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飞洋学院成快递办公点 因转型资金出问题

飞洋学院校门口。

    

飞洋学院内一景。

    在采访卢飞成的一个小时里,有半个小时他都在接打电话。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夏天这位青岛有名的民办高校董事长不是在为招生忙碌。原因是,在5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4年具有招生资格高校名单中,没有出现他创办的“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名字,这表示今年这所学校要暂停招生。飞洋学院亦成为青岛市首所因办学资金问题而暂停招生的民办高校。

    该学院暂停招生的事情并未引起波澜,相反,很多人都表示这是早晚的事情。在媒体报道中,也大都是一条短消息带过。查询资料记者了解到,之前学院的情况并不如此。仅仅在8年前,飞洋学院在校生还多达1.6万人,是当时省内规模数一数二的民办高校。8年中,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发展良好的民办高校面临如此困境?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位于城阳区棘洪滩的飞洋学院,并采访多位当事人,试图寻找其中的答案。

    部分教学设施已对外出租

    7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城阳区棘洪滩街的飞洋学院,发现学生教室和学生宿舍部分已经对外出租,社会人员和车辆可以自由出入,校门口停着的校车上贴着法院的封条,校区内长满了杂草,操场上的杂草甚至已有一人多高。

    南侧的2号教学楼目前已经被命名为“青岛电商智谷产业园”,本应该提供给学生上课使用的教室,如今成为了圆通快递和许多淘宝小店的办公室。在一层的走廊上,三位年轻人正在打包,身旁堆满了当天销售出的货品,这些货品被装进一个个的小纸盒里,准备被送往全国各地。

    宿舍楼区域也已经出租,四位工人蹲在了一栋宿舍楼门口抽烟。因为正值学生放假,记者在宿舍楼区并没有见到学生,只见到了一些租住了宿舍的社会人员。校门口拉着的横幅“校内宿舍对外招租”似乎已经挂了很久,上面的烫印字体被风吹日晒得有些模糊。

    上学期就读于该院物流专业的大二学生张丽(化名)告诉记者,她们专业仅剩十余名学生,“别的同学都在考完试回家了,我则留在青岛为了找工作实习”,但她表示并不清楚学校2014年已经暂停招生,青岛首例民办高校因办学资金问题而暂停招生的风波,似乎尚未波及到校园里仅剩的400余名学生,“上学期我们的课程一直都在正常进行,即使现在放假了,食堂也开着,宿舍的水电也都还有”。

    居安思危的一次转型

    经熟人介绍,记者联系到了飞洋学院董事长卢飞成,他根据自己的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但当时他仍然非常忙。

    卢飞成瘦高、黝黑,看上去像是山东人,事实上他来自浙江,部队转业后到了青岛。1996年,他和几位朋友一起投资开办了青岛飞洋经贸进修学院,2002年升格为高职学院,改名为“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

    一开始,学院发展良好,2002年到2006年,不到五年时间,在校学生人数由几百人扩展到上万人。学校提出的“创业家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等目标当时广为人知,在一份宣传稿上,校方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因为当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需要大量的应用型、职业性蓝领人才,国家希望这些人才通过院校的教育培养、实战锻炼、企业实习成为建设中国企业的蓝领精英。”

    飞洋学院一位夏老师说,当时学院以职业教育为主,很多专业设置很受市场欢迎,学院也舍得在硬件上投入。比如一次性购买了上百台电脑,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每人配备一台电脑,这在2004年左右的民办高校中很少见。

    当时学院扎实的教学也赢得很多学生和家长信任,一位2003年级的汽车专业毕业生回忆说,“是飞洋学院改变了我,让我有了份好工作。”

    但就在发展的巅峰期,飞洋学院突然调转方向,开始转型。学院在2006年提出“创业学”的概念,成立创业管理学院,在青岛第一家尝试创业管理方面的教学。

    卢飞成在采访时说,“当时之所以要转型,是因为看到了民办高校将来发展面临的困境。一是参加高考人数不断减少,二是公办高校不断扩招,这都将对在夹缝中生存的民办高校带来很大困难。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有转型的想法,之所以选择创业学,是因为这门科学在当时还没有学校设立过,我们就想以此为突破口,打出自己的品牌。”

    转型的“疯狂”和失误

    从2006年开始,飞洋学院开始了一次“疯狂”的转型。记者在当时的一份宣传资料上看到,“飞洋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创业管理学院,开设创业管理方向的专业;在其他专业将创业教育设为公共课。与浙江大学等10多所高校和100多个企业创建了“全球创业论坛”战略联盟,并于2009年和2010年举办了两次全球创业论坛;聘请了100余名全球知名的创业专家和创业导师,建立了创业研究院……”

    在如今校园里,还是很容易感受到当时的激情,18层高的创业大楼上贴着醒目的“飞洋全球创业中心”八个大字。篮球场边树立着“学创业就好业”,旁边还有一个“创业一条街”的招牌。在很多宣传公示栏上也挂着“创业教育”的简介和“鲁班创业”的口号。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大型创业基地。

    “当时学院将重心放在了创业教育,在这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这么多的投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分散和消磨了之前的优势”,飞洋学院夏老师说。

    卢飞成分析说,“没有取得效果是因为,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整体不高。而且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也一般,对创业的热情不高。而且当时我们的创业教育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落脚点,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后来我们将创业放在了电子商务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抓手。”

    因为偏理论,见效慢,学生的热情不高,很多家长也对学院的教学模式表示怀疑。“当时一些学生家长找到学校,向我们表示担心,他们说不想让孩子去创业,只想让他们学门技术,出来找份好工作”,夏老师说。

    巨额的投入让学院运转上遇到困难,教学质量开始下降。在2011年开学时学生连本正规教材都没有,发的全是自行印刷的讲义。学校也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很多教师纷纷离职。学院的招生更是连续数年招不满计划。“关门成了早晚的事”。

    民办高校教育是否需规范?

    飞洋学院暂停招生后,卢飞成看上去并没有闲下来,记者联系他,他大都在外地出差。他微信回复称,“正忙于学院重组,升级后将会再招生。”

    卢飞成也分析了上一次学院转型失败的原因,“因整体投入,没有留余地才造成了现在的困难。今后我们将采取学院母校区进行常规教学,再设立子校区进行创新教学的方式。这样哪怕子校区探索失败了,也不会拖累母校区的发展。”

    对于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从事近20年民办高校教育工作,历经成功和挫折的卢飞成认为,“虽然现在民办高校发展上遇到困难,但今后还是大有希望的。民办高校没有那么多行政束缚,十分灵活,能很快适应市场,这就是它最大的优势。”

    但束缚、约束小,也意味着风险大。采访中,有学生发出疑问,“虽然是民办高校,但教学上教育部门也应该有监督。不能招生的时候使出各种招数,而招到学生后,就不认真对待,这样转型失败会影响很多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对于飞洋学院仍然在校的400名学生,青岛市高校工委称已有安排。“一旦飞洋职院无法继续办学,将上报省教育厅,按照省教育厅批准的方案,妥善安排剩余学生进行分流,保证学生完成学业。”

    此时,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已落下帷幕,记者联系多所青岛民办高校,都表示今年的招生情况好于去年,其中既有青岛城市对于高校发展的地缘优势,也与今年来国家更重视职业教育有关,而这些青岛的民办高校,都是以职业技术教育见长。

    只是曾经辉煌的飞洋学院,今年不再有新生了。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任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