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9月20日讯 9月15日,“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在山东启动,9月18日,采风活动走进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邹城,邹城是孔子的出生地,孟子的故乡,两圣故里,也是全国经济百强县,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凸显出勃勃的发展生机。
孟府孟庙重现昔日加冠礼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南门外,庙、府毗邻。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战国时思想家孟子之所。宋宣和三年(1121年)创建,金、元、明、清重修达38次。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五进院落,分东、中、西三路,有亚圣殿、启圣殿、孟母殿、致严堂等殿宇64间。孟府,又称“亚圣府”。位于邹城南关,孟庙西侧,庙、府仅一街之隔,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孟轲被封为“邹国亚圣公”,孟府因此被称为亚圣府。
在孟庙和孟府,采访团观看了一场别样的成人礼——男子加冠礼和女子加笄礼。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人礼,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冠(笄)之礼乃礼仪之始,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冠礼仪式一般在宗庙举行,参礼者主要有主人、正宾、赞者、执事等人。首先上场的是主人,主人即冠者的父亲。
接下来是正宾和赞者,正宾由德高望重的男性师长担任,冠礼仪式,将由他完成对冠者的三次加冠。三次加冠后,冠者行拜礼。一拜父母,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二拜正宾,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三拜炎黄,表示传承文明,报效国家的决心。最后由冠者长辈拜谢正宾,献爵。
冠礼仪式后,主人将由少年转为成年。笄礼,即汉民族女子成人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笄礼的行礼方式带有女性特有的柔美,意味着成年后,女子将以与男子不同的方式支撑起我们这个社会。
千年古村焕发新机
19日下午,采风团来到邹城市石墙镇上九山古村,据介绍,山东省年初启动的“乡村记忆工程”让这座古老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根据出土文物显示,西汉王莽时期就有人在此居住,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这个占地约200亩的古村里,不仅被雨水自然冲刷出了大量文物,还留存有明朝的庙、清朝的树、民国的井……俨然一处深藏山林的文化宝库。明洪武年间,聂、郑二姓从山西迁此定居,因村庄周围大小山头九座,故取名“九山”。后山山下又建一村,为便于区别,取名上九山。上九山村从建村至今已有1053年,古老神秘的上九山村演绎了很多传奇故事。
这是一座与石头息息相关的古村,村坐落在山上,人住石头房,脚踩石头路,院墙石头垒,人称石头村,街口垒了石头门,至今还有三个比较完整的石头古街……上九山村的石头屋,一座紧挨一座,从山腰散落到山顶,像一篇上好的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进入上九山村,沿街向西玄帝西侧,建有一独特风格的四合院,距今有一百多年,由郑姓人家建造,当时的这位郑姓年青人,头脑灵活,会跑生意,加之种地收入,建起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六合院”,建筑全部按等距型压茬建造,石料采用风摆柳、黄瓜架、一炷香、满天星等精打细琢,镶嵌的格外好看。在当时,远近闻名,很有看点,凡到此观看的人们都赞不绝口。
“六合院”设有大门一个,内有6个小门,建有大小房屋24间、客厅、住处、厨屋、牛屋分辨明朗。院内有石磨、石碾、石槽,供人畜生活之用。这在当时,因家族团结,兄弟六人虽分家单过,但能和睦相处,在六合院中居住六家人口共计30多人,分得四邻八方值得羡慕,附近村人称“后大门”,其象征门户高、家族兴旺的寓意。古村景点建设以打造经典特色小院,恢复古村生活场景,再现各类作坊工艺为内容,主要打造四个特色胡同和一条水街:郑家胡同、肖家胡同、山里胡同、九山胡同,村中心水街。辅助景点有:梁祝结拜地(奶奶庙)、三县交界碑亭、酒道馆(主要包括酒文化展览、醉酒体验、酿酒作坊、藏酒洞)、玄帝庙、茶坊、古戏台、古井、廊桥、孝贤院、老学堂、车马店、财主院(13间,600平方)等。
据了解,该村落二期工程建设周期为两年,投资2.4亿元,重点完成的建设项目有千亩红枫园、草莓种植园、农耕体验园、石海地质公园以及水上游乐项目,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老少皆宜。当地表示,通过两期工程,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把上九山村建成集民俗展示、文化展览、影视拍摄、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基地。
峄山重现秦皇汉武之气韵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里的东山就是指峄山,位于邹城境内。公园前219年,秦始皇首次东巡,先登峄山,就封禅大典问计于齐鲁儒生。刘邦、乾隆、李白、杜甫、欧阳修等也登临过峄山。
采访团在这样一座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名山,还重温了当年秦始皇东巡的场景。当地景区用十分逼真的表演,还原了历史一幕。引来了众多游客的称赞。
(记者 任俊峰)
孟庙碑林
宋代古桧树
加冠礼
孟府
有千年历史的邹城上九村
该村所有建筑均采用石头建造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