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高清:糖球会上感受最浓年味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4-02-10 05:23:36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青岛新闻网讯 新春民俗乐、市北一家亲。2月8日,2014年(北大资源)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在市北区昌乐路文化街隆重开幕。

    经过2013年的探索尝试,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已经有机融为一体,成为岛城“新春第一节”。以“新春民俗乐、市北一家亲”为活动主题的本届萝卜•元宵•糖球会为期10天,期间将举办各项文体经贸活动48项,在继承良好传统的基础上,突出市北区域特色,打造新亮点,为群众献上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

    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岛城民俗盛会,本届节会进一步加大了文化元素的分量,活动策划注重创新,引进了俄罗斯舞蹈、马戏表演、吴桥杂技表演、天津高跷表演等各具特色的民俗项目,设置了“青岛大院”和“齐鲁民艺汇”两种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与民间工艺展示相融合的项目,举办“鼓舞市北”锣鼓秧歌表演赛、“元宵乐”民俗大展演、老宝贝老物件展览等活动,整个节会文化活动项目没有重复,点面线相结合,更加突出民俗文化内涵和特色。(记者 陈志伟 张力伟)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同城报道

    昨日,2014年萝卜元宵糖球会进入第2天,适逢周日,众多市民来到昌乐路文化街看民俗品小吃。至下午5时许,逛会人数达到37万人次,萝卜糖球各种小吃等总交易额约430万元,其中,萝卜销售了130吨。记者在萝卜元宵糖球会现场采访发现,每次节会上总会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孔,有人说他们像游击队,他们称自己更像是“跑江湖的”,他们就是以赶会为职业的赶会人。为了生计,这些掌握一技之长的民俗艺人一年到头都辗转在各地的节会中。记者在现场与几名赶会人聊了起来,听他们讲述各自的赶会经历。

    ■现场 逛会人达到37万人次

    上午11时,记者在萝卜元宵糖球会昌乐路文化街会场看到,虽然昨日岛城最低气温降到入冬后最冷的-5℃,但会场人群热度不减,昌乐路、沾化路、滨县路、利津路等展会区域人流不断。“我都等了10多分钟了,这一炉烤肉应该有我的了吧。”沾化路东端的三千里烤肉摊前挤满排队买烤肉的市民,因为肉大量足吸引了众多顾客。北京爆肚摊位前也是人满为患,虽然寒风凛冽,摊位边边角角的空地上都挤满哈着热气、品尝小吃的赶会市民。记者了解到,昨日适逢周日,萝卜元宵糖球会昌乐路文化街会场出现人流高峰,当天逛会人数达到37万人次。

    牵着老虎赶节会

    在昌乐路文化街会场南端,有一个直径20多米的彩色大棚,里面正上演精彩的马戏。马戏团团长是吴桥赶会人吕瑞,虽然只有25岁,但他的赶会经历从6岁就开始了。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精彩的吴桥杂技,表演团还有狮子、老虎、狗熊等大型猛兽,这些猛兽在吕瑞的指挥下,能乖巧地爬楼梯、凌空跳跃、滑滑梯。吕瑞告诉记者,从爷爷那辈开始,他家在全国各地赶会,他从小学过杂技,之后学着训练动物表演马戏。“我带着表演团走遍全国各地,还多次到国外演出。”吕瑞说,他们除了在国内赶会外,还去过韩国、日本、加拿大等演出。与单纯的杂技表演不同,狮子老虎到新环境会不适应,他们都会提前几天到场,先进行适应性训练。来萝卜元宵糖球会表演就是提前1周赶过来的,让猛兽们适应这里的环境。

    四处赶会凑热闹

    举着插满小摇鼓的草靶子,李勇手中的小摇鼓发出“咚咚”的脆响声,许多孩子被这阵阵鼓声吸引过来,央求大人给买一个。李勇告诉记者,这种小摇鼓是老辈人哄孩子时用的小玩意,原先使用泥做的,现在经过自己改良,用木头取代了泥块。他将木头削成马蹄形,再在木头上贴上牛皮,装上橡皮筋连接的小木棍,只要一摇,木棍就会敲打牛皮发出声响。李勇说,他的这门手艺是8年前跟师傅学的,平时在家制作,每当各地有民俗节会,他就装上一麻袋去赶会。“8元钱一个,要是有人讲价,便宜也卖。”李勇说,虽然赚得不多,但他喜欢赶会凑个热闹。

    赶会顺道来旅游

    秦国生今年已经是第3次来青岛赶会了,他的拿手绝活是祖传的棕编技艺。萝卜元宵糖球会大街上不少游客手里拿着的“吉祥鸟”,都出自秦国生之手。“只要是会飞的,我都能编出来。”秦国生告诉记者,他的这个手艺叫棕编,是从爷爷那一辈手手相传到他这里的。用棕榈树叶或芭蕉树叶为材料,手工编制出凤凰、孔雀、喜鹊等各种飞鸟造型。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秦国生凭借祖传的棕编手艺,经常到各地的民俗节会赶会。“整个山东省早就逛遍了,周边的江苏、河南等地的文化节也经常去。”秦国生说,到处赶会赚钱的同时,还给他提供了顺道旅游的机会,只要赶会的地方有旅游景点,他都会一并游玩。

    ■揭秘 揣着“会册”行走江湖

    “常年跑江湖,你必须得有本‘会册’,不然你怎么知道要去哪里赶会。”在萝卜会吹糖人的孙先友告诉记者,他们这些赶会人都有自己的 “会册”,上面有全国各地的节会时间地点。每个人的“会册”不尽相同,大家会根据自己兜售的玩意儿不同自己编排。比如吹糖人的手艺人就不能在南方暖湿季节去赶会,那样糖人会很快化掉。“会谱是祖上传下来的,也有跟别人交换,再凭自己的经验汇编。”孙先友说。他根据自己的“会册”日期,从每年10月开始到第二年的5月,几乎走遍全国。记者试图看一眼他的“会册”,孙先友神秘地笑了笑,说这是他的“商业秘密”。

    ■花絮 货好还得巧吆喝

    “货好也得会吆喝,酒香也怕巷子深。”萝卜元宵糖球会现场的商贩为推销自己的商品,可谓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各种夸张甚至搞笑的叫卖方式吸引消费者眼球。一名心灵手巧的萝卜商贩在路边捡了几根烤肉的竹签子,将3根萝卜串在一起,画眼描眉就成了一个萝卜娃娃;以销售糖球为主业的高家糖球为使自己的糖球与萝卜会契合,别出心裁地将潍县萝卜和山楂做成萝卜糖球,红绿相间的花样糖球招人喜爱;沿街兜售眼镜的商贩在人群中不显眼,就将眼镜戴在一马头面具上,再用竹竿高高挑起,立刻产生鹤立鸡群的招牌效应……(青岛早报)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高清:糖球会上年味浓 民俗大戏热闹上演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