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人的末货情缘 纳米虾入青岛四小海鲜(图)

海西人的末货情缘 纳米虾入青岛四小海鲜

 海西人的末货情缘 纳米虾入青岛四小海鲜

扫二维码,轻松查看青岛四小海鲜

    末货其实是一种很小的虾仔,现在俗称“纳米虾”,多见于棘洪滩、上马、河套、红岛一带,青岛的其他地方则少见,加上个头极小,在市面上销售时,多被人误认为虾酱。提起吃末货,自然少不了城阳棘洪滩的前海西人。“海西的末货,越小的越贵。”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句口头语就在胶州湾地区流传开来,以后竟成了调侃心眼多的孩子的一句歇后语,大人常摸着孩子的头说:“你真是海西的末货,越小的越鬼(贵)。”足见前海西人对末货的感情。

    名称

    小虾仔缘何叫“末货”

    棘洪滩地处胶州湾北岸,这里海产品丰富,其中一种浮游于近海的微虾,学名“白磷虾”,俗称“末货”。末货中最富盛名的是海西末货,除了口感,更多则是当地人的末货文化。58岁的蔺延育是土生土长的前海西人,父亲和爷爷都是渔民,喜好写作,时常搜集一些史料著以文字,说起末货很有发言权。

    “如今的末货成了酒店的大菜,可在海西人眼里,更把它当成一种居家过日子的佐菜。”刚一坐稳,蔺延育便侃侃而谈。在海西,家家户户吃末货,说来也奇怪,本是一种小虾仔,却缘何称之为“末货”?文字中也有用“末蠖”两字,“末货”是否正确,请教了许多人,说法各异,均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2000年前后,他有了为末货写点什么的冲动。

    “对于这些,年轻人大多是不会知道的,唯有请教上年纪的老渔民。”蔺延育说,天气暖和的时候,村里的老大爷大多喜欢坐在村头晒太阳,这时候便是最适合打听的时候。一连请教了多个80岁以上的老渔民,他们都捕捞过末货,心中渐渐有了答案。从海里捕捞的海产品,当地渔民俗称海货。以前,前海西一带小红尾虾居多,所以一网捕上来的海货中小红尾虾就是大流货,而其他大一些的鱼虾蟹和八带蛸叫做大货。起网后拣出大货后剩下的全是小红尾虾,用箩在盛有干净海水的容器中漂洗,由于小虾仔比红尾虾轻,便漂浮于上层,最后用捞篱捞出数量较少的虾仔,这就是末货。所以说,末货是从大流货中提取的精品。

    地理

    两河入海口孕育它

    末货是一种很小的虾仔,身长只有五六毫米,肉眼看起来像白色线头,呈半透明状,前端有两个黑点就是眼睛。棘洪滩不是唯一产末货的地方,海西末货之所以有名自有它的道理。“前海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末货。”蔺延育说,这里东有墨水河,西有洪江河,两河交汇处便是入海口。以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口渴了,在河边捧起就能喝。这里滩涂平缓、水温适宜,极适合末货生长。如今末货一年四季几乎都有,但春秋两季是末货捕捞的最佳时节,目前正是吃末货的好时候。

    以前的捕捞方式也很独特,在浅海中插上两根竹竿,立起“口袋网”,竹竿的两头便是网口。网眼也是有讲究的,网口处较大,越到“口袋”底部网眼越小,这样海货进到网中,自动层层分拣,到了底层就是末货了。涨潮、落潮,口袋随着水流的方向调节,虾仔流进网里,自然是跑不了了。渔民收网后,回家用箩漂洗,就是现成的末货。如今的捕捞,地点从浅海转移到虾池,“口袋网”也变成网眼极细小的拖网。捕捞时,将特制的“蚊帐网”放入海水中,边走边拖动网具。

    文化

    海西人的末货情缘

    说海西人懂得吃末货,一点不为过,生食、熟食、腌制,海西人总能吃出花样来。“以前的末货不是全年都有,只在霜降至小雪前后才能吃到最好的。”蔺延育说,末货很容易变质,在没有保鲜设备的年代,也只有在天冷的时候才能存放。在当地,新鲜末货吃起来很有讲究,一般不下锅,最好趁鲜生吃,吃的时候用筷子蘸上一些就可以了,足见它的珍贵。还有一种吃法,把刚出笼的馒头掰开,抹上生鲜末货后再合上馒头,鲜味很快被馒头吸收,再打开馒头竟找不到末货了。当然,这要求末货极其鲜嫩才可以。

    因为数量少,如今的末货一斤15元到20元,市场上很难买到。“就是在以前,海西末货价格也很高。”蔺延育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市区的有钱人常托人到前海西买末货,当时,一小四鼻罐末货(约一公斤)就要花掉一块银元。在当地每逢末货上岸,海货贩子立即抢购一空。到了集市上,村民争先购买,不是回家尝鲜,而是孝敬老人,再不就是给沾亲带故的人吃。

    说起末货和海西人的渊源,至今在当地还流传着一段故事。相传清朝年间,一伙海霸霸占了出产末货的海域,将下网的渔民赶走。渔民下不了海,就如同断了活路,大伙就告到县衙。可收了海霸黑钱的官吏,眼里哪还有渔民?于是有人献策,建议大伙到京城告状。老百姓上京告状谈何容易,好在有个海西人在京城做买卖,答应帮大伙想想法子。

    买卖人将京城的海事官员请到家里,摆上酒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叫人端上一盘末货,来客吃过齐声叫好。见时机已到,买卖人叹气说道:“只可惜,只能吃这一回了!”官员们忙问缘由,于是买卖人递上状子。后来官兵铲除了海霸,渔民又可以下海捕捞末货了。从那时起,海西末货更是声名大噪。这段故事已写入棘洪滩史志。

    名气

    位列岛城四小海鲜

    “末货生长于胶州湾沿海一带,淡水中有,海水中也有,但海水末货味道更加鲜美。”城阳渔业技术人员王学勃说,末货繁殖能力较强,一般一个月就能繁殖一次。从分布上讲,城阳一带的棘洪滩、上马、流亭以及河套、红岛都有,即墨、原胶南沿海也时常可见。在他看来,末货之所以在城阳周边如此出名,除了当地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外,与红岛蛤蜊节的举办也密不可分。“蛤蜊节举办期间,末货与泥蚂、海沙子、蚝艮并列为青岛四小海鲜,使得它的名气大增。”

    繁殖能力强,为何市面上不多见呢?对此王学勃解释说,近几年,出小海的渔民越来越少,如今的末货多生长在养殖池中,只是作为海参、虾类养殖的辅作物存在,随着养殖池数量减少,末货产量也减少很多。实际上从技术上来讲,实现末货人工养殖并非难事。

    春鲜上桌

    五花肉蒸腌末货怎一个鲜字了得

    新鲜的末货略发白,如果颜色发黑,有可能掺有杂质或不新鲜了。当地人吃末货对鲜度要求很高,新鲜末货最好不要洗,否则鲜度就减了,但若遇到颜色发暗的,只能多洗几遍。洗时用极细的捞篱,漂洗完后控水。

    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岛人喜欢吃末货,但要吃到真正美味的末货,还是要到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一带的渔家饭店里。酒店里吃末货,多采用原汁原味,生怕略作加工便失了特色。清水煮开,放入新鲜末货,出锅后配以甜葱。葱也是要嫩的小葱,将葱白掰开,这样便于蘸取。掰开的葱白蘸着末货吃,鲜味降低了葱的辣度,那叫一个爽。除了原汁原味,还可以做汤、炒鸡蛋,口味因人而异。

    可能是稀罕的缘故,海西人钟情于腌制的末货,这样也易保存。10斤末货两斤盐,新鲜的末货加盐后储存在密封的坛子里发40多天时间,末货颜色发红了就出坛了。这只是第一步,或者说只是初步原料的制作。

    五花肉一两,切成肉丁,加入料酒和胡椒搅拌,腌制好的末货一两,放入其中。打上3个鸡蛋,鸡蛋太多则“喧宾夺主”,太少则硬度不够。搅拌后,加一小汤匙淀粉,一棵葱去叶切细拌入。找一深底托盘,铺以保鲜膜,倒入备好的料,中火蒸15到20分钟。出锅后撤出保鲜膜,刀切成豆腐块状,当地独有的民间小吃五花肉蒸腌末货就成了。夹一块放在嘴里,再咬一口玉米面饼子,好了,海鲜的鲜度,五花肉的香度,保准你满口流油齿颊留“鲜”。

    这样的吃法似乎麻烦些,当地还有更通俗的吃法,葱花爆锅,加入鸡蛋搅拌好的腌制末货翻炒,成块时稍加水,韭菜切成茬,待末货熟时加入,出锅后就是最好的卤子,用来吃面条最合适。以前生活困难时,家里有老人生病,晚辈给做上这么一份末货卤子面条,就是最好的孝敬“补品”了。如今,这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家常的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