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最美村镇:玉皇庙村委融资500万改村容

    

■玉皇庙村整洁的村容。

    

■图:玉皇庙村的民俗馆内充满着乡土气息。

    

■上图:孩子们在村里的尼山书院学习国学知识。

    几声鸡鸣,几声犬吠,一身挂满了民俗符号的玉皇庙村,从拂晓的宁静中醒来。这个村民不到200户的胶北乡村,一进腊月,显得异常热闹:整洁的村路上,人来人往。剪纸、陶艺、布老虎、香饽饽、小磨香油、“一轮磨”豆腐……各种民俗制品逐一被村民搬出来,向前来参观的游客推介。年的味道在这个民俗感强烈的村庄里渐渐浓了。

    可是在五年前,这个村庄却不是这般整洁优美的状态,它的“脏、乱、差”一度令人生厌和失望。五年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在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这个小村发生了由外而内的质的变化,在去年荣获了“中国最美村镇奖”。在丙申猴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这个村庄,探访其五年的“蝶变”历程。

    洗净“脸”,化好“妆”

    几年前,玉皇庙村有点不招人“待见”。因为从村中心大街经过的车辆多,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再加上村民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柴火乱堆,垃圾随手扔,鸡鸭满街跑,外人一进村都皱起眉头。同时,由于单纯地靠种地收入不高,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了进城务工。

    “村容是一个村庄的脸面,那就先把脸洗干净!”村党支部书记郭志红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他们先对5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大街实施了沥青硬化。同时,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彻底清理“三大堆”——能进去车的地方用三轮车拉,进不去的小胡同村民小车推,从而实现了垃圾清运无死角。此后,通过村庄共建、村企联建、村庄自建等方式,村委融资500多万元,先后对中心大街进行了绿化,栽植了龙柏、黄杨、竹子等苗木,村庄环境得到全面改观。然后,全村统一实施了改灶改厕,铺设了雨污分流管网,并按照老胶州建筑风格进行了统一粉刷。

    记者在村内看到,白墙黑瓦的传统四合院参差错落,竹廊漫回,花木点缀,再配上由石磨、抱鼓石、枕门石条改装的休息桌凳,玉皇庙村初步形成古朴典雅、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乡村生态。“我们在整治村庄时注重因地制宜,既向城市环境看齐,又不失乡土特色。”郭志红说。

    打造美丽“心”世界

    “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汗水壮咱筋骨肉,恩情比海深。养娘心安稳,敬爹是本分,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孝德人……”记者在村里采访时经常听到大喇叭里播放这首歌曲。村民介绍,这首歌的名字叫《三德歌》,经常会在村里响起。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这首歌播放频率高,但村民们并不觉得“烦”,不管是在劳动中还是在休闲时,不少人听到旋律还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上一段。

    郭志红说,播放《三德歌》是玉皇庙村美丽乡村建设道德工程中选取的一个“点”,以此切入打造村庄的美丽“心”世界。

    “坦白地说,起初,我们并不看好这一方式。”郭志红介绍,为了推进农村道德建设,一开始他们主要是采用条幅、宣传画、公益广告等方式做引导宣传,但群众看到这些似乎有些不以为然。让村委班子没想到的是,《三德歌》的播放却赢得了群众的一片叫好声。“做人应该有孝德、诚德、爱德,歌词说的都是些最朴素的道理,咱老百姓听着舒坦,也打心底里认同。”村民们说。据郭志红介绍,村内还利用闲置的土坯房建设了尼山书院,在周末、寒暑假等空闲时间,向村民特别是儿童传播国学。

    培德向善已成为这个村全体村民的认同和向往。村民乔继周原任胶县(胶州市的前身)的副县长,在解放胶东时作出突出贡献。退休后,老人回村干了一届党支部书记。现在,他的三间老瓦房被打造成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每天一早一晚都播放革命歌曲,唤醒红色记忆,弘扬正气新风。村里每年都会有一批好婆婆、好公公、好儿女、好党员受到村委的表彰。

    让新农村富起来

    玉皇庙村以前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外出打工为主,村民致富路径不宽,村集体创收无门。

    “可不可以依托村东的玉皇大帝庙,通过乡村旅游、民俗展演、开办农家乐等方式,让村民致富?”郭志红的设想恰好与胶北街道办事处“打造20公里生态旅游长廊,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相吻合。

    想要发展乡村旅游,首先就要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在村庄集体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村民开始不理解,积极性不高,并持观望态度。“我们要求村两委干部从自身做起,并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捐出自己家的闲置房屋、大水缸,用于开办各种场馆、栽种荷花,自觉参与卫生保洁等志愿服务。”郭志红说。

    立足展现胶北的本土特色,村委带领大家把多姿多彩的地方民俗,集中到了玉皇庙村。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建,玉皇大帝庙会、黑陶体验馆、七仙女剪纸社、年画手工艺馆、小磨香油作坊、“一轮磨”豆腐坊、尼山书院、乔老县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场馆相继建设完毕,200多幢房屋也被粉刷一新。

    将规划设想变成实际行动,把游客引进来,才算走出了发家致富的第一步。经过五年的努力,玉皇庙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村落。2014年,村庄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2015年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奖”。以民间手工艺传承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使大家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并打造出一条新颖的完整的产业链条。玉皇庙村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以上,旅游年收入达600余万元,村庄、村民尝到发展带来的甜头。

    “游客来了,村民赚得了第一桶金,不仅打破了资金困境,而且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更加高涨了。”郭志红说,“下一步,我们将规划精品采摘园,把采摘游和民俗游有机结合起来,让村民致富‘钱’景更加光明。”(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胡相洋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