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问诊没见人10分钟就开药 心脏病当胃病治

    因为工作太忙、医院挂号的人太多等原因,如今,不少市民选择网上问诊——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动动鼠标,请教网上的医生。对于这种新的看病方式,患者、医生怎么看呢?昨天,记者调查发现,岛城医疗界的专家对于这种网上问诊的方式还是持谨慎态度,认为这种网上问诊的方式有局限性,不能代替面诊。采访中,有专家表示,有的患者因为网上问诊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贻误了病情,比如心脏病被当成了胃病治,结果患者因为心梗入院。

    案例 1 心脏病被当成胃病治

    家住李沧区50岁的赵先生近段时间身体不太舒服,时而有恶心呕吐的症状,他没有把这个病当回事。“女儿平时爱上网购物,得知我生病的消息后,立即到网上求医问诊。”赵先生说,女儿上网问诊后,网上的大夫根据她描述的病情,认为她的父亲可能是胃不太舒服,可以吃点儿消炎药物治疗。赵先生说,女儿后来根据网上大夫的建议买了药物,他吃了一段时间后,病情没见好转。前不久,赵先生感觉浑身乏力,后来出现昏迷的症状,被家人及时送到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结果令赵先生的家人大吃一惊,恶心呕吐并非是胃病作怪,而是严重的心脏病。

    得知父亲的病情后,赵先生的女儿后悔万分,正是她网上求医耽误了父亲看病。三医ICU科主任徐晟伟告诉记者,幸亏是抢救及时,赵先生的命保住了。“很多病的症状表现是一样的,但发病的原因却不同,比如呕吐恶心并非就是胃病,心脑血管病也有类似的表现,所以简单地从网上问诊,难以得知真正的病因。”徐晟伟说,网上问诊毕竟隔着层窗户纸,医生难以与患者面对面,不能详细了解病人的症状,误诊的情况就容易发生。

    案例 2 癌症患者被误病情

    对于网上问诊这个话题,青大附院黄岛院区肿瘤科副主任张红军则认为,网上咨询不能全信,有的网站可能以利益为出发点,没有给患者提供确切的诊断。张红军举例说,医院曾经接诊一名患者,这名患者去年在外地查出了小细胞肺癌,通过早期的放疗和化疗后,患者康复得比较理想。“这种疗法的有效率在60%到70%左右。”张红军说,但是患者后来在网上查询,听信了其他的一些疗法,开始吃一些中药偏方,结果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张红军说,病人前些日子到医院时,已经处于生命垂危状态。

    无独有偶,56岁的陈女士乳腺和腋窝有包块,她从网上查询后,买了一些膏药涂抹治疗。后来症状一直没有得到缓解,但她到医院就诊时,已经是乳腺癌晚期。“有的网站推出的所谓问诊,可能是以销售药物为目的,因此难以达到治病的效果。”张红军说,以癌症为例,如果见不到病人,很难通过片子和化验结果给出确切的诊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病人的体力状况、既往药物反应等等。

    案例 3 吃药8个月没治好病

    “我对于网上问诊不看好,因为患者的病情复杂,网上问诊比较单一,患者提供的信息不充分,难以科学诊断。”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田涛则表示,尤其是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不和患者面对面,患者的精气神感受不到,不能全面诊查。田涛认为,网上问诊不能代替面诊。

    田涛告诉记者,他曾经接诊一名牛皮癣患者,这名39岁的李姓男子到医院时,除了牛皮癣症状外,还感觉浑身无力。“我让患者做了检查,发现他的转氨酶很高,肝功受到了损伤。”田涛说,他与患者聊天得知,对方患上牛皮癣后,病急乱投医,在一家网站咨询后,对方提供了一个治疗的方案,并寄给患者一些药丸。李先生说,刚开始,他吃这些药丸后感觉还不错,症状很快好转,但只要一停药,就开始反复,8个月了还没治好。田涛初步分析,这些药丸中含有激素类药物,还可能含有重金属,这导致李先生的肝功受到损伤。“对于牛皮癣等一些顽固的皮肤病,市民千万不要乱求医,要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治疗。”田涛说,李先生的牛皮癣经过中西医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

    调查 年轻人爱网上看病

    赵先生等人网上看病的经历,仅仅是网上问诊的冰山一角。时下,不少网民因为种种原因,在身体出现不舒服的情况下,喜欢网上问诊。28岁的崔先生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他购物、订餐基本上都通过互联网完成。“前不久,我感觉不太舒服,有些头晕。”崔先生说,他立刻在网上问诊,另外经过症状对比,他认为自己可能患上了高血压,因此就到药店买药治疗。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喜欢用“网上问诊”的主要为年轻人,集中在70后、80后、90后。一家健康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83.2%的网民有网络问诊经历,其中34.2%的网民会向一些健康网站咨询 “头痛脑热等小病痛”,33.1%的网民热衷于从网上获取保健知识。

    记者体验 没见患者10分钟开出药方

    网上问诊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流程呢?昨天,记者登录一家实行网上问诊的网站体验了一番。记者点击问诊后,出现了一个对话框,需要记者填写病情和疑问,记者填写胃疼等症状后,提交了内容。提交后,网站显示在15分钟内就可以给出答案。在规定时间内,果然有一名泉州在线的医生回答了记者的问题,他认为记者描述的症状是胃炎引起的疼痛,建议清淡饮食,还给记者开了一种药。随后,记者又把朋友的眼疾向在线医生问诊,但对方没有给出答案。

    对于这种方式,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科主任徐晟伟认为,在10多分钟时间内,没有与患者交流,就能够给出治病的药方,显然不是很妥当。“对于网络医生开的药,市民还是要慎吃,最好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徐晟伟告诉记者,现在有的专业的医院开出了网上问诊的平台,这个平台都是由医院专门的医生值班,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也只是对一些慢性病给予治疗建议,其他的病症还是得到医院问诊。

    问诊原因五花八门

    患者网上问诊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患者是图方便,觉得病情不重,抱着侥幸心理,于是就上网问诊。还个别患者则是因为难言之隐,如得了性病、皮肤病才选择网上求医问药。此外,还有一部分是“病急乱投医”群体,尤其是一些病情到了晚期的患者,病人家属觉得常规治疗无效,就开始在网上寻找各种偏方。

    说法 “隔空看病”有风险

    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专家表示,有不少年轻人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喜欢从症状上去判断自己是否有某项疾病,以高血压为例,其实有些高血压症状隐匿性较高,有的甚至不典型。专家表示,对于轻度或早期高血压患者,防治可以先从饮食开始,因为单纯的饮食控制也有可能让血压恢复正常。“所以,从症状判断高血压,很容易导致延误病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量血压,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给医生。”

    专家表示,“网上问诊”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有无资质都无法确定,这就更为“网上问诊”带来风险。岛城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表示,她曾经参与过网上问诊,但是很多患者无法清晰描述自己的症状,这样难以把握病人的病情,所以她没有轻易给出诊断,最终还是建议患者到医院检查。(记者 王磊江 摄影 记者 王建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