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做客齐鲁大讲坛畅谈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的知识分子
雷颐做客齐鲁大讲坛畅谈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的知识分子
齐鲁网济南9月27日讯 (记者靖晓红)今天下午,齐鲁大讲坛第87期在山东省博物馆一楼报告厅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近现代史所研究员雷颐以"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的知识分子"为题,用大量生动的实例,阐释了历史上知识分子追求责任与担当的历程,畅谈当代知识分子如何发挥社会精英的作用,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本期齐鲁大讲坛由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魏建主持。
中国社会的转型与知识分子的两难
雷颐首先从知识分子的起源讲到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不同定义,并介绍了有关知识分子的各种各样的定义理论,他详细介绍了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知识分子在现代与传统间的两难,他说,怎么样对待传统,怎么样对待现代化的东西,知识分子实际上很困惑的。同时,知识分子始终在政治和自己专业之间纠结,比如闻一多搞国学,有时候搞国学自己会恍惚,日本侵略还做自己的学术,是不是有点良心过不去。雷颐以大量的历史实例详细介绍了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政治、社会关怀和专业精神之间的两难。
当代知识分子应成为社会的守望者,体现公共关怀
雷颐说,当代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各种社会职能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随着民间社会又逐渐产生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欧洲在中世纪或者启蒙时代之前,知识传播主要途径除了大学以外,最重要的民间式传播,贵夫人的沙龙,逐渐咖啡馆、图书馆、博物馆出现了,人们在咖啡馆高谈阔论,这个时候整个知识走出贵族的封闭,讲坛、论坛大量的出现是一个社会文化复兴重要的一点,齐鲁大讲坛各个地方都有,恰恰办在博物馆,在这里互动、公开的知识传播,这就回到知识分子的一个特点有社会关怀,这种社会关怀又有自己的职业、专业的特点,更加理性。对于一个社会现象,政府的政策是赞扬还是批评,不应该盲目宣泄、情绪化,要通过讨论使社会建立一个理性的精神,进行公开、理性的探讨。知识分子应该客观和理性的面对问题,成为社会的守望者,体现公共关怀。
讲座最后,雷颐说,中国正在创造期,知识分子施展的作用就更大,赞扬、批评、建议都可以影响到国家未来制度的走向,恰恰在这个时候知识分子参与中国历史的创造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
嘉宾简介:
雷颐, 1956年出生,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当数年农民;后入伍,在空军航空兵某部当兵;再后又复员到工厂当车工。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1985 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近代史研究》副主编,现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当代思想史、文化史。着有《萨特》、《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雷颐自选集》、《被延误的现代化》、《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历史的裂缝》、《历史的进退》、《历史:何以至此》、《走向革命》、《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潮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
(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 原标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雷颐做客齐鲁大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