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青岛研发矿难救生仓 12人入仓106小时测试(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9-19 06:19:21

    由胶州一家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可移动式矿用救生舱,从9月14日凌晨1时30分到昨天上午11时30分,经过5天4夜共106小时的真人实验,通过了国家安标中心沈阳煤科院抚顺监测中心验收。据了解,这个移动式矿用救生舱与其他救生舱相比在安全性能上更加完善,最高瞬时可耐温度达1400度,舱内环境更加舒适,更是最高能延长生存时间达135小时。

    【出舱】 12名参检人安然无恙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胶州胶北镇工业园的青岛恒瑞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这个可移动式救生舱是长15米的长方体,在外观上与其他救生舱没有什么区别。记者通过连接在舱外视频监控显示屏看到,尽管与室外隔绝多日,但在舱内参加实验的12名工人精神状态都很不错,在舱内自由活动并谈笑风生,还通过舱内可视视频向记者点头致意。“他们进入舱内已经5天4夜了,通过监控数据来看舱内一切正常,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家公司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台矿用救生舱是他们公司生产的首批救生设备,为了检测救生舱的安全性能,9月14日凌晨1时30分,他们选出了12名工人进舱参与实验。

  “时间到,出舱。”昨天上午11时30分,随着106个小时检测时间的结束,12名参检人员陆续出舱。记者看到,可能在舱内待的时间太长,工人们出舱时都有些站不稳,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随后,12名参检人员被送到医院体检,生理指标全部正常。

  【讲述】 舱内吃喝拉撒不愁

  在此次实验中,24岁魏岩是这次参检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他向记者讲述了在舱内5天4夜的生活情况。据魏岩介绍,他和11名同事生存状态完全模拟井下环境,舱内提前储备了充足空气压缩瓶、饼干、饮用水和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和生活必需品,但舱内没有外部电源且与外部空气完全隔绝。进入舱内,由于空间较小又人员拥挤,所以有种压迫感,舱内温度一度达到了30℃,让他们觉得闷热难受。在接下来几天里,随着制冷设备的运转,舱内温度始终控制在25℃左右,这让他和同事们感觉舒适了许多。在舱内这段时间里,魏岩和同事们分不出白天和黑夜,大都坐在设置的座位上,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睡觉。

  记者走进舱内发现,救生舱内顶高1.7米,宽近两米,中等身材的记者尽管在舱内难以直腰,但还是可以自由活动。“环境倒还可以,吃喝拉撒又不愁,我觉得就像是住‘宾馆’,唯一不同的是不能躺着睡觉和洗澡,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舒服地洗个热水澡,然后美美睡上一觉。”魏岩说。

  【解析】 延长生存时间135小时

  “我们这次实验通过在舱外加热来模拟矿难发生时的温度,大概是50℃,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表明救生舱内生存环境稳定可靠,此次煤矿井下救生舱真人防护实验取得了成功。”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分节组合而成的,在矿井内使用时,需要一节节运到矿井内,然后组合到一起,在井底的轨道上移动作业。矿难发生时,矿工在逃生无望的情况下,可迅速进入救生舱。他们生产的这个救生舱和此前的救生舱相比,在制作构造上都大同小异,分为过渡舱、生活舱和设备舱三部分,两头分别设有一个入口和应急出口。舱内有氧气供应、空气净化、环境监测、温湿度调节、通讯、照明指示、动力供应等系统组成,还能有效抵御瞬间爆炸和重复爆炸的冲击,且能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烟气。

  “时间就是生命,国家要求舱内生存时间不低于98小时,在现有的12人救生舱来看,最高的也不过106小时,而我们这台设备可至少再延长24小时。”这名负责人说,这台设备同时能耐瞬间最高温1400度,最高能延长生存时间达到135小时,这无形当中也给救援人员带来更多的营救时间。另外,据这名负责人介绍,这种新式矿用救生设备已经生产出了10台并已通过国家安标中心验收,每台制作成本100万,预计年内可对外销售。(记者 牟成梓 赵健鹏 摄影报道)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