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路3号
龙山路是青岛的五龙路之一,位于信号山下。有资料说,龙山路是1923年依山劈石填沟建的道路。当年的路面是一条山涧,俗称大沟,由江苏路修一个大石堤通往龙山路。龙山路北端与齐东路、伏龙山路、苏州路、江苏路、观象一路等5个路口相会。北段的老建筑不少,其中不乏一些早期德国军人的居住场所,它们的风格多以简单实用为主。
龙山路3号是栋带半地下室的二层小楼,它所在的院子很大,在小楼的前面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植物。小楼坐西朝东,在花岗岩筑基的北面,有个小小的拱门,通过拱门应该可以进入小楼的地下室。小楼的墙面是淡黄色的,正面有凸出的半圆形飘窗和露台,飘窗上有4根圆柱做装饰。在露台的顶端墙面上有圆形的气窗。红瓦斜坡的屋顶上有漂亮的老虎窗。小楼的正门在北侧,几级石阶上面是四根圆形立柱支起的门廊。门廊旁边有石阶可以通往小楼的背面,而转到小楼侧面,可以看到一组不规则分布的长方形气窗。小楼的背面也有凸起的飘窗和露台,只是它们是多边形的。
龙山路4号是当年青岛地方教会所建的一座教会建筑。房屋曾经被青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过。现在改为龙山路基督教堂。这栋建筑处在一段坡度很大的狭长地块上,临龙山路的主入口被设计成一个二层的骑楼样式,由下面的门洞进入,依次为砖木结构的两层会所办公楼和供聚会使用的单层礼拜堂。办公楼的内侧有木质的立柱和围廊,并有一段红砖砌成的矮墙。礼拜堂的设计非常简单,墙体和院落中,未见任何与传统基督教有关的装饰和标志。礼拜堂进出的入口在后部,并排开有若干长形窗洞,下饰花岗岩石条。礼拜堂内部被设计成两层,二层设置了带坡度的座椅。
龙山路3号
龙山路6号是栋3层的楼房,楼体为长方体,红瓦屋顶,在楼的两端有半圆形的山墙,顶部的墙面有数个圆形的墙饰。楼房的墙面是淡橙色的,气窗均为长方形,花岗岩从楼底一直砌至一楼。楼房的南面有石阶和石质拱门。进入拱门内有方形的对开木门,然后是大厅,大厅内有粗壮的立柱支撑,立柱两边均有楼梯至二楼。久居在此的老人告诉记者,这里当年是德国人的兵营,日占后被改造为民居,并在楼的北面另开一门入内,并增加了楼外楼梯。
龙山路7号院内有两栋2层小楼,一栋楼体呈阶梯状,设计非常简单,没有什么华丽的窗饰。一栋则是长方体和多边形塔楼的组合体。长方体的楼体南面设有凸起的露台,据说当年露台的下方是四根立柱支起的门廊,现在已经封死了。露台的上方有六边形的气窗。多边形塔楼的西侧的拱门是进入小楼的另一个门。据说这栋小楼当年住的是德国的传教士。
龙山路10号是栋非常漂亮的二层带半地下室的小楼。红瓦屋顶,淡黄色墙面,花岗岩筑基。小楼楼体为长方体南面的中部有圆形凸起的飘窗和露台,二层飘窗的下面有一条鹅卵石的装饰带。小楼楼角的沿边砌有长短不一的花岗岩的装饰。小楼的正门在飘窗的西侧,近20级的石阶,呈梯形由下而上,直至正门。正门为长方形,门上有不规则的气窗。楼木梯的围栏设计非常精美。顺木梯而上,在白色的墙面上隐约能看出云纹墙饰。周围的居民说这里最早住的是德国的军官。
龙山路3号的老虎窗
龙山路11号甲是栋二层小楼,红瓦屋顶,淡黄色的墙面,小楼的东侧是正门,正门的上方是圆形的露台。最吸引记者的是进入小院的大门,方形的石门上方有“山”字形的门头,两侧的凸起是方形的镂空,中间的凸起则有漂亮的花纹装饰。
龙山路12号只有一层,但因为所建的位置高,站在路面上,只能仰视小楼的“容颜”。小楼是多角的红瓦屋顶,淡黄色的墙面,花岗岩筑基。12号的院子不大,但楼两边的植物却长得非常茂盛。枝头早已穿过了围墙。
龙山路14号是龙口路龙山路交汇处比较显眼的一栋小楼,虽然小院的植物很茂密,但站在路口,依然可以看到小楼的方形塔楼。小楼是二层,多角大斜坡红瓦屋顶,屋檐下有绿色的木质檐边,淡黄色的墙面,方形的气窗下有花岗岩的条形装饰。在小楼的西南面是栋长方体的塔楼,它比小楼高出一层,塔楼墙上有绿色线性的装饰,让它更加亮眼。小楼的正门在南侧,有方形立柱支起的门廊。楼内木梯的扶手上有精美的木饰。
龙山路4号
龙山路4号的木梯
龙山路6号的木门和木梯
龙山路7号
龙山路7号
龙山路7号的木梯扶手
龙山路10号
龙山路10号的木门
龙山路11号的大门
龙山路14号
龙山路14号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