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头条图片 > 正文

精彩不落幕,举世瞩目“高燃”冬奥会!

2022-02-20 21:14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原标题:精彩不落幕,举世瞩目“高燃”冬奥会!一起向未来,中国冰雪“热度”急升温!

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新华社照片

16个难忘的日夜,见证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凝聚人类社会的团结与友谊。五环旗下,91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代表团、近3000名运动员奋力拼搏,向着更快、更高、更强发起挑战,书写力与美、速度与激情的璀璨篇章,以更团结诠释友谊与包容,带来信心和力量,彰显合作和希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致辞时指出:“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冰雪之约,让我们一起见证了冬奥传奇,奥运激情又一次点燃了全世界。从赫拉神庙到万里长城,从奥林匹亚山到珠穆朗玛峰,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起向未来”,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交汇交融,“双奥之城”书写下让世界瞩目的崭新奥运篇章。

“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全世界运动员提供了热情接待,并为运动员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运动员们非常开心,也对场馆设施、奥运村以及闭环内的安全状况感到十分满意。此外,北京冬奥会的奥运氛围在我参与的历届比赛中也是最浓厚的。”在2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

01

书写新篇章,双奥之城闪耀奥林匹克荣光

从谷爱凌到高亭宇,从苏翊鸣到任子威,从徐梦桃到齐广璞……中国队实现“多点开花”。经过不断努力和积累,中国冬季项目冰强雪弱的现状正在改变,“踏冰而来,逐雪前行”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7个大项、15个分项全项目参赛,实现历史突破;运动员177人,创下历史之最;平均年龄约25岁,呈现活力朝气。中国健儿敢于拼搏、同心同力,全项参赛、全力争胜,共取得了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取得了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健儿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和竞技水平,以实际行动落实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的要求,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他们同世界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相互切磋、相互激励,共享冰雪盛会,促进了交流,增进了友谊。

“天才少女”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中逆转揽金,为中国代表团赢得女子雪上项目的冬奥会历史首金;闫文港赢得男子钢架雪车铜牌,这是中国选手首次在该项目中登上冬奥领奖台;徐铭甫完成了雪上基础大项高山滑雪中难度最大的滑降项目的第一滑;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21岁的王沛宣完成了中国女子雪橇选手冬奥首秀……本届冬奥会,中国有35个小项系首次参赛,许多“小众”项目虽仍不具夺牌实力,但已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也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中国的运动员,也是展示今日中国的鲜活名片。

从过去的“不进山海关”到“南展西扩东进”,中国冰雪运动的版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仅是地理和空间意义上全国各地的遥相呼应,随着时间的沉淀,更将形成中国的冰雪文化。

早在2009年,借承办全运会冰上项目比赛的机会,善于求新的青岛体育人已经开始谋篇布局。青岛短道速滑队在2010年正式成立。经过多年的努力,青岛逐渐成为了“北冰南展东进西扩”战略中的重要的一环,在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青岛先后培养出刘洋、安凯、李璇、公俐、于松楠、李文龙等优秀运动员输送到国家队。12年磨一剑,在北京冬奥会上,赛前并不被看好、年仅21岁的李文龙以黑马姿态杀进了1000米决赛,并最终获得银牌,开创了青岛冰雪的新历史,为青岛乃至山东摘得了第一枚冬奥会奖牌。

青岛体育人已把目光锁定在了四年之后的米兰。目前的青岛短道速滑队,已经形成了3名国家队+9名省队+30名市队队员的梯队体系。假以时日,很有希望在米兰冬奥会上冲击更好的成绩。在确保短道速滑这个优势项目高水平发展的同时,在花样滑冰、冰球等冰雪项目上做进一步尝试,实现青岛体育的冰雪齐飞。

02

最具科技感,技术让本届冬奥会更好看

我们不止惊叹于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赛场内外的高科技加持同样让人大开眼界。

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机器人烹饪送餐“一条龙”、“冰丝带”世界领先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水立方”速冻“冰立方”的神奇转换……以上种种,无一不闪烁着“中国智慧”的光芒,据官方数据统计,共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北京冬奥会实行闭环管理,包括日常采访在内,注册记者们的衣食住行都要在“环内”进行。在这个自成一体的“环内”,以主媒体中心(MMC)为轴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串联起了记者驻地、奥运村和三个赛区的各个比赛场馆,无论去往哪里,都可以就地换乘、无缝对接。

除了MMC的新闻工作间,各个赛场是记者们每日必去的“打卡地”。无论是双奥场馆的“冰水转换”,还是新建场馆的“黑科技”,其中都大有学问,值得说道。

“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唯一的新建永久性室内场馆。北京冬奥会上,“冰丝带”诞生1项世界纪录,有13人次打破10项冬奥会纪录,不少运动员都把这归功于“最快的冰”。据工作人员介绍,“秘密”就在严格控制了冰面的质量和温差,他们使用了最新科技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这套制冰系统不但将节能环保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由最初将近4000降为1,同时还能控制冰温。

大名鼎鼎的“水立方”北京冬奥会变身“冰立方”,最神奇之处莫过于“冰水转换”。“冰立方”里还实现了“三级温控”:赛道保持在零下8.5摄氏度;冰面上方1.5米控制在10摄氏度左右;看台区温度则在16到18摄氏度之间,由座椅下的出风口吹出热风,确保观众舒适观赛。

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在奥运史上首次用8K视频技术直播开幕式和转播重要赛事的目标,“将体育赛事转播带入了新时代”。8K+5G的强强联合,让每一个项目的特点与运动员的“精彩”都会被镜头完美捕捉,通过5G手机,观众不仅可以跟随谷爱凌翻山越岭,还可以通过360度“自由视角”系统,多角度重现比赛的所有瞬间。

03

后冬奥时代,青岛站上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风口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室内外滑雪场。

冬奥会也开启了青岛冰雪新时代。冬奥背景下,青岛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让冰雪产业“冷”资源变成经济发展“热”项目。冰雪运动在青岛迅速升温,“冰雪经济”正在成为青岛消费新业态。后冬奥时代,青岛将借冬奥东风进一步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也迎来新风口。

山东省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在青岛开幕

自2019年以来,青岛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赛事活动,为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搭建优质平台。青岛先后举办了两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岛冬奥公益展览、“相约冬奥”青岛欢乐冰雪季、全国青少年体育冬令营(山东站)暨“中国银行杯”青岛市迎冬奥冰雪节、山东省第五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中国冰雪大篷车百场巡回活动青岛站等优质冰雪体育活动。为了让冰雪运动进一步“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冬奥会闭幕之前的2月17日,由青岛市体育局和青岛市教育局主办的“欢庆冬奥万人冰雪”——青岛时尚冰雪季活动启动,助力北京冬奥运动和精神延续。

基隆路小学的学生们在练习冰球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冬奥会举办之前,青岛年均参加冰雪运动市民达80万人次。可以预见的是,后冬奥时代,全民冰雪将在青岛持续升温,更加普及,“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将在青岛继续得到验证。

从冰雪运动到冰雪运动器具,从冰雪旅游到冰雪装备产业,冰雪经济产业链条日益丰富,激活供需,青岛冰雪产业成熟度日趋提升。截至2021年底,青岛现有滑雪场8处(含两处室内滑雪)、滑冰场5处,各雪场每年接待的人数在20000-50000人间。青岛市共有冰雪企业28家,其中冰雪服务业24家,冰雪装备制造企业4家,总产值约5亿元。在北京冬奥会上,一批岛城原创高科技产品和应用也大显身手。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青岛将继续加强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改造提升冰雪场地,培育冰雪场景,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冰雪体育产业布局。

青岛还利用区域和资源优势,让冰雪旅游与冰雪休闲运动长久热起来。去年青岛推出包含5大场景在内的10条时尚体育冰雪旅游路线。近期,“奔赴山海,冰雪共舞——青岛冬日时尚体育冰雪游”入围国家春节黄金周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放飞身心·拥抱冰雪之旅”“冰雪桃源·白色浪漫”两条线路入选山东省“冰雪主题2022年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伴随冬奥热,春节假期,青岛推出20余项冰雪系列活动,重点打造“冬游妙趣、冬游风趣”等6大主题产品,不断丰富青岛冰雪游产品种类,提质升级。

北京冬奥会精彩落幕,一个个经典瞬间已铭刻奥林匹克史册。这16天,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向世界讲述了在双奥之城发生的精彩故事。一席冰雪盛宴,全世界观众不仅看见了中国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的进步,更看见了中国人精神面貌的意气风发、神采奕奕。竞技场内外处处彰显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北京冬奥会办奥理念,将让世界久久谈论和沉浸于“北京时间”。一起向未来!冰天雪地间,属于中国人的火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冰雪嘉年华才刚刚启幕。

(作者 张羽 许诺 芝萌 摄影 王雷)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