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出国留学申请季,很多学生委托国内知名中介申请海外大学。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看似省心省力为您“全包式服务”的留学中介,实则漏洞百出,沦为不靠谱中介。
你的账户我做主
2014年4月,正当朋友们陆续接到心仪的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计划同年赴美读本科的王明(化名)的收件箱里却躺满了一封封的拒绝信。百思不得其解的他找到自己的留学中介,才发现被新东方前途出国(新东方旗下从事出国留学服务的专职机构)负责文书的老师耽误了大事。
“我写了十篇文书,其中四篇‘保底校’文书在寄送时署名都署成了别的学校。”王明告诉记者,“直到申请季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了这个错误,因为中介不允许我们在申请季期间查看自己的申请系统和邮箱。”
小到接收录信拒信的邮箱,大到文书申请系统,中介掌握着所有账户的信息,在合同中明文禁止学生亲自操作这些账户。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在限制了学生知情权的同时,还使学生在申请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正因为无法及时检查文书中的错误,王明才遭遇这种“乌龙”。
记者调查后发现,在留学潮愈演愈热的今天,许多像王明一样的出国留学申请者都与国内知名中介签订合同,由机构全权负责申请表格填写、文书修改及行前准备,学生本人只需提供最基本的资料和文书想法。这些服务的价格从三万到十五万不等,其差距往往体现在学校的申请数量及文书和申请账号的封闭程度上,而非服务质量。当学生连自己的文书都无法查看时,严重的信息不透明便在无形中给了中介投机取巧的空间。
高价服务申到保底“水校”
“申请机构为了通过率,申请了一些我并不知道的保底学校。”直到现在,即将在美国某大学读大三的孟辰(化名)回忆起自己当年在天道留学的申请经历,还是懊悔不已。2013年夏天,他与天道留学签订了八万元的合同,约定申请十所学校。然而申请季进行到一半,他才发现这些帮忙的“老师”大多没有留学背景,所谓“文书指导”也仅仅是改改语法,对文章的构思、结构并无帮助。
“以我的文书数量,完全能申更多学校,但是加一所学校就要多收两千块钱,我也没法亲自提交文书,明明是自己的申请季,自己却成了局外人。”郑晨认为,以他的成绩,本可以尝试一些前三十的名校,最后敲定的选校名单里,只有寥寥几所是他中意的,剩余所均为中国学生泛滥的保底“水校”。
选择中介的失败让孟辰决定以自己为例子,提示申请美本的学弟学妹们慎重对待申请的每一步。2014年夏天,他联合其他几位美本学生展开了一个留学中介大调查。一年来,在他们调查的110家留学中介里,知名中介机构占有的学生最多,但这些学生的满意度却低于20%,问题主要集中在联系频率低、文书不专业、以及中途换顾问等。
一对多、乱加价——留学中介市场乱象何时休?
“这些问题几乎都集中在大型留学中介,因为不少这种留学公司的申请已被流水线化,一个老师带三四十个学生,每个程序都走一样的步骤,个别学生出点小错并不影响公司业绩,但对学生而言就是毁了整个申请季。”大调查总负责人杨悦(化名)分析道。
“相反,由外籍顾问主导申请的一些中小型中介反而在满意度中有所上升,具体表现在:专业性更强,申请顾问从一而终,承诺与实际服务产生的偏差较小,服务人性化。”杨悦(化名)说。
然而,杨悦也提醒留学生们不要盲目迷信小型中介和外籍顾问。“有时候很多机构会聘请同一个外籍顾问,向学生开出30万元的天价,如果学生自己联系这个顾问只需10万元以内的费用。”他建议,留学生在选择中介的时候掌握好自己在申请时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并针对中介的广告、案例,学会提问题,如案例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与自身匹配,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服务。
为什么近几年留学中介质量如此参差不齐?留学业内人士、三士渡教育学术总监徐谭妥认为,这从根本上还是要归咎于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办留学中介的门槛越来越低。并且,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许多留学生家长对中介的运行模式和留学申请的规则并不了解,轻信那些降低申请成本走广告路线的大中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包办类中介用专家、名校的光环迎合了家长们的需求,它们才会在留学市场中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面对现阶段留学市场的乱象,留学生及家长们该如何提防黑中介的陷阱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徐谭妥认为,家长们和孩子在申请季开始前应多在互联网上对比中介信息,多去留学论坛、留学交流群逛逛,不要被大中介的广告效应所蒙蔽。若真遇上了“黑心”中介,也不能轻易“认栽”,要用正当法律手段跟机构据理力争。
“八、九年前留学机构基本都是包办,六、七年前咨询式公司逐渐萌芽,现在,一对一在线导师的模式越来越普遍,对留学中介市场来说是个好兆头。”徐谭妥分析道。“如果媒体和公众平台能帮助学生和家长们甄别好的资源,让大家愿意花更多时间了解中介的事情,这个行业会越来越规范的,但需要时间。”(何家宁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