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死鱼河段并未检出氰化物

  昨日,工作人员在海河东沽防潮闸附近采集水样。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20日,距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已过去9天。据天津日报官微消息,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中公安部技术侦查人员已进驻天津海事局,正式进行事故调查。

  昨日16时,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第11场新闻发布会召开,环保部应急中心主任田为勇、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出席发布会。根据天津官方19日透露的信息,此次爆炸区内的危险品包括,硝酸铵、硝酸钾在内的氧化物共有1300吨左右;金属钠、金属镁等易燃的物体有500吨左右;以氰化钠为主的剧毒物700吨左右。

  天津的空气、淡水、海水是否安全?目前,官方已铺开“海陆空”24小时环境监测网,事故现场周边共布设环境空气固定检测点位10个,流动筛查点位8个,水环境监测点位42个,海水环境监测点位5个,持续实时24小时不间断监测。

  邓小文在回应海河“死鱼”问题时说,死鱼的原因有很多,环保部门已派人到现场,与渔业、水产等相关部门专家展开调查,一旦查明原因,立即向社会公布。

  发布会上,几位专家还解释了“警戒区水质氰化物超标356倍怎么处理”、“危化品长期得不到消解,是否会有慢性病出现”等问题。此外,在回应市民对天津环境监测结果是否存在造假的疑虑时,田为勇表示,爆炸发生后,增援力量及仪器驰援天津,增援单位绝不会帮助天津造假。

  释疑1、海河为何出现大量死鱼?

  无氰化物检出,死鱼往年多见

  记者20日16时左右在离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数公里远的海河东沽防潮闸附近见到,一段大约200米堤坝旁漂着大量死鱼,最宽的地方有四五米,数十名群众在围观。

  正在现场取样的天津市塘沽水产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死亡的鱼名叫刺鱼,遇到夏季高温闷热容易死亡,另外在海淡水带也容易出现死亡情况,往年也曾多次出现死亡的情况。

  据现场维持秩序的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介绍,他们3点多接到群众报警说这片水域大量死鱼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在20日下午召开的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第十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死鱼情况时,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说,天津的水不是流动的水,都是闸控的“死水”,且处于“九河下梢”,上游海河污染物都会流入,所以天津水环境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在夏季高温的时候,遇到降雨,地表污染物一进河道就容易造成极度富营养化和水体缺氧,造成的死鱼现象在天津各个河道都存在,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翻坑”。

  记者从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获悉,针对网友反映在海河大闸附近出现大批死鱼现象,该中心20日17时30分对这一河段水质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未检出氰化物。

  天津市环保局环境应急专家组组长包景岭表示,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一旦对水体产生污染,会导致水体中几乎所有的鱼类死亡。“海河的水不是流动的水,都是闸控的‘死水’,常年处于劣五类水状态,不太适合鱼类生存。夏季天气炎热,水里溶氧量会降低,有些鱼就会因为缺氧死亡。加上近年来海河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浮游生物会释放毒素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这也会造成鱼类死亡。”他说。

  又讯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业务室一名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已知死鱼之事,已派人过去进行采样,需要对鱼和水质进行检验,化验后才能得到具体结果。新京报记者金煜

  释疑2、警戒区内污水氰化物超标356倍,污染是否可控?

  超标356倍污水管道已封堵

  田为勇发布会上介绍了环境保护部关于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环境应急情况,在谈到水环境质量时,他指出,警戒区以内的26个点位当中有19个点位检出氰化物,其中8个点位超标,最大值超过国家标准356倍。

  田为勇介绍,到8月15日为止,我们在事故点周边设置了42个监测点位,其中警戒区内设置了26个,警戒区以外设置了16个。所有的氰化物超标污水全部封堵在事故区域以内,不经过处理达标不外排,没有向外面排过。警戒区以内的26个点位当中有19个点位检出氰化物,其中8个点位超标,最大值超过国家标准356倍,主要是在一号雨水泵站这个位置。警戒区以外有16个点位,其中有6个点位氰化物有检出,但是不超标。其中最高浓度值为标准的8.2倍。

  总的结论,事故区警戒区以内的水环境,主要是氰化物污染,警戒区里面的水环境氰化物污染比较严重。警戒区以外,除个别的雨水管网和水渠有超标的现象以外,其他都符合国家的标准。

  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多次参加事故新闻发布会。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昨日新闻发布会上所提的警戒区内氰化物超标最大356倍的水,指的是警戒区内管道里面的水。“这是迄今为止,官方发布的警戒区内污水氰化物超标的最高倍数。污水是排水口那边的,已经堵住。”

  包景岭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管道内污水已经确立处理方案。“管道内的水,因为是在封闭空间内,将会被抽走,或者拉走,送到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理中心。”

  此外,回应土壤监测结果时,田为勇介绍,在事故点周边5公里范围内,网格化取样分析,现在已经布了73个监测点,在分析当中。结果出来后,对事故处理会有决定性的帮助,绝不放过一寸污染的土地。

  田为勇说,现在进出核心区的车辆肯定是有污染的,为此,19日环保部与国家核生化应急救援队在核心区组织的队伍进行了沟通,对进出的车辆,核生化应急救援队正在采取措施进行洗消处理,所有进出的车辆要洗消完了以后才可以出去,这样保证不会把核心区的污染问题带出去。

  释疑3、危化品长期得不到消解,是否会有慢性病出现?

  人体短期接触超标物影响不大

  田为勇在发布会上介绍,事故发生后,环保部应急中心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全面分析,检出的有害物质,包括硫化氢、氰化氢、氨、环氧乙烷、苯、甲苯、二甲苯、三氯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等。16日前,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和氰化氢曾出现过超标。

  16日12时至目前,各个监测点位上述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均没有出现超标。

  有媒体在提问环节提出,有群众反映空气中有味道,并出现了咳嗽等症状,公众关心空气中的味道与咳嗽是不是有直接关系。

  对此,田为勇说明了检出值和标准值的概念。田为勇说,污染物检出值是用监测仪器所能检测到的最低值,而只要数值在污染物标准值以内,就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果污染物超标,短期接触,会对人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若长期接触,就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爆炸出来的危化品,长期得不到消解,会不会有慢性病出现?田为勇表示,短期影响肯定会有,长期影响正在评估。

  对于上述慢性病的问题,包景岭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对于核心区外远距离范围内的周边居民来说,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核心区内污染严重,所以进入的人都需要戴防毒面具,并要经过一定的防化培训。

  释疑4、大水坑氰化物超标800多倍,如何处理?

  大水坑水质已有处置方案

  由于爆炸威力巨大,天津港事故现场的核心区出现了巨大的水坑,这个水坑直径约为100米,水深约6米,经过现场取样检测氰化物超标平均40多倍,另外,PH值也出现超标。

  央视报道,20日早晨,环保应急工作组的专家再次进入到大水坑进行抽样检测,以前都是单点位检测,当天则是在大水坑周围每50米就设立一个抽样点位,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大水坑中的水质。

  据工作组的专家介绍,现在不同的点位浓度不同,浓度最高的氰化物超标有800多倍,浓度最低的只有2倍。

  专家组成员李兴春表示,目前已经对水坑水质进行了三次监测,基本掌握了水质特征,目前水质中氰化物平均超标约40多倍,PH值在10—11之间,cod、硫化物、氨氮等都不超标。

  专家组已经根据大水坑的水质情况制定了处理方案,并正在实施。处理方案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用泵提升,二是管道输送,三是破氰装置,四是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确保氰化物达标排放。包景岭对新京报记者介绍,方法是首先将这些带着超高浓度化学物质的水抽出来。涨潮时,海水出现回流,坑里的水又会聚集起来,“这些水依然有污染的,环保人员则继续将其抽走,慢慢地让它净化。”据央视报道,现在大坑中的污水量大概有5万吨左右,需要预备出10倍的储水能力,也就是达到50万吨水的储水能力。一套破氰设备日处理污水5000吨左右,所以要处理完全部污水,预计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目前各项装置正在加紧铺设中,预计一到两天即可开通排水。

  包景岭表示,全部处理过程需要一点时间,“但可能不至于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

  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20日通报,目前在监测海域的氰化物和挥发酚暂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为防范氰化物损害海洋环境,国家海洋局已制定氰化物入海应急处置措施,启动各项处置准备,增派4艘中国海警船舶赶赴天津港,储备漂白粉100吨和漂白精30吨,预备人员防护装备200套及相关应急必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