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青岛在体育方面的美誉其实是“足球之城”与“田径之乡”。由于曾作为德国的殖民地,青岛较早接触到了这项西方传入的体育运动,也由此为城市日后的体育发展留下了特殊印记。1924年,建于德占时期的青岛观象台天文观测员宋国模发起成立了青岛第一支国人足球队——中华队。
青岛最早的中华足球队,夺得1929-1930年度青岛国际足球锦标赛冠军。
(本文摘自《商周刊》作者:英南,原标题:《旧日青岛的足球往事》有删减)
1913年时,几位前清官员来青岛森林公园(今中山公园)参加春日游园会,看到公园旁有几个德国兵在进行足球比赛。遗老们对这种新奇的运动好奇不已。谁知,其中一位遗老却哈哈大笑,说道“我当洋人有什么新鲜玩意呢,这不就是咱们以前的蹴鞠嘛。”
这段故事出自一本叫做《桃源梦》的纪实小说,作者在书中描写一批辛亥革命后避居青岛的逊清遗老。其实,虽然国际足联也承认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蹴鞠,但今日留行的足球赛式还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而从1897年起,青岛便成为德国的殖民地,这段特殊的经历给这座城市体育文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桃源梦》里的这段故事应该并非虚构,但有档可查的青岛足球运动则是在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的1924年。这一年,美籍犹太商人滋美满包下了今日的汇泉广场进行赛马,但由于这是一种赌博活动,当局并不支持,于是滋美满成立了一个“万国体育总会”,下设足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高尔夫球俱乐部等体育协会,称自己是希望利用汇泉广场在青岛发展体育活动。当然,日后万国体育总会的主要活动还是博彩赛马业,但滋美满还是把赛马场中间的椭圆形空地开辟成两个足球场,同时从1927年开始,万国体育会组织起每年一度的“青岛国际足球锦标赛”,邀请在青岛的外国侨民球队及本土球队参加。
在滋美满成立“足球俱乐部”的同一年,也就是1924年1月,青岛观象台的天文观测员宋国模邀集一批本土体育爱好者组织成立了青岛市第一支华人足球队——中华队。两个月后,在青岛的外国侨民也组成了“西联”足球队联盟,以“十月革命”后避居青岛的俄国人卜洛夫为首。
此后,青岛的足球队迅速增加,胶济铁路局、海关、基督教青年会等机构也开始成立自己的足球队,1925年私立青岛大学(已不存,校址在今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内)、日本商业学校(已不存,校址在今青岛一中校园内)也组建了学生队。到了1929年,第一支中学足球队由体育教师谷源容在礼贤中学(今青岛九中)成立。而作为一座港口,几乎每周都有外国商船靠岸青岛,这些长期在海上漂泊的船员也经常组成球队和青岛的球队进行友谊赛。
到了上世纪30年代时,青岛已经有大大小小的业余足球队百余支,并经常进行了各种足球联赛。当时的足球比赛的场地主要有三处:一处是青岛市市立体育场(今天泰体育场),第二处则是足球俱乐部体育场(今汇泉广场),另一处是第三公园体育场(今工人文化宫)。那时在外国侨民的球队联盟“西联”和本土球队联盟的“青联”还会在每年的正月初二组织一场“贺岁比赛”。
在早期众多的足球队之中,尤其值得介绍的是最早成立的中华足球队,其发起人宋国模本是青岛观象台一名天文观测员,业余时间爱好足球运动。他发起成立中华足球队后,受到很大关注。当时青岛地区的球队中,本土球队的实力整体弱于欧洲侨民,而中华队则是少有的国人强队。
1925年,中华队在青岛国际足球赛中击败西联队荣获冠军,极大激励了民众的爱国精神。1927年,中华队为主的“青联”在与日本海军“陆奥”足球队的比赛中4:0获胜。
从1929年时,当时国内足球强队华东队以1:0战胜了中华队,这支球队开始走下坡路。以致1933年和1935年的两届全国体育运动会中,青岛球队因为实力太差都未派人参战。
1948年5月,第七届全运会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青岛派出了62人的代表队参加了这次运动会,并组织了足球队参赛,不过首场就碰上此次比赛的最终的冠军“陆军队”,并以0:1败北,虽然后来战胜了贵州等队,但依然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