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世园会进入百日倒计时

青岛世园会进入百日倒计时

    8000种珍奇植物入住世园会

    高8米多的巨龙竹、外表似甲壳一般的龟甲竹、树叶如枝杈的“光棍树”、被誉为“仙人掌中的美男子”的武伦柱……昨日,记者探访青岛世园会植物馆发现,该馆主体工程已于去年10月初完工,目前三个展区正进行展陈布置,预计春节前完工,已经有8000余种珍奇植物入住世园会。其中,最具特色的海洋展区将于今年2月引进海水,标志性海洋植物美国巨藻4月进馆。

    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叶片”造型展馆——植物馆,是青岛世园会主要展馆之一,包括温带馆、暖温带馆、竹艺馆和本届世园会特有的海洋馆。昨天下午,记者在青岛世园会植物馆看到,由10000多块曲面三角形玻璃拼凑而成的玻璃幕墙已经安装完毕,现场施工人员或对馆内各展区地面、顶棚、墙面等位置进行展陈布置,或对已经入住植物馆的各种植物进行养护。从植物馆正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已经初具景观效果的竹藤植物展区。外表如甲壳纹的龟甲竹成片栽植,竹竿呈黄金色的黄金间碧竹耀人眼目;高8米至10米的巨龙竹,令人震撼过目难忘。“现在竹藤植物展区共栽植了57种竹子,栽植率达到95%,今后还将陆续丰富品种。”植物馆养护工程负责人介绍说,为保证植物生长,该展区夜间最低温度为10℃。

    随后,记者从竹藤植物展区穿过门洞直接进入温带植物展区,温度又有所提高,各种类型的仙人掌、棕榈科植物呈现眼前。“温带植物展区共有300种特色植物,例如展区内两棵名叫武伦柱的仙人掌,高3米,直径30厘米,是我们目前能从国内买到的最大的武伦柱。同时,叶子似枝杈的‘光棍树’,头戴小红帽的多肉植物都很有特色。”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各类植物原产地遍布美洲、非洲、中东等地区,展区植物分布从抗旱的仙人掌区向暖温带多叶植物区过渡。温带馆中,种类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仙人掌,最奇特的是近卫柱。

    “植物馆在去年10月初主体完工,现在正进行的展陈布置预计春节前完工。”青建代建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植物馆中最后完工的将是海洋馆,目前植物馆海洋展区正进行清水洗池、设备调试,预计2月陆续引进海水1600吨,4月美国巨藻正式入馆。

    园区建筑向“鲁班奖”看齐

    记者来到中华园、山地园园区探访时看到,寓意为“太阳、月亮”的中华园园艺文化中心已落成,外形十分别致。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贵兴介绍说,园艺文化中心从地上形体角度将建筑物分为圆形锥台和月牙形两部分。这两部分地上各有两层,两部分通过地下部分相连,圆形锥台部分一层设一号展厅,通过坡道进入地下一层的二号展厅,二号展厅与三号空间展厅相连,通过参观坡道进入夹层,再进入四号展厅,完成参观流线,地上的二层为办公空间及贵宾接待室。

    整个园艺文化中心主体为钢结构,钢结构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总重量为1600吨。外围为玻璃幕墙结构,幕墙范围包括建筑立面外维护幕墙、屋顶及坡道的采光顶部分。外装饰金属幕墙系统,所有玻璃墙均采用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安全玻璃。“在玻璃幕墙外,我们用了铝方管格栅双曲面造型,外立面看上去才营造出这种流线波浪的冲击力。”王贵兴说,“说起来简单,但在施工中难度很大,如果是单曲面还行,但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我们用了双曲面,局部甚至用了多曲面,这对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该展馆还运用了地源热泵系统。

    走在中华园园区内,王贵兴指着脚下的道路及路旁的人行道告诉记者,“为了打造高质量的园区,我们是照着‘鲁班奖’的标准来建设,就路面平整度来说,误差控制在1.5毫米,达到了室内地面的标准。”为了保证工期及质量,整个项目部实行三班倒,24小时轮班赶工期。“最高峰时,我们项目部500多名工人同时上岗施工,大家心里都有股拼劲。”王贵兴说,他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看着自己亲自参与的世园场馆如期完工,内心充满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