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掺微量花生油就称花生调和油 几乎测不出

菜籽油掺微量花生油就称花生调和油 几乎测不出

    香芝麻炒菜油、橄榄调和油……市场上众多概念新颖的食用调和油成为不少家庭烹饪用油的首选,然而这其中芝麻油、橄榄油又有多少?消费者无从得知。近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媒体报道,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食用调和油产品在名称标示、配料比例等诸多方面“说不清、道不明”,消费者长期误食,甚至会对身体营养均衡产生影响。

    市场 标示打擦边球配料比例模糊不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内不少调和油产品的名称标示模棱两可。例如一款国内知名品牌的5升装调和油,产品名称为“花生浓香食用调和油”,产品配料依次为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而按照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中的规定,各种配料应该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由此推断,该款“花生浓香食用调和油”的主要成分应该是菜籽油,却故意突出了价格更高的花生油。

    而在长沙一家超市,记者发现其所售的14个品牌的55款调和油,只有5款产品配料表中模糊标明“精炼菜籽油51%-54%”“冷压山茶油、玉米油≥40%”等字样,其余50款调和油均未注明配料表中的油类含量。 分析 检测方法缺失掺了啥油查不出来 为啥现在食用油市场敢公然打 “擦边球”,混淆概念呢?长沙理工大学食用油脂研究专家吴苏喜表示,主要是现有技术的缺失。无论是动物油、植物油,还是其他油脂,它的化学本质均为甘油三酸酯,各种油脂结构相同,性质相近,混合后检测难度极大。目前食品检测部门只能利用油脂特征成分的定性反应做出调和油配料品种的“定性报告”,而无法实现对配料比例的“定量检测”。

    而业内有说法称,目前的技术下,只有调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类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出来,但是很多调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种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难在机器中测定出来了。由于技术的空白,使得调和油的检测方法无法普遍运用于目前的调和油产品。

    未来 便宜油冒充贵油知情权被侵害

    专家表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如果公布了配比其实就相当于公布了成本。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只要不标注配比,一些企业可能会对调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消费者却无从知情。记者对比市场上的各种油价格,最贵的是橄榄油,1升装的价格在100元左右,其次是花生油,1升装价格为25元,葵花油和玉米油较为便宜,1升装卖14元左右,大豆油和菜籽油最便宜,1升装仅售不到10元。如果商家以次充好,不仅有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的嫌疑,长期误食,也会破坏身体的营养均衡。

    一家知名油脂企业的技术顾问张明勤在接受采访指出,相关部门应尽快协调建立专业系统的调和油比对实验数据库,通过变量比对实验,分析调和油中各类油脂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来断定各类油脂的配料比例。为大范围检测提供坚实科学的数据基础,攻克目前无法检测、检测结果不稳定的技术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