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教授阐释全球变暖减缓原因 将持续十余年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中国海洋大学获悉,8月2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行星中的热量分配导致全球变暖的减缓与加速》的最新研究成果,Science新闻、Nature新闻、英国广播公司(BBC)、《经济学人》和《美国国家地理》等国际知名杂志与媒体先后对此发表评论文章。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陈显尧教授。

    陈显尧教授与其合作者通过分析观测数据,发现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0-1500米)在过去十五年并没有显著增加,而向深层输送热量主要发生在北大西洋和南大洋,并指出类似现象曾发生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两次事件中北大西洋0-1500米层海洋温度和盐度都具有非常显著并同步的变化特征。他们的研究指出,盐度上升导致表层暖水下沉是热量向深层海洋输送的核心机制。在温室气体持续加速排放的背景下,海面吸收的热量如何分配主要取决于海洋与气候系统的内部动力学过程,而这种内部变化过程也将决定未来气候变暖减缓可能持续的时间。与此前的研究结论不同,这一文章认为,如果深层海洋通过全球热盐环流过程吸收大气中的热量,则意味着全球变暖减缓还将持续10-15年。

    该研究成果的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经济学人》杂志在其文章插图中使用了“深水炸弹”一词强调了热量向深层海洋输送的重要性,凸显了本文对于当前关于气候系统中热量输送和存储机制研究的贡献。

    背景链接

    地球增暖减缓引质疑

    据陈显尧教授介绍,近十几年来,虽然温室气体排放仍然加速上升,地球气候系统在持续吸收热量,但是全球表面温度却呈现增暖减缓甚至停滞的趋势。一些气候变暖怀疑论者开始借此质疑温室效应以及人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性,但气候学家一直在努力分析两个现象之间的物理联系,期望能够找到变暖减缓的原因,并确定这种现象是否还会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