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正文

荣登《舌尖3》 甜晒鲅鱼等青岛美食火了(图)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8-02-26 07:40:58 字号:A- A+

原标题:荣登舌尖3 它们火了

胶东摔面“摔”出幸福生活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已经播出了多集,广受关注。虽然和前两季的广受好评相比,《舌尖3》从播出后网上争议不少,但对于青岛人来说,最近几天还是颇为激动的,因为大馒头、甜晒鲅鱼等连续亮相该节目。还有一家开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面馆“竹青面馆”也因为亮相《舌尖3》火了,大量食客闻讯而来,让小店生意应接不暇,中午饭点去要排队1个多小时才能吃上。

亮相舌尖3 竹青面馆火了

2月24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位于西海岸新区麦凯乐南侧的竹青面馆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排队等一碗孙竹青亲自做的胶东摔面了。“我前晚看了舌尖3的节目,以前很多美食只能看看,现在在家门口就有舌尖上中国推荐的美食,当然要来尝一尝。”在附近上班的王先生说,他是第一次来竹青面馆,以前虽然经常从这走,没太注意这家开了不久的店面。“这次吃了才发现,价格很实惠,分量也很足,为老孙点个赞。”王先生笑着说。

当天下午2点,竹青面馆门口已经排起了十几米的长队,食客都是慕名而来,为了尝一尝老孙的手艺。“我特意打个时间差,寻思下午1点多人就少了,没想到还是爆满,我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了,估计再等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食客孙先生说,他看了节目后,专门从市南区赶过来吃碗摔面。

孙竹青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都忙得不亦乐乎,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胶东摔面有300多年历史

长期制作摔面,孙竹青的肩膀比旁人浑厚有力,孙竹青性格比较内敛话不多,但说起胶东摔面的历史很是在行。“胶东摔面又称郭城摔面,郭城即是现在的烟台海阳地区,摔面始于清朝早期的康熙、雍正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孙竹青说,胶东摔面作为胶东地方小吃,全程纯手工制作,具有肉烂汤鲜、面质精细、快捷方便、口味清淡、价格

实惠的特点。“一碗面养一方人”胶东摔面历经三百年的沧桑,可以说它既是一种地方小吃,又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

早起和面是孙竹青每天必做的事情,四十多斤的面,一点点浇入水,再用手一下下地和成光滑的面团,沉浸在内壁光滑的老缸中慢慢变纯熟。“和面并无什么秘方可言,就是简单放入盐和碱,对面条而言还是老话说得好:‘盐是骨头碱是筋’。”孙竹青说。盐碱构成了一碗面的筋骨,也让一抔面粉变成了一碗可口的美食;万物奇妙的根源永远都脱离不了智慧。在央视节目中,隔着屏幕能隐约感觉到面摔在案板的力道之大。“摔面并不是简单的把面摔在案板上,而是肩膀的力量带动着双臂融入进面团中,最后释放在面板之上。”

一碗良心面传承老手艺

摔面之所以要摔,是因为调制时并不加使面条得以成形的“蓬灰”,在制作过程中用摔代替了揉,在反复摔打中使面上筋形成面筋,最后筋上足了,反复摔打三分钟才能形成面条。一块一斤左右的面可以做两碗汤面,每碗的分量十足。做面亦如做人,这话在孙竹青身上体现得很到位。

而孙竹青的面好吃,除了摔的技巧,奥秘还在于那一锅骨头汤。汤底是纯猪骨熬制的。选购当日新鲜猪骨头加入简单的家常调料,先煮两小时,猪骨上的肉香气溢出,肉质也更是香软。取出剔下,正宗剔骨肉出炉。猪骨继续放入汤锅中熬制一小时,熬制成品的骨汤,味道浓郁、却清白如水。孙竹青家的骨头汤每天都是新鲜熬煮的,天不亮,他就会去市场采购熬汤的大骨,市场的商贩问他是不是傻,每天用新鲜的骨头熬汤怎么能控制成本,可孙竹青有着自己的坚持,就这样,一个人、一张凳、一双手,成就了一碗良心面,传承了一门老手艺。(记者 刘海龙 实习生 毕然 通讯员 俞方平 摄影报道)

甜晒鲅鱼“晒”出风土人情

“冬至大于年”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一种说法,代表着一种民俗文化,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七集中就通过青山渔民过冬至,将青山渔村风光、甜晒鲅鱼、港东渔码头、特色渔家宴、崂山山泉水、崂山茶等王哥庄特产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青岛人又骄傲了一次。

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青山社区,是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历史最悠久的渔村,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坐落于崂山风景区太清景区内。冬至这一天,青山村的居民从早上开始忙活,家里的男女老少都赶回家团聚,父母晾晒着鲅鱼,准备着包饺子的材料等着儿女回家,晚上一起吃一顿幸福团圆的冬至夜渔家饭,此时此刻,青山村已经万家灯火,每家每户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着,体现出当地在冬至这一天浓浓的民俗味。

与此同时,同样位于王哥庄街道的港东村也是一片热闹场面。拥有近600年历史的王哥庄最大的渔码头——港东渔码头,在这里出海回港的渔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岸上的渔民准备好帮忙卸货,一箱箱新鲜海货活蹦乱跳地上岸了。

说起王哥庄的海鲜,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真“鲜”!这里已成为人们吃海货的不二去处。会场梭子蟹、黄山海蜇宴等,集聚了港东渔码头、黄山码头、仰口码头等渔家宴品牌。每年腊月的干海产品年货大集,已成为各地游客置办年货必选的好地方。港东海鲜特色一条街早已成为市民与游客来王哥庄的第一站,如今,边品尝原汁原味饕餮海鲜宴边欣赏山海奇观,成为了广大游客来王哥庄的主要原因之一。港东渔码头被评为“市民的海鲜后厨”,海鲜市场也成为了青岛最新鲜的“海货超市”。

除了王哥庄大馒头,“鲅鱼饺子”是王哥庄冬至当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鲜的鲅鱼和甜晒鲅鱼都能做成具有“海鲜特色”的水饺,特别是甜晒鲅鱼在王哥庄的渔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港东渔码头,放眼望去是数不尽的渔船,没走几步,就看到码头上晾晒着的甜晒鱼。

青山社区党总支委员姜兆阳告诉记者,崂山人有情有义、敢做敢当、能为善为、富有创新精神,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创造出更多的崂山速度、崂山奇迹。(记者 陈勇 通讯员 招婷婷)

千层鱼馒头“蒸”出红火日子

2月24日,随着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六集“酥”的热播,城阳少山的郭家寿桃馒头彻底火了!节目一经播出,网上咨询购买寿桃的消息便接踵而来。节目里,青岛老郭家馒头创始人郭秀青女士向观众呈现了大馒头的制作过程,作为特色之一的金银千层鱼馒头也跟着火了一把,

春节前,3斤一个的千层鱼馒头月销2万余个。“舌尖原麦香,层层入心头。”郭秀青的师父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高炳义大师这样评价千层鱼馒头。郭秀青说,在胶东面食文化中,“千层”是一种传统技艺,她的这项技艺源自母亲的传承,在此基础上,郭秀青将“千层”工艺和传统面食的“鱼”文化结合,研制出千层鱼馒头作品。

除此之外,她还用白面和南瓜,做出金、银两种千层鱼馒头,寓意为“金银双全,年年有余”;又在千层鱼馒头的鱼头位置盖上“福”章,变成“福鱼”,谐音“富裕”,寓意美好、吉利和祝福,逢年节馈赠亲友非常合适,很受欢迎。(记者 王涛 通讯员 王作岩 摄影报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