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山东民间面食艺术 花饽饽体现浓浓胶东情

    青岛新闻网10月13讯 10月12日,第二届全国名博齐鲁行”行程的最后一天来到了山东文登。记者一行人参观了林氏花饽饽生产场地,亲身体会了一次花饽饽从发面到出锅的全过程。

    在文登,每逢重要的节气、节日和纪念日,比如孩子或老人过生日、三月初二拜龙母、谷雨时节渔民祭奠海神,都有蒸饽饽的习俗。胶东花饽饽源自民间,植根于人民生活,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考证,“饽饽”一词源于明朝,清代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后来民间又在饽饽上插上大红枣儿,成为胶东特产。

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花饽饽

    林氏花饽饽为了使胶东花饽饽这一习俗发扬光大,负责人林荣涛在胶东花饽饽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营养更丰富、口味更独特,造型更美观的林氏花饽饽。花饽饽纯手工制作,色彩调和选用新鲜瓜蔬汁液,无色素添加剂,属百姓放心健康食品。不但更加富有美感,而且融合了瓜果蔬菜的营养。2009年获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11年取得了QS生产许可证。

    胶东花饽饽负责人林荣涛作为胶东花饽饽民俗传承者,他一直认真的刻画自己的作品。林荣涛介绍说,花饽饽是一种表现民俗风情的造型艺术,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则是纯粹的工艺性“面塑”。花饽饽的制作大致分为兑料、和面、发面、揉面、塑型、醒面和蒸制等步骤。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和面和整形。

有着美好寓意的花饽饽:金玉满堂

    胶东花饽饽在不同的节日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内容,从腊月到正月十五,从孩子出生到老人做寿,人们用花饽饽来表达对节日的庆贺和家人的祝福。动物花卉、历史典故,以及很多的民间题材,都成了文登花饽饽的表现内容。

    近年来,文登深挖“文登花饽饽”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其商业价值,实现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完美结合。胶东花饽饽表面光亮、造型简练夸张、用色大胆泼辣,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其色彩鲜明、精微细致、生动传神,又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风采和神韵。(青岛新闻网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