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千人合唱团团长于海:我们绝对是真唱

解放军千人合唱团团长于海:我们绝对是真唱

  合唱团按照陆海空分了4个大队(陆军2个)进行练习,图为8月19日排练现场

解放军千人合唱团团长于海:我们绝对是真唱

  8月19日,于海指导学员们练习国歌演唱

    今天,我国阅兵史上首个解放军合唱团将正式亮相。从零基础的音乐门外汉到专家听起来竖大拇指的高水准合唱团需要多久?解放军合唱团给出的答案是53天。这群90%都是“零基础”的军队男学员,从“扯着嗓子喊歌”一步跨越到了“美声唱法”,他们的二声部合唱更是让音乐专家惊讶。

    每50人配一名业务教歌员 一对一负责

    从0到1,这个了不起的背后,是这么一串数字:1名团长、2名副团长,10个业务指导老师,24个业务教歌员。根据合唱团团长于海的要求,24个业务教歌员,每一个教歌员负责50名学员,责任到人,一对一了解每个队员的优点缺点,保证50个人唱好。

    这是合唱团团长于海和他的两名副团长王军、李成面对零基础学员走出的第一步。三人中,于海曾在1999年、2009年阅兵时担任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著名歌唱家王军有丰富合唱经验,留学俄罗斯的合唱指挥博士李成也是指挥界的年轻顶尖人才。

    为了保证不同教歌员教出来的唱法一致,于海3人将阅兵演唱的8首曲子进行了详细的拆解:哪个地方有重音,哪个地方有呼吸,每个曲子什么背景都一一弄清楚;然后将教歌员集中到北京培训。

    7月15日,在各地分训一个多月的七大院校合唱团队员集结到北京。入驻集训场地当天,团长们组织了300人的小合唱,让他们高兴的是300人唱齐了。第二天,1200人的首次合唱结果更让他们兴奋,此前没底的他们终于觉得:“这群零基础的学员能完成任务!”

    对这群零基础学员刚开始很多人不看好,组建合唱团时,于海提出要给队员们加二声部,很多人反对,包括专家都表示一个声部唱下来就不错了,但现在于海可以骄傲地说:“你看我们现在唱的二声部多好听,如果没有二声部档次就低了吧?”

    部分学员零基础起步 啃苹果练口型

    为了教好这些零基础的学员,教歌员们费了很大工夫。业务指导老师司红军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刚开始教的时候,有学员甚至对1234567都不认识,不懂节拍、不懂音准、不懂呼吸,为此教歌员们想尽各种办法。

    合唱团有个口头语:“你今天啃苹果了吗?”合唱团政委刘程介绍,因为苹果比较硬,咬苹果的口型跟演唱的口型是一样的,就有教歌员发明了咬苹果练口型法,每天餐后食堂准备的苹果都会被队员抢空。“每次一看,其他水果都会剩,苹果不会剩,吃不完也会被队员带回去。”

    “打哈欠法”也是教歌员们在训练中常用的方法。刘程讲了一个训练的小故事,有一次领导检查训练,听到一串打哈欠的声音,感觉很奇怪:是不是队员们训练太累了?后来才知道,有老师发现打哈欠的发声类似美声,就教合唱队员怎么打哈欠,发出很柔和又有质感的声音。

    白加黑地陪着队员练,队员们唱好了,教歌员嗓子坏了。有教歌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教完学员后想扯几句高音,练练嗓子,结果发现“一唱就劈了”。

    1200人反复练习 同个节拍同时敬礼

    解放军合唱团队员们不仅要唱,还要配合演唱做动作,在唱《国歌》、《人民军队忠于党》时队员们要全体敬礼。团长于海告诉北青报记者,大家都看到军人敬礼敬得很漂亮很标准,但是这么多人一起就未必漂亮,要集体做得漂亮很不容易。

    “一个人容易,怎么看怎么准确,但是这么多人看就不一定准确。”于海说,“1200人要在一个节拍点上戴着白手套同时敬礼敬齐,就不能有一个人分心,不能有一个人做错。”在训练中,角度好不好,手鼓了一点点还是歪了一点点,抬的高度,倾斜的角度都要校正,练起来很辛苦。

    合唱团按照陆海空分了4个大队(陆军2个),再按照每队100人分成12个队。为考核动作,12个队经常比赛唱一样的歌、做一样的动作。按照团长于海定的标准,演唱动作全部做得整齐考核算优,做不齐只能算及格,100人中只要有一个人做错,就不及格。

    比赛前于海经常压力比队员大,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我担心万一哪个队员做错了导致全队不及格,他的心理压力太大,害怕从领导到队员都要怪罪他。”不过,12个队的比赛没有一个人做错的,只有几个不齐的。

    合唱团公式 1200减1等于0

    合唱团有个公式,1200减1等于0。只要有一个人做错,任何一个队员晃动或倒下都会影响整体,大家的努力就白费。对首次担任合唱团团长的于海来说,这个公式让他感觉压力颇大。2009年指挥学生合唱团时,2500人的学生合唱团就有不少人晕倒被悄悄地抬去休息。

    这次合唱台设计的是30厘米一个台阶,12个台阶递进而上有近4米高,于海说:“三四个小时站立,有一个不舒服一下子就看出来。”因此七大军事院校在初选合唱团队员时首先要求的是体能是否过关,报名学员在太阳下能站4个小时,再考核是否具备唱歌优势。

    就算这样,解放军合唱团刚集训的时候,持续站立两三个小时,还是有十几个人晕倒。不过随着训练,晕倒的人在减少,进入8月份,集中训练半个月后,已经一个晕倒的人都没有了。

    于海说,队员们的训练让他很感动。“烈日下我们穿着那么厚的礼服,都带着内衬,衣服全部湿透了,大汗淋漓的,队员们也一动不动。我们队员极度反应了都要硬咬着,很多人快要呕吐了还忍着。”

    人物

    首个解放军千人合唱团团长 曾接受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

    “国歌演唱46秒 差半秒都不行”

    今年60岁的于海,在时隔6年之后,重新站在阅兵的训练场上。这是他第四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大阅兵,从1984年至今他先后接受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三位最高领导人的检阅,除此外1970年于海还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泽东主席的检阅,当时是国庆群众游行。

    45年前,首次接受毛主席检阅的于海,仅有15岁,是解放军军乐团最年轻的演奏员之一。45年间,他从一个普通的演奏员先后升为千人联合军乐团分指挥、总指挥,再到此次的解放军合唱团的团长兼总指挥。

    与18岁学员烈日下同站4小时

    今年5月,接到任务的于海被告知,自己是解放军合唱团指挥的“不二人选”。但在此前,他仅有的合唱团指挥经历是2009年阅兵,作为千人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的他,同时兼任2500人的学生合唱团总指挥。

    接到阅兵任务时,于海正在外地音乐学院讲学,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早在2011年7月,他就已经卸下解放军军乐团团长行政职务,转向音乐教学与学术交流,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但为了完成好阅兵任务,他立即推掉个人安排。

    15岁加入解放军军乐团正式入伍至今,在军队奋斗40多年的于海,早已从普通学员晋升成为享受将军级待遇的大音乐家,但60岁的他还是很快融入阅兵训练。解放军千人合唱团平均年龄21岁,最小的刚满18岁,阅兵式上与千人联合军乐团一起最早进场最晚退场,全程4个小时。训练中,年龄是学员三倍的于海与年轻的合唱队员一样,一站4个小时。

    指导合唱团的严谨“村长”

    合唱团的队员们称于海为“村长”,“村长”挺受队员们欢迎,他有太多故事。

    阅兵中,国歌演唱是每分钟96拍,总时长46秒,一拍一秒都不能差。为什么要这样?于海讲起1999年阅兵训练时“半秒”的故事,那一年于海第一次担当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阅兵前的最后一次训练,一位在场的中央领导发现:国歌演奏结束,国旗还差三四十厘米没升上去,要求查明原因。

    “天安门的旗杆是30米高,按照国歌演奏46秒的标准,一秒钟上升70厘米左右,半秒钟差大概30厘米。”第二天于海去找国旗班商量查找问题。“国旗班非常自信,说他们没有错,是电脑设计的46秒,我说我也没有错,是按照标准节拍器打出来的46秒。”

    双方各自表演了一次都是46秒没错,最终经多方查找才发现原因:军乐团乐手发出声音的一瞬间,旗手才伸手摸电钮,这一动作导致半秒延迟。于海就建议旗手提前将手指放在电钮上,乐团演奏声一起就摁下去,这样发声和升旗才是同时的。十年之后,2009年的阅兵,于海提前告诉旗手先将手放在电钮上。

    曾连续8年全国两会提议国歌立法

    每分钟96拍、总时长46秒,这样的演唱标准并非从一开始就确定。1999年之前的历次阅兵,国歌演奏没有严格的标准,快时40秒左右、慢时50秒左右。

    1999年,于海担任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时,选择了96拍、46秒的演奏速度。早在90年代初,于海曾多次拜访国歌的配器者、著名音乐家李焕之。与李焕之商量比较多种节拍和速度后,两人认为国歌演奏96拍、46秒比较合适。

    也是在1999年,于海在阅兵演奏时改编了结尾的演奏方法。90年代之前,大家熟悉的国歌结尾是“前进—前进—前进进——”最后的一个“进”经常被延长。这一点于海是反对的。

    “作者写‘前进进’,多一个‘进’是有意义的,让你感觉到前进还没到头,仍在前进路上。如果音乐处理拖长音渐慢,听着比较稳,比较庄重,却没有回味,感觉像到头了,这不是国歌的本意。”1999年阅兵,他查了很多资料后,选择了更尊重国歌本意的方式:最后一个“进”不拖长渐慢,快速收尾给人回味。

    另外,国歌对于海来说有特殊意义,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已连续8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议国歌立法,规范国歌的使用和演奏。他说,目前国歌并没有法定的标准版乐谱,特别在我国领导人出访的国际场合,多次听到错误版本的国歌演奏,为此他打算近期出版一本国歌完整版本的曲集,包括乐谱和录音,能给正式场合提供参考。

    对话

    于海:在天安门广场上我们绝对是真唱!

    北青报:这是阅兵式上首次有解放军合唱团,这个方案是跟整体阅兵方案一起确定的吗?

    于海:不是,在所有参加阅兵的单位中,因为方案最晚定下来,我们是最晚开始训练的,其他单位大多数年初就开始训练了,我们从6月中旬才开始训练,7月15日集训,八天之后就第一次合练,压力非常大。

    北青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为什么要选完全不懂音乐的军队学员,选择文艺兵、特长兵不是更简单吗?

    于海:最开始的计划是用地方合唱团和部队合唱团组成,但5月18日开会决定军队单独搞,开始也想用部队的合唱队队员,可部队没有这么多人,大家觉得部队的文艺团体很多,但是全军真正的合唱队队员也就100人左右。

    另外很多是非现役,包括武警合唱团、总政合唱团等他们大多数都是非现役,一般演出时集中在一起,演出完就解散了。我们选人时想要真正代表解放军的军人,最后下决心从部队的院校里选学员。

    北青报:最后选了1200名,这个数字有没有讲究?

    于海:这个数字并没有讲究。考虑到解放军军乐团能够上场的也是1200人左右,我们就想人数差不多,上场的也是1200人左右。

    北青报:刚开始觉得有难度吗?

    于海:刚开始接到任务大家都没底。我参加过这么多阅兵,搞军乐团是有经验的,但是搞合唱我是第一次。合唱团让我来负责,我是根本没想到。领导告诉我的时候,说我是不二人选。

    北青报:您什么心情?

    于海:当时领导跟我谈的时候,一方面是挺高兴,领导让我担当重任是对我的信任,这样的话,我终于有了个机会“打了一个大满贯”,从1970年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至今,几代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上的重大活动我都参加了,这是很辉煌很圆满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有一点不知所措,我当时想,都是部队学员,没有专业基础,能不能完成任务?我觉得能唱下来就不错了。

    北青报:第一次听他们唱,感觉能完成任务吗?

    于海:一开始我觉得能够唱下来就不错了,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分训,集中到北京来的时候,我听完感觉不仅是能唱下来,还有唱好的空间。再到后来,我们请印青、王宏伟、王和声、宋祖英、甘萍等著名作曲家和歌唱家来听,他们也都非常感动,夸队员们唱得很棒。

    以往很多晚会的现场演唱经常是放录音,大家对对口型,但是在这次阅兵仪式上我们合唱团的演唱绝对是真唱!

    本版文/本报记者 邹春霞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图示制作/潘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