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0月20日讯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是今年以来青岛市十分重要的发展战略。1-8月份,面对境外投资合作业务下行压力,全市核准对外投资项目96个,中方投资额达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2亿美元,占全省34.1%;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950人,占全省18.6%。
另据悉,1-8月份,全市推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39个,同比增长50%;中方投资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73.1%,占投资总额的62.3%,国别地区主要集中在印尼、马来西亚和毛里求斯等“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地区;产业主要涉及能源资源、纺织服装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民营企业成为青岛对外投资规模最大的主力军。1-8月份,全市核准民营企业投资项目70个,核准中方投资额9.6亿美元。
家电业:海尔走出国门 出口创牌
海尔致力于成为全球用户喜爱的本土品牌,目前,海尔在全球5大研发中心、24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海尔提出了“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海尔在全球搭建了以海尔、斐雪派克、亚科雅、卡萨帝、统帅为主体的品牌架构,以多品牌满足全球不同区域用户的需求。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在引领战略指导下,海尔让用户参与设计,真正与用户零距离。与此同时,不断整合、互换全球优质资源,以差异化创新产品引领全球家电消费趋势。
据统计,今年1-8月份,海尔白电产品出口总量比去年同期实现5%的增幅。海尔白电及空调出口额达7.16亿美元,同比增长5%。其中,洗衣机和电热水器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
建筑业:青建在国外自主开发建设
青建集团是山东省内率先“走出去”的建筑企业之一,自1983年第一次承揽海外工程项目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先后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过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目前,在亚洲新加坡、缅甸、欧洲西班牙、俄罗斯,非洲阿尔及利亚、莱索托、博茨瓦纳、塞舌尔、安哥拉、马里、加纳、利比里亚、科特迪瓦等2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30多年来,青建从单一的劳务分包到集投资、地产、设计、建造、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
通过承揽援建项目,青建相继开拓了莱索托、塞舌尔、马里、加纳、利比里亚和苏丹6个国际市场。在使领馆建设方面,青建承建了中国驻利比里亚、坦桑尼亚、莱索托等多个国家的大使馆,成为毗连中国与亚非等成长中国家的友谊使者。
据介绍,在阿尔及利亚,2003年发生了一次里氏6.7级大地震,当地建筑一片废墟,而青建施工的工程却屹立不倒,被媒体誉为“震不垮的中国制造”。
接下来,青建将扎根深耕海外东道国市场,“成为当地企业,解决当地就业,融入当地社会”,实现物资资源、海外资本、自由资质及社会责任的本土化。
纺织业:瑞昌棉业致力中非友谊
青岛瑞昌棉业是一家在非洲从事纺织、棉花及其它农产品的企业。2009年瑞昌棉业与其他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中非棉业发展公司,以其作为母公司,投资控股非洲多个国家的棉花项目。目前,已投资6千余万美元,在非洲的马拉维、赞比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国拥有7个轧花厂、2个榨油厂、3个运输车队,年收购籽棉10万余吨,榨油6000余吨,直接雇佣当地员工6000多人,有20余万当地农户为其服务,涉及人口100余万,利用土地数十公顷,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在非洲直接从事合同种植、收购、加工棉花的中国企业。
同时,公司还承担了中国政府援马拉维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是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无私援助的具体体现。
公司在非洲实行的是“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以“六统一”服务方式为纽带。“六统一”包括: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回收、统一产品加工、统一产品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接下来,全市将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7号文件为统揽,推进政策机制创新突破。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构建“综合枢纽城市”,以建设境外园区为重点,不断提升境外投资集约发展能力,扶持和壮大一批跨国经营企业为龙头,不断壮大境外投资主体队伍,重点打造服务平台建设。(记者 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