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件,只有站在当下回看,往往才能更真切地认识其价值。
2019年的8月6日,当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的时候,迎接它的是质疑甚至反对,人们向它抛去很多问题,用审视的目光注视着它。
五年后的今天,山东省港口集团用行动回应了质疑,它完成了从“一群港”到“港口群”的蜕变,迅速成长为千亿级企业,让人们审视的目光变为欣赏与赞叹。
短短五年时间,山东省港口集团在青岛已经扎下了自己的根系,并开始生长发芽。航运物流高端要素不断落地转化成产业,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港信期货公司、船舶交易平台等平台补齐了青岛现代航运服务业的短板,推动这个城市迈向国际航运中心的更高能级。
01
从备受争议到好评如潮
“山东港口是在反对声中组建,在质疑声中发展,在风雨声中前行。”这是山东港口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在近期一次媒体恳谈会上发出的感慨。
山东有着沿海港口第一省之称,3345公里海岸线分布着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等7个主要港口,其中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均为中国前十大港口。不同的港口隶属于不同的“东家”,港口体量、盈利水平差距悬殊,因此在改革之初有着很多不同声音。
要解决港口之间长期存在的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等问题,破釜沉舟式改革重整势在必行。山东港口挂牌成立后,七个城市港口的发展脉络如百川归海。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顶层设计的“三个一”: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山东港口也制定了“整合、融合、耦合”的一体化改革发展任务书、路线图,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业务实现整体提升突破。
五年来,山东港口无论是业绩、城市贡献度还是员工福祉,都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被形容为“蹚出了山东路径”。
就业绩而言,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跨越五个亿吨大台阶,从2019年的12.7亿吨攀升至2023年的17.1亿吨,增幅达34.6%;集装箱吞吐量从2709万标箱增长至4132万标箱,增幅达52.5%,总量分别位列全球港口第一位和第二位。与成立之初相比,营收增长266%,利润总额增长91%,业绩连年位于省属企业第一方阵。
就城市贡献度来说,山东港口在各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78亿元,年均投资是港口整合前的3倍,青岛邮轮母港区等一批港产城融合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在各市累计招商引资137.7亿元,实现纳税24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7%。在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山东港口还开班列、建陆港,将“出海口”搬到企业“家门口”。
02
青岛港龙头更高昂
“悦航佰福”轮是“日照—青岛”内贸集装箱航线上的常态化班轮,以石材、塑料、纸等货种为主。2022年运营开通以来,完成集装箱量超150万标箱,发运超2000班次,进一步完善了港口内支线网络布局,成为山东港口业务融合协同的生动写照。
在改革之初,外界对于港口整合的一大主要疑虑就是担心出现强港被弱化的现象。事实证明,青岛港年年有新提升、年年有新跨越,龙头地位更加高昂。
2019年,山东港口成立的当年,青岛港集装箱量超越2000万标准箱,世界排名前移至第7位。2020年,疫情之下,青岛港逆势发展,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双双进位争先,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第6位。2021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再进一位,位居世界第4位。2022年,青岛港集装箱量位居第5位。2023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
这背后是山东港口构建“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特别是集装箱一体化运营的实施,以青岛港为远洋航线喂给港,带动了集装箱量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五年来,青岛港新增航线64条,达到226条,巩固了国际枢纽海港地位。最新的《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4)》显示,青岛港在世界一流港口前列排名中再进位,超越深圳港,位列第四。
当然,港口一体化不只是青岛港一家受益,而是“1+1>2”。在青岛港进位争先的同时,日照港、烟台港货物吞吐量分别由全球沿海第11、第14位跃居至第7、第10位,渤海湾港货物吞吐量是成立之初的3倍,三分之一箱量来自融合助力。
03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在一体化进程中,山东港口集团和青岛也逐渐走向血脉交融。
传统港口以装卸物流为主,对城市综合产业的拉动有限,而山东港口扮演了驱动新产业落地的角色。前不久,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青岛)分拨中心在即墨投产,标志着山东港口初步建成生活消费品仓储分拨生态链。构建高端冷链物流产业基地、建设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打造源文化中心(市图书馆新馆)项目……这些动作在改革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当前,青岛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对港口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
全球前十大沿海港口有8个都在中国,青岛港位列其中;而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10位中,中国只有上海、香港、宁波舟山三地上榜,排名第15位的青岛亟需在现代航运服务业上补短板。拿一组数据来说,青岛是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物进出口关键口岸,中国每六吨进口原油就有一吨在青岛港上岸,但巨大的枢纽“流量”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留量”。
正是基于港口自身转型和城市能级提升的双重考虑,山东港口对各港口独立运营的100多个业务单元进行再整合,组建了投控、物流、航运、贸易等12个板块集团,加快提升现代航运综合服务能力,由“单一港口运营商”迈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青岛是山东港口新兴业务布局的焦点,12个板块集团中有10个都在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港信期货公司、船舶交易平台等产业平台也落地青岛,快速壮大航运物流、供应链金融、现代贸易等新兴业务。
根据年报,山东港口2023年营收达1540.58亿元,新兴业务的利润贡献度达32.5%,营业收入占比达79.5%。而在一体化之初,山东港口90%收入和利润来自于传统业务。
对山东港口集团和青岛来说,未来还有无数个五年。过去的五年有理由让我们期待,当下的枝芽会慢慢开花结果,这片土地会更加丰茂,这棵大树会更加壮硕。
(记者 周晓峰 制作 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