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我市自2015年1月1日起,将原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医保制度整合为“三险合一”、统筹城乡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该制度实施9个多月以来,城乡医保待遇稳中有升,医保保障额度大幅提升,医保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公平普惠、统筹城乡的医保格局逐步形成,截至9月底,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7.56万人,医保基金支出74.39亿元了!”黄岛区泊里镇河东村村民张永贵前不久在市区一家三级医院办理出院手续时感慨道。以前到青岛市区住了3次院,出院时张永贵要自己垫付住院费,回头再到村里报销。现在他提前把住院费存到社保卡银行账户,出院时只交个人应付医疗费,其他纳入医保统筹的费用实行联网即时结算,一张卡就能搞定。
记者了解到,此前我市原新农合只有24家定点医院可以联网即时结算,且大部分集中在市内三区。自今年1月起,农村参保人持卡到全市50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可直接联网结算,大大减轻了资金垫付负担,方便了参保群众。同时,持卡就医结算还有利于加强经办管理、规范经办程序,通过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改变以往签字记账式的报销程序,防止个人报销费用转嫁挪用他人,避免了恶意套取医保基金情况的发生,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完整。医保制度城乡整合并实行社保一体化信息管理后,我市原城镇居民与新农合减少重复参保人群25.41万人,每年减少财政重复补贴1.12亿元。
建起新型门诊医疗保障制度
实际上,农村参保人实现就医“一卡通”只是我市实施“三险合一”、统筹城乡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带给农村居民的利好之一。
我市今年还以医保城乡统筹为契机,对各区市分散的门诊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统一改造,建立起了以门诊统筹和门诊大病保障为核心的新型门诊医疗保障制度。三项医保制度整合后,我市各类参保人的门诊医疗保障待遇总体有所提高,特别是广大农村参保居民成为最大受益群体,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居民门诊大病病种范围由原来的20个左右扩大到54个;二是一档缴费的农村成年居民门诊大病报销比例提高5~10个百分点;三是农村少年儿童与城镇少年儿童一样,按较低档次缴费,但单独享受高于一档的待遇,门诊大病报销比例比原新农合高出10~ 25个百分点;四是农村居民就医范围扩大,门诊大病可选择定点在全市任何一家定点机构,并可实现直接联网结算;五是农村一档缴费成年居民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报销额度由原来200元提高到720元。
4万老人享护理保险
家住市南区的市民郭爱萍,母亲是植物人,父亲78岁因脑梗在家长期卧床,使用鼻饲,生活不能自理。“两年多的时间,两位老人花了近30万元,医保报销后,自己负担5万元。我都有了卖房准备。”郭爱萍告诉记者。青岛市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后,郭爱萍为父母办理了“家护”。截至目前,两位老人共发生医疗护理费用3.3万元,个人负担不到4000元。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实施3年来,已有约4万多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享受了护理保险待遇,平均年龄80.2岁,支出护理保险资金9亿多元,8000多名临终关怀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最后旅程。
特别是医保城乡统筹后,我市将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医养康护”相结合的护理服务,解决了城乡失能人员的护理难题。还进一步完善长期医疗护理制度,丰富了护理服务形式,在医疗专护、护理院护理、居家护理的基础上增设社区巡护,鼓励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为农村居家失能人员提供每周不少于1次的上门护理服务。
目前青岛市各类护理服务机构已发展到500余家,民营护理服务机构占95%,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人员已近万人。其中,提供“专护”和“院护”服务的护理机构50余家,提供“家护”和“巡护”服务的护理机构500余家。(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封满楼)
智慧青岛手机客户端可以在线查询社保参保信息、缴费信息、消费明细,赶快拿出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智慧青岛客户端、关注智慧青岛微信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