张政宁算了一笔账,“项目贷款1.5亿元,按当期贷款基准利率4.75%算,拿到工程后节省9个月时间,就节省了534.375万元,两期工程算下来就是1000多万元。”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家人。山西连续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新23条等政策,加大要素供给,助推民营企业“加速跑”。

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世界500强企业有137家在晋投资兴业。

黄土地孕育新未来

如今,不沿边不沿江不靠海的山西,正奋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黄土地孕育着新未来。

▲山西省永和县黄河乾坤湾(2017年9月6日摄)曹阳 摄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山西省域内城市人口规模小、经济总量低、辐射带动能力偏弱。

为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山西布局“一群两区三圈”,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进入国家规划作为山西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在全国版图彰显地位的重大机遇。重点建设太忻经济区,加快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高质量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持续强化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南引擎。在晋北、晋南、晋东南建设高质量城镇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全省城镇化水平。

借助“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山西积极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太忻经济区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成为山西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的重要走廊。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山西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共达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426个,占同期签约总数的三成以上。

把握大势、抢抓机遇,是内陆地区发展突围的关键所在。山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建设口岸、陆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202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达到1505.8亿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国增速2.1个百分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流失一度是山西之痛。肩负转型蹚新路重任的山西,对人才有着迫切的渴望。

山西深化省校合作,与高校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智库合作基地等“12大基地”。2021年10月,山西在北京举办“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传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专场活动,各地市拿出精心挑选的职位,满怀求贤若渴的诚意,向学子们伸出“橄榄枝”。

在不断加大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山西综改示范区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引进吴光辉院士、张兴栋院士、华为原总工程师郑宝用、上海凯赛刘修才博士等一流科学家团队。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建成39个院士工作站,60余位科研工作者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山西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3500万三晋儿女以敢想敢干的志气、敢破敢立的锐气、敢打敢拼的胆气,必将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古老的三晋大地,正迸发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活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