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青岛队长讲背后故事:被困冰山 寻MH370

    核心提示:

    “雪龙”号是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在这次考察中“雪龙”号很忙:成功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却被冰山围困,顺利脱险后行驶至澳大利亚又积极参与到了MH370的搜救中……昨天,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高级工程师矫玉田回到学校,作为科考队南大洋队的队长,矫玉田在“雪龙”号上参与了这一系列大事件,他也给记者讲述了在南极那些惊心动魄的事儿。

    故事1 搭临时机场救俄罗斯船员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是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码头正式起航的,“雪龙”号共搭载了152名科考队员。这是矫玉田第10次南极科考,他担任科考队南大洋队的队长,带领着一批海洋专家在极地和大洋进行考察。

    矫玉田告诉记者,此次南极科考中,“雪龙”号遇到了多年罕见的严重冰情。很多时候,再谨慎的驾驶也不一定能躲过所有的冰山。2013年12月25日,“雪龙”号接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的通知,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被困,“雪龙”号是距离最近的船只,直线距离为585海里。

    “我们当时正从中山站前往罗斯海,突然接到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被困的求救消息,当时船上有52名乘客被困,情况比较危急,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冲上去。”矫玉田说:“当时我们准备用KA32直升机救援,但由于KA32直升机太大,找不到适合停靠的浮冰,救援一时陷入僵局。”矫玉田带着两名队员下船寻找“雪龙”号能够停靠的地方,但他们发现在被困船只不远处就有一座大冰山,随时都有撞船的可能,开船施救根本行不通。“还好我们急中生智,找了20多块大木板搭建了一个临时机场,这才开始施救。”

    “直升机悬停在一块浮冰上面,冰面上是一层厚厚的积雪,其中有一个队员刚跳下去,突然就不见了踪影。”矫玉田说,当时把现场的人都吓坏了,因为在南极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下面即使出现万丈深渊也不足为奇,幸好雪不是太厚,那名队员并无大碍。谈起这件事,矫玉田依然心有余悸。

    “澳大利亚方面以为我们是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得知我们是一艘科考船的时候给了我们极大地赞许。”“雪龙”号作为第一个赶到救援现场的国际船只,经过近5小时紧张有序地直升机救援,成功将俄被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52名乘客运送至澳“南极光”号上,完美地完成了救援任务。

    故事2 被冰山夹困21天

    成功对俄罗斯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施救后,在向外突破过程中,受剧烈的天文大潮影响,“雪龙”号被厚实浮冰及突如其来的冰山卡阻。矫玉田说,如果盲目突破将会陷入更危险的境地,他们决定暂时原地机动,“当时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就是冰山,在船周围大大小小遍布着七八座冰山。”矫玉田说,当时前面有冰山船不敢前行,但后边也有冰山船也不敢往后退,一旦螺旋桨损坏就全完了,“还不能一直停着不动,因为周边冰山太多了,冰山一直处于漂浮状态,随时都有撞上的危险。”矫玉田说,他立即组织考察队成立了监测组及环境资料综合分析小组,密切监测周围海冰、冰山变化情况,多方、多渠道搜集附近气象、水文、洋流、海冰等资料及预报,积极与国内保障单位进行会商,研判,同时做好各种情况应对措施,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突围。

    “在被困的这段时间内队员的情绪都比较稳定,虽然知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但是大家还是正常的工作,被困时期正值元旦,船上还组织了娱乐活动来缓解队员们的紧张情绪,船员们的积极心态也是成功突围的重要原因。”矫玉田说。2014年1月7日凌晨,观测到“雪龙”号周边浮冰整体向东移动后,考察队决定抓住时机正式开始突围。但因原有堆积的积雪、浮冰太厚,船前进缓慢。最终经过13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多次调整突围路线,被困21天的“雪龙”号终于突破重冰区,进入清水区。

    因救援俄罗斯科考船导致 “雪龙”号被困,矫玉田说船上没有人埋怨,因为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被困,等级为Distress,是国际求救的最高等级,临近船只都需要救援。

    故事3 没休整就投入搜寻MH370

    3月21日,刚刚完成科考任务的“雪龙”号原计划停靠澳大利亚的乌斯怀亚港进行为期5天的休整,但船还没有靠港就接到了搜寻马航失联客机MH370的任务。矫玉田说,队员们已经不间断工作100多天了,对休整特别期待,但任务就是命令,“我们将停靠时间改为6个小时,进行物资补给,随后便投入到搜寻工作中。”矫玉田说,当时全船有160多人,经过协商一半人去搜救,一半人回家,其中女队员全部回家。

    “本来因为顺利完成科考工作,马上就要回家了,船上气氛特别好,当听说有那么多同胞生死不明时,大家都积极要求留下来参加救援。”矫玉田说,因为南太平洋的西风带极其不稳定,出于安全考虑船上只是又留下了8名男队员,临行前队员们自己制作了很多救援用的“钩子”和2米×4米的大网,还在澳大利亚当地采购了20多个望远镜,希望能派上用场。

    矫玉田说,在“雪龙”号参与搜寻的214个小时里,总航程2660海里、搜寻面积11710平方海里,发现过白色球状漂浮物和红色绳状漂浮物,最终都确认与失联客机无关。

    3月30日下午,包括“雪龙”号、“海巡01”号船、“东海救101”号船、“南海救115”号船和中国海军886舰、171舰、998舰、999舰在内的八艘搜寻舰船全部到达新的搜寻区域,开始新的搜寻。3月31日上午,“雪龙”号与“海巡01”号船成功完成交接工作,返程回国。

    【新纪录】

    首次实现环南极航行

    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执行“雪龙”号首次环南极考察航行任务。本航次 “雪龙”号安全航行30000余海里,冰区航行2200余海里,航时约2400余小时,破冰13.3海里,破冰用时142小时,环南极航程约11500海里,成功实现了中国极地科考的首次环南极航行。

    环南极走航过程中大洋考察也取得了累累硕果,获得了大约80G完整环南极海域科学鱼探仪调查声学数据,据此可以了解环南极生物资源的分布情况;高速采集器作业121个站,获得浮游动物样品121个,同时获得121个站位的水深、温度数据,走航表层海水分析作业121个站,获得表层叶绿素样品438个;海洋化学专业组随船队员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取得大量宝贵的海水化学和大气化学样品数据,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

    建成第4个南极科考站

    矫玉田说,此次南极科考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我国第4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矫玉田说,在45天的时间里,泰山站所有队员发扬连续吃苦、敢战必胜的精神,在2014年2月7日完成了主体建筑工程,2月8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利用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为中国南极泰山站举行了开站仪式。

    “随着人类在南极活动的日益频繁,不少国家也正在抓紧参与到其中来,我们中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破冰船,我们在南极海拔最高的地方建立了 ‘昆仑站’,我们已经相继完成了30次南极考察科研任务,中国正慢慢从‘极地大国’转变为‘极地强国’,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前提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矫玉田说。

    【人物介绍】

    今年54岁的矫玉田,从事极地考察工作20多年,曾10次赴南极考察,多次担任大洋考察队队长;5次参加北极科学考察,4次参加国外合作北极考察。几年来完成了多项国家极地考察项目,填补了多项考察项目的空白,发明多项专利。(记者 臧旭平 实习生 廉红月)(照片为矫玉田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