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青青岛观察】这个党群服务中心“孵”出87个居民自组织

2021-08-27 05:00 作者:孙志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孙志文)

李沧区沧口街道地处青岛老城区,辖区内老街旧巷密密匝匝,随处可见时代的印记。三年前新建的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就位于辖区腹地,在众多历史气息浓厚的民宅的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

不同于老街上、老院里静谧安逸的“烟火气”,党群服务中心内则洋溢着另外一种“气场”——在沧口小剧场,有合唱团正在排练大合唱,嘹亮的歌声振奋人心;在非遗教室,一群放暑假的孩子正跟着老师练习硬笔书法,临摹的汉字力透纸背;在公益小站,志愿者们正在为群众免费缝补,忙碌的缝纫机沙沙作响……在居民自组织的参与下,中心的物理空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群众的所需、所想也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

据了解,从建立至今,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共培育了87个居民自组织和近2000名“小邻志愿者”,平均每天吸引500余名党员群众定点前来组织和参加活动——这背后,是做优中心吸引群众,在引导培育群众形成自组织后,又“反哺”中心乃至区域的生动实践。

“让党群服务阵地有生命、有温度”

“姜姥姥,俺家床单破了个洞,给俺补补吧?”“好嘞,没问题,我给你补补!”……在过去3年时间里,姜叔琴成了居民们的“御用裁缝”,每周二、三、四都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公益小站,为大家免费缝补。时间一长,“姜姥姥的裁缝铺”成了中心知名度最高的自组织之一。

记者:“现在还有人需要缝补衣物吗?”

姜叔琴:“有啊,而且缝补的人不好找,大家还大老远地来找我们呢!”

如今,“姜姥姥的裁缝铺”早已“名声在外”,负责人姜叔琴告诉记者,只要团队有活动,便会有市南、市北、城阳等周边区市的人来找她们缝缝补补,沧口本地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位于李沧区永安路52号的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常见的党群中心不同,这是沧口街道党工委统筹考量后,以集合思维选择一地,想方设法腾挪出2000平方米,为7个社区建立的一处升级版的党群服务中心。

采访时,“人气”是中心给记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高峰期”每天吸引500余名党员群众定点前来组织和参加活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如何做到被居民“追捧”?记者试图探寻其背后的秘密。

“我们想让党群服务阵地有生命、有温度。”沧口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马伟峰说。而这,也成为中心广受好评的原因。据了解,在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管理者的办公室仅有10平方米,工作人员没有固定工位,采取“背包式”、“移动式”办公,省下来的空间,都被设置成活动区域供居民使用。中心的墙上没有生硬的管理制度和口号,每一面墙都是暖暖的话语、图片,党员群众是宣传的“主角”。

“我们放开一只手,牵紧一只手。”负责中心工作的社工逄晓如是说。不同于大部分党群服务中心“到点上班、按点下班”的作息规律,中心空间晚上和周末也开放供居民和自组织使用;如果想预约场地,通过网上系统即可申请。如若场地同时被需求,如何“拍板”给谁使用?中心牵紧空间活动管理的手——居民成为“小邻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中心运行等志愿活动均可获得“公益积分”,这些积分由中心管理,是选择场地的“权重”。

在每季度举行一次的选课大会上,共享家合唱团用团队“公益积分”,成功选中每周一下午多功能厅黄金时段的使用权;几位全职妈妈组团认领了“绘本妈妈小剧场”项目,满足了二胎时代学龄前孩子们阅读和社交的刚需。

记者了解到,中心在启动建设时,附近的居民也有不同声音,出于担忧噪音影响等问题,有居民曾表示出对中心的“不欢迎”。然而,中心成立后,旋即打消了居民的困惑——中午等休息时段实行“静音运行”模式、假期时段则成为孩子们的“托管场所”……如今,中心以其人性化的运行模式赢得了周边居民的“芳心”。

“活力因子”成为“核心力量”

被群体接纳是人的社交天性,因此每个人都渴望参与并融入到公共生活中,而居民自组织这个载体,则能让大家融入公共生活、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变得更高效、更和谐。

“在运营过程中,我们专注于辖区居民之间的交互,坚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从求居民来玩,到带居民玩,再到陪居民玩,最后看居民玩,层层递进,协助党员群众主动地、深入地参与到社区事务中,循序渐进地凝聚人气。”马伟峰告诉记者,中心至今共培育了87个自组织,这些自组织成员因共同的爱好和追求组合在一起,“三观一致”,同时,中心在其中也积极引导、提供助力。

其实,“姜姥姥的裁缝铺”前身,只是一个中心的物理空间。中心成立时,开拓了一个区域,放置了缝纫机等物品供居民无偿使用。当常年为邻居义务缝补的姜叔琴发现缝纫机时,主动提出可以依托物品和空间进行志愿服务。在姜叔琴的小空间开张后,有着同样志愿服务意识和手艺的居民加入其中,由此,“姜姥姥的裁缝铺”从最初的一两个人壮大到13个人。

这些自组织发展,极大限度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在实现自我管理的基础上,以自身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

今年暑假,中心周边的孩子们很开心——他们在这里,可以跟着王爷爷学习软硬笔书法。

一直以来,“孩子假期到哪去”是个困扰家长尤其是年轻家长的问题。对此,中心自组织“翰墨颐居书社”挺身而出,在中心开设公益课堂,免费教孩子软硬笔书法。作为自组织的牵头人,王寿光是一名46年党龄的老党员。起先,因为书法写得好,引来了一批慕名而来“拜师”学习的学员们。王寿光在中心申请教室,义务教大家书法,慢慢形成了自组织。

“在中心教书法时,我注意到有一些在中心玩耍的孩子,平日里没有啥兴趣爱好。我就跟中心负责人提出,我可以义务教孩子们软硬笔书法。”于是,“课堂开课”了。“自组织”上课与其他课堂不同的是,孩子们不光有王寿光爷爷授课,还能接受“组织里”的其他人员一起辅导。“我挑选了我们书社水平较高的学员,引导他们为公益课堂做志愿者,为提高孩子的书法水平出一份力。”王寿光说。

画好“同心圆”,建设“共享家”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中心“孵化”的自组织,还有许多都像“姜姥姥的裁缝铺”、“翰墨颐居书社”一样,在为社区治理贡献着一份力量——他们中有坚持二十余年免费教孩子们练摔跤的中国式摔跤课堂,有走街串巷免费修水管、换纱窗的退伍老兵服务队,还有义务修剪小区绿植的“最美剪刀手”团队,用剪纸艺术传播红色文化、传承李沧记忆的“剪爱记忆学堂”……这些自组织通过自身的凝聚和参与,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在具体工作中,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以其工作理念、工作实践和工作成效,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正如沧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璞所说:“对我们来说,‘民生实事网格化办理、难点问题项目化解决、社区治理群众化参与、党建工作区域化联动’的党建工作模式,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努力画好‘同心圆’、建设好‘共享家’的实际行动。我们要让每一位党员群众在这里沐浴党建的阳光,感受‘同心圆’的脉动、‘共享家’的温暖。”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