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杂志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人们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近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4年十大语文差错,电视剧《红高粱》中将“松树”误用为“鬆树”,媒体报道中将“折桂”误为“折桂冠”,“入驻”误为“入住”,“国家间”误为“国际间”等错误都榜上有名。昨天早报记者以改病句的形式,邀请岛城40名各个年龄段的市民做题,发现10个题目完全做对的市民不足十分之一。
十大差错8个来自媒体
今年《咬文嚼字》杂志社评出的十大语文差错,有8个来自于媒体报道。比较常见的错误是,将“单独二孩”写成“单独二胎”。专家认为,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简称“单独”是没有问题的。但把“两个孩子”简称为“二胎”,是不准确的。“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其他十大语文差错还包括在
“两会”报道中将“议案”和“提案”混淆;将“入驻”误为“入住”;将“国家间”误为“国际间”;将“通信”误为“通讯”;在对房祖名“污点”事件的报道中,将“拘留”误为“逮捕”;在经济新闻报道中,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在报道中将“碑文”误为“墓志铭”;在文体新闻报道中,将“折桂”误为“折桂冠”。
此外电视剧《红高粱》中有一副对联,以繁体字写成“三徑寒鬆含露泣”。《咬文嚼字》专家指出,此处“鬆”应为“松”。现在影视剧里经常将“松树”写成“鬆树”。其实“鬆”作为“松”的繁体字时,只表示头发乱蓬蓬的样子,引申出与“紧”相对的意思,进一步表示酥脆、放开、解开等义。但“松树”的“松”只能是本字。
不足一成受访者全做对
早报记者将2014年十大语文差错设计为10条病句,昨天中午在台东街头选择了40名各个年龄段的市民修改,记者发现40人中只有3人将所有病句完全修改正确,修改正确率达到八成以上的只有8人,能改出5条以上病句的市民还不足受访人员的一半。其中差错率最高的是“议案”和“提案”的区别运用,40名受访市民中,有八成以上的市民答错了这道题目,大家觉得这属于特定用法,平时比较不常见。
此外,“单独二孩”和
“单独二胎”,“拘留”和“逮捕”,以及“鬆”和“松”的用法都是受访市民认为比较难的题目。而完全做对了10到题目的市民中,包括了一名语文老师和一名中文系大学毕业生,另外一名市民则表示,平时在网上对这些错句病句比较关注。
有人觉得有点鸡蛋里挑骨头
【探访】
“其实这些病句很多都不太难,只是一些特定用法大家平时接触得比较少。”附近一家学校的高中生陈矫做对了10道题目中的9道,她称“入驻”和“入住”,“国家间”和“国际间”,“折桂”和“折桂冠”,在平时上语文课时老师曾经专门讲过,学习古文时老师也提过“鬆”字,并不是太难。她唯一做错的题目就是“议案”和“提案”,在语文课上一般不会特意区别。
但也有市民觉得这些词有点
“鸡蛋里挑骨头”。“有些词虽然是错了,但大家慢慢习惯了这么用,错误的以后也会变成对的,这也是一种语言的发展方式。”公司白领周小天称,有些词语语文老师不应该错,学习语文的学生不该错,媒体上不应该错,但作为普通市民没必要太较真,比如“松树”误用为“鬆树”,现在除了书法家或者在一些影视作品里,已经很少能看到“鬆”字,大家也不必对电视剧太过吹毛求疵。
为减少差错不会放弃“咬嚼”
【说法】
《咬文嚼字》编辑部专家表示,此次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强调“年度性”和“典型性”,既要强调这些差错大部分发生在今年,又强调这些差错是经常发生的。
记者注意到,十大语文差错中,有8个来自于媒体报道。媒介的大众传播对语文差错具有放大效应,所以对于用词用字应该格外谨慎。在《咬文嚼字》编辑部专家看来,中国素有“一字师”传统,人们对汉字理应怀有一份敬意,然而现在人心浮躁,这份敬意已荡然无存。很多年来,《咬文嚼字》对一些著名作品语文差错的“咬嚼”,也经常被认为是“骨头里挑刺”。但《咬文嚼字》相关人士昨天表示,他们并不会放弃对文字“咬嚼”的姿态,会继续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减少语文差错,而且一些差错被《咬文嚼字》公布之后,使用的次数确实明显减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