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皮大衣价格连降3年 一件貂不敌名牌羽绒服

貂皮大衣价格连降三年消费者:现在都注重环保了

墙上挂着的貂皮大衣。

橱窗里展示的貂皮大衣。本组摄影 祝微

    随着天气转凉,貂皮大衣、皮毛一体等象征高贵的服饰又到了销售旺季。近日,长春晚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国产貂皮的价格普遍在7000元左右一件,与去年的11000元左右的价格相比下降了很多。貂皮大衣价格虽然下降不少,但购买量却不如两三年前。

    市场:

    貂皮大衣齐降价

    “今年的买卖太难做了,店里新进200多万元的货才收回10万多元,这样下去就完了。”辽宁省灯塔市佟二堡某皮草商场业主陈女士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受丹麦、美国等进口皮草拍卖价格走低影响,国产貂皮大衣价格也出现了下滑,幅度在15%左右,去年虽然价格也出现了下降,但幅度不大,没想到今年的情况却是下降30%到50%之间,去年还卖11000元到12000元左右的国产貂皮今年的价格才7000元到8000元之间,进口貂皮大衣的价格也很难卖过20000元,13000元到15000元左右就能买到2012年时价格在25000元左右的貂皮大衣。

    或许是刚刚过完假期的原因,佟二堡内多家皮草批发商场逛街的人流并不多,店铺内外站了5名以上的服务人员,尤其是销售貂皮大衣的商家。貂皮大衣挂得整整齐齐,却少见顾客光顾, 同样,在我市知名的貂皮大衣销售商场,记者也同样发现购买者寥寥无几,有的商家甚至打出貂皮大衣“清仓销售”的字样;还有的商家在显眼位置的柜台上挂满了特价销售的貂皮大衣,这类貂皮大衣的价格最低达到了4500元。

    “特价的貂皮大衣普遍是公貂,相对母貂来说毛质偏硬,但这么低的价格也没啥犹豫的,去年公貂的大衣都能卖到7000元左右,今年这个价格也真是低。”销售人员说。

    商家:

    “今年生意太难做了”

    “这件大衣是丹麦进口原皮原毛,没改色,去年卖22000元,现在13000元就卖……”陈女士是佟二堡内衣皮草商场的老业主,家里人多半从事的也都是与皮草、皮革相关的生意。“今年生意太难做了,你别看貂皮大衣价格下降了,但买的顾客少了,也许是都在观望,也许是觉得暖冬穿不上了,反正价格是一年比一年低,这购买人群一年不如一年。”陈女士告诉记者,商场考虑到这点,所以在长春市、公主岭市等地和旅行社合作,开通了免费客车,本想以此来带动购买力,可没想到还是如此。

    陈女士指向挂在一旁架子上的貂皮,“你看,那些都是国产貂皮,质量都非常好,去年还卖12000元,现在8000元就卖,真的都是底价了,卖一件赔一件,老款不卖,新款就进不来,越压货越多,肯定是不赚钱。”

    陈女士将记者带到了另一家店铺,记者注意到100平方米的店铺内服务人员的数量却超过了顾客。“她家都是进口貂皮大衣,往长春市内很多家商场供货,没想到今年商场的订单少了一半,这几百万元的货说砸手里就砸手里了,你就说这个情况我们能不低价销售吗?” 陈女士的朋友郭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佟二堡销售皮草已经有10多年,今年是貂皮大衣最便宜的一年,每件能便宜4000元到8000元。

    消费者:

    连年下降观望为主

    “我去年在佟二堡花15000元买了件白色的丹麦的貂皮大衣,今年同样的款式同样的质量才12000元,没想到赔了3000元。”张女士是第二次来佟二堡,本想再买一件短款的貂皮大衣,却被降价幅度吓了一跳,表示还是再观望一阵再说。

    和张女士一同前往佟二堡的还有她的朋友季女士。她告诉记者,这次采购的商品以单皮为主,貂皮大衣她觉得已经过时了,适合中老年人穿。“我结婚的时候一口气买了两件貂皮大衣,现在穿,其实也不过时,但就是感觉俗,还不如穿一件好羽绒服。”她表示,近两年的天气并不是很冷,现在也都有车,根本用不上穿貂皮,如果是为了显富,还不如穿件大牌子的羽绒服。 “我今年去香港买了个大牌子的羽绒服花了12000元多,今年冬天就打算穿它了,不管怎么说都是牌子,怎么也比貂皮强,在长春再知名的貂皮大衣到了外国也没名了,而且现在都注重环保,动物皮毛还是不穿为好。”季女士如是说。

    业内:

    价格多变经营者难回本

    “最近这十年来,貂皮市场的价格几乎是持续上涨,特别是2010年到2013年上半年,出现了持续暴涨,如今迎来的是近几年来最大幅度的跳水。现在很多商家手里都压了很多货。”从事貂皮生意10年以上的郭先生说,皮草受气候因素影响也比较严重,现在东北多地暖冬,销量上也受影响。

    “我现在特别怀念销售火爆的2010年到2013年。那3年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盛况空前’,卖一件恨不得能赚一件钱,可现在,都跌成这样了,顾客也不买账了。”对于如今的销售低谷,对郭先生同很多经营者来说都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据了解,导致价格下降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前几年貂皮大衣价格猛涨,高利润导致市场供应陡增,供大于求趋势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