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莱西有个“塘坝支书”36年修水利旱涝保收
晚报讯 今年持续的旱情,莱西市马连庄镇垛山前村却没有受到影响,玉米等庄稼却迎来了丰产,让周围的村子都羡慕不已。这一切都要归功于68岁的村支书邹世利。担任了42年的村支书,邹世利有36年都在给村子修水利工程,如今村里有四个水塘、两处拦水坝,还设计了连环塘坝,让村子的抗旱秋种不必为水源犯愁。
垛山前村位于马连庄镇驻地西北,北与招远市接壤,是大沽河上游的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全村共有38户,96口人,280亩耕地。由于缺乏工业等产业,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收入就靠每年地头上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在今年干旱的情况下,垛山前村的村民守着四个水塘、两处拦水坝,没有为水源发愁。
“现在很多地方在为抗旱秋种水源犯愁,俺村的水源可是足足的,全村今年秋种小麦差不多能到150亩。”68岁的村支部书记邹世利介绍,今年全村的小麦种植面积较周围村子都要多,水源也是最充足的。记者来到村子时,村民邹成海和妻子正在忙着浇地,“俺地茬倒得早,国庆节时就把小麦种上了,现在一看地里有点干,赶快浇上遍水,就等着丰收了。 ”邹成海说,现在天这么干旱,要是没有水这么多小麦肯定完了。正是因为村里的水利条件好,所以种上小麦不怕没水浇地。
1973年,26岁的邹世利当兵复员回乡干上了党支部书记。他发现村子地处丘陵地带,薄地多,种粮全靠天吃饭。
邹世利就想先修水利。1979年,村里的第一个大型平塘开挖。当年就满足了80多亩耕地的灌溉需要,粮食亩产增加三成。1988年夏季村集体出资1万多元,开挖了第二个塘坝,他先将村中那条山沟填平,再将村南、村东山沟环绕村庄通起来,中间开挖了六个平塘,形成连环塘坝,第一个塘坝蓄满水后流向第二个,再依次往后流淌蓄水,最后通向大沽河。根据地势特点,他还带领村民围着耕地修建了2000多米的低压管道,确保村庄耕地都能浇上水。直到现在,垛山前村已经建成四个大水塘、两处拦水坝,完全满足了全村耕地灌溉用水。
“以前俺村亩产也就个三四百斤粮食,自从兴修了水利后,俺村的粮食也高产了。就说今年秋天,天这么旱,俺们村里玉米亩产达2000多斤,周边多少村庄羡慕俺村呢。”村民董廷友颇为自豪地说。(于波 李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