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是青岛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进程中的孜孜追求,也是实现“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
在去年开展“六项治理”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大气和水污染、交通拥堵、市容环境、社会治安以及消费市场秩序等七大重点领域专项治理,让城市更美、更洁净,更具国际范儿。这七项治理的目标是什么?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将通过七项治理得到何种程度的改善?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分别对七项治理的方案予以解读。
年内完成100条背街小巷整治六大行动让城乡环境变美
记者14日从市容环境整治行动指挥部获悉,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开展居民楼院及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美丽乡村环境整治行动、生态景观提升行动、道路景观提升行动和市场及周边整治行动等六项行动。
其中,居民楼院及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将继续打造80个示范楼院,完成100条背街小巷整治。重点优化基础服务条件和公共设施,对楼院和背街小巷实施路面硬化、立面粉刷、外墙保温、排水改造、绿化补植、防盗监控、亮化照明等,创造条件引入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致力打造“全国最清洁滨海城市”。加快实施环境卫生作业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和网格化管理。继续加大投入,提升环境卫生设施水平,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次干道达到90%以上。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密闭化整治,生活垃圾密闭化收运率不低于90%,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60%。试点垃圾清洁直运。实施公厕提升工程,新改建二类标准以上公厕130处(含崂山风景区)。
美丽乡村环境整治行动将继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重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和无害化厕所改造,计划改造农村旱厕30万座。逐步完善农村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洁化、硬化、绿化村庄。
生态景观提升行动将重点开展城市绿带建设,包括公园绿化、山头绿化、绿道建设、节点绿化、立体绿化等;开展水体景观整治提升,包括河道、湖泊、近海、湿地、水源地保护区等的截污、绿化改造,重点实施墨水河(城阳区、即墨市)、龙泉河(即墨市)、白沙河(平度)等8条河道综合整治;开展山体恢复等生态景观恢复和保护工程,继续推进浮山、金岭山、北岭山等20余座生态公园建设。全年计划完成裸露土地绿化100公顷。
道路景观提升行动将继续开展城管示范路(街)创建活动,新创建30条示范路。重点开展道路容貌整治提升,包括建筑色彩、天际线、建筑立面、户外广告与亮化、门头牌匾、城市家具、亭体等;开展秩序整治,包括占路经营、停车秩序、交通秩序等。
市场及周边整治行动计划新改建标准化农贸市场10处,继续开展农贸市场星级评定工作,30%以上市场达到国家有关行业管理机构的评定标准。对早夜市、便民摊点群合理设置,规范管理。(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崔武)
年内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 5月起实施一小时换乘优惠政策
40条老城区病害道路实施修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实施中心城区公共交通1小时换乘优惠……记者昨日从市政府七大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指挥部获悉,今年我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将以解决“停车难、行车难、乘车难、行路难”问题为突破口,推进路网建设和停车场建设,推进病害市政道路大中修,加快交通智能化、信息化,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车、停车等行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年底前,我市将积极推进安顺路(沔阳路—汾阳路)、枣山路(一期)、崂山路二期等一批主干路打通工程建设,加快完善全市主干路网建设,最大程度发挥主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对全市40条老城区病害道路实施大中修建设,同步实施具备条件的地下管线改造,合理增设绿篱、护栏等隔离设施,改造病害检查井、雨水斗等,消除道路病害,提升道路运行水平。完成主城区20处交通组织优化,改造优化信号灯220处,增设路口导向标志、指路标志牌、发光标志牌250处,做好交通安全设施日常维护。
同时,按照停车场建设多元化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推进国信体育中心等续建停车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火车北站、国信体育中心等公共停车场项目建设,建设停车泊位约5000个。并建设“互联网+停车”智能停车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青岛市智能停车系统,盘活存量停车设施,实现停车泊位资源共享、实施预约、错时停车、容量可控,充分提高现有泊位利用率。继续推进“社区微循环”,借鉴前期试点小区微循环经验,结合实际,在全市各区市符合条件的社区推广“大封闭微循环”工作,畅通社区微循环道路,缓解社区周边道路交通压力。
据了解,从5月1日起,在我市中心城区实施“公共交通一小时换乘优惠”和60—64周岁老年人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半价优惠。市民持同一张琴岛通卡在公共汽(电)车之间以及公共汽(电)车与轨道交通之间一小时内刷卡换乘时,实行免费或优惠。并加快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实现线路规划、车型选择、站点位置的“三个合理化”。(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刘振兴)
2016年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目标确定:力争实现PM2.5同比改善5%
记者从我市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挥分部获悉,2016年我市大气污染治理将力争实现PM2.5同比改善5%左右;水污染治理力争实现城镇污水收集与处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消除污水直排问题,重点河流水质达到年度改善目标。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控制煤炭消耗总量,新建清洁能源供热项目200万平方米。扩大燃气利用规模,市区新建中低压燃气管道100公里,新增管道燃气用户6万户。加快推进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同时,继续推进老城区企业搬迁,争取老城区重化工搬迁企业关停,搬迁企业采用先进环保工艺设备,防止污染转移。加强燃煤质量控制,对40台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淘汰燃煤锅炉20台。加强扬尘污染治理,落实《青岛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加强属地管理;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完成10个工业扬尘治理项目。
自4月1日起,我市对部分车型实施机动车国V排放标准;制定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新增新能源汽车超过5000辆,新建充电设施突破1万个;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排放调查,建立管理台账,研究控制措施。
开展有机废气治理,完成60个工业有机废气治理项目;落实《青岛市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完成100个餐饮油烟治理项目;完成20个汽修企业废气治理项目。推动港口物流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加强大气污染执法监管,通过修订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完善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保障。
水污染治理方面,我市组织实施河道截污工程和综合整治工程,中心城区重点对水清沟河(开封路—唐河路段)、李村河中游(君峰路—青银高速段)等河道进行截污治理,逐步实现重点流域主干河道及支流的全部截污。组织实施李村河河道水体维护工程,对娄山后河(文昌路—城阳区界)、大村河上游、张村河明沟等进行清淤及生态建设。周边各区市按照全市河流污染治理规划,实施14个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优先开展截污治污整治任务,同时完善城市排水管网。(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李 青)
全面整治“吃住行游娱购”;餐馆厨房网上视频直播
记者从全市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指挥部获悉,今年我市将建立健全发现、应急、反应、调处、曝光、追责六大机制,让市民游客放心消费、满意消费。
在餐饮消费市场秩序整治方面,进一步推进“明厨亮灶”,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视频直播平台,直播视频增加至3000路。进一步清理无证经营和超许可范围经营。全面推行“寻找笑脸就餐”行动。规范餐饮服务市场价格行为。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设立最低消费标准等行为,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住宿消费市场秩序整治方面,对无特种行业许可证接待住宿的场所,坚决予以取缔,加大对藏匿于旅馆内的吸食毒品、卖淫嫖娼和聚众赌博等违法犯罪打击力度。
在交通消费市场秩序整治方面,采取着装明察与便衣暗访相结合,错时执法等执法方式,整治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及周边区域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出租客运,旅游客运的违章行为及出租车驾驶员无服务资格证、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等行为。
在旅游消费市场秩序整治方面,开展旅行社经营行为专项整治,打击旅行社低于经营成本,以不实价格招揽游客,以不实宣传诱导消费,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市场等不合理低价行为。开展导游带团行为专项整治,整治擅自更改行程、诱导、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开展“一日游”市场专项整治,整治擅自增加购物和另行付费项目等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的违法行为。开展A级旅游景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整治强行出售景区联票、擅自提高价格、销售门票给予回扣等行为。
在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秩序整治方面,加大联合夜查力度和频率,查处文化娱乐场所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发现一家纠正一家,整改见成效一家。
在购物消费市场秩序整治方面,重点整治销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三无”等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整治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声明、店堂告示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整治以虚假价格信息进行价格欺诈的行为;依法查处强迫交易、敲诈勒索消费者,扰乱购物场所公共秩序等违法犯罪等行为。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星级评定制度和公示制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推动诚信经营。(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沈俊霖)
2016年社会治安综治16条措施出台
近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挥分部研究制定了2016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6条措施,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常态长效,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1、开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推出一批智能化安全防范示范工程,加快形成地面、地下、空中、海域、网络“五位一体”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2、创新反恐怖主义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反恐维稳体系,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
3、深化“无命案街道(镇)和无刑事案件社区(村)”综治主题创建活动,统筹做好防范、管理、整治、打击等工作,严防重特大案事件特别是命案发生。
4、深入开展电信、金融等领域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持续组织“打黑恶、反盗抢、防诈骗、扫毒害、追逃犯”系列安民行动。
5、全面加强禁毒工作,持续推进禁毒严打专项斗争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社区戒毒工作。
6、创新推进网格布局、合成巡逻、“警灯闪烁”等治安巡防模式,落实社区(村)、社会面、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内部安保措施,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
7、加强基层安全防范分级分类管理,不间断地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单位、部位排查整治、风险化解。
8、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加大视频监控增点补面、提档升级和联网应用。
9、加强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法规和基础性制度建设,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消除管理盲区。
10、研究制定《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构建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
11、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年内推动新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0个。
12、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健全矛盾纠纷受理、调解、履行、回访等内部工作制度,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
13、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14、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大力推进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促进特殊人群顺利融入社会。
15、推进基层综治工作中心实体化建设,统一标准和名称标识,明确进驻部门与职责任务。
16、完善社会参与机制,融合发展规范化治安巡防队伍,推动治安志愿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刘成龙)
年内试行“1+N”监管检查模式推动安全生产检查由“保姆式”变为“执法式”
记者从市安全生产治理指挥分部获悉,今年我市将借鉴FDA监管理念,提前预设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检查人员、检查程序,对危化品、矿山企业试行“1+N”专业监管检查。年内对试行企业实施1次专家驻企检查,告知检查时间,对预设检查内容一项不漏的进行全面检查;同时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检等方式对部分检查项实施N次抽查检查,推动安全生产检查由“保姆式”向“执法式”转变。
在建立落实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方面,我市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和办法,坚持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强化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履职检查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研究出台全市公务人员肩负安全生产职责意见,推动建立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政府部门、单位每一个岗位和环节。进一步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意识,按照“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建立完善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今年,我市还将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提升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社团组织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家参与创建。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与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挂钩;对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国标等级的企业,在项目审批、扩能生产、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纳入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达标等级作为各种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对未按要求期限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列入“黑名单”,在本级政府网站公布。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安全生产管理“滑坡”、不再符合达标条件的企业,给予降低或撤销达标等级处分。对达标工作开展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或约谈。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开展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摸底行动、建立“互联网+安全生产”智能监管体系、严格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开展预警演练等重点工作。(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周建亮)
青岛发布2016年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计划
记者从市六项治理食品药品治理指挥分部获悉,2016年,我市将完成食品定性定量检测不少于6.5万批次,实现全市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6%。同时,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机制和行刑衔接工作机制,重点打击行业“潜规则”。
强化农产品源头治理,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农药经营使用管控;强化对小规模养殖业户“三项记录”的执法检查,全市“四大基地”的水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前100%出具产地证明。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落实毛皮动物养殖防疫和无害化处理长效措施。推进追溯体系建设,探索推出食品追溯手机应用,逐步实现食品的全程可追溯。全面推广小作坊规范提升工程,强化食品流通监管,实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达到100%交纳质量保证金,不合格供货商应退尽退。全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全部纳入快检体系。
在药品监管方面,做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和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新版GMP、GSP认证后监管,全面推行药品生产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办法。深入开展“规范药房”创建工作,强化医疗器械全过程质量监管,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我市将分环节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探索构建风险预警“大数据”,建立健全风险监管档案。深化“食安青岛”品牌引领行动,引领食品药品行业自律管理,推进食品药品供给侧改革。
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提高规范监管能力,组织“问计于民”活动,拓宽微信举报渠道,鼓励多方共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院校专家和第三方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年内市和各区(市)至少分别组织一次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演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及事件应急处置率达100%。(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李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