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条建议提案都来源于百姓生活 提出改善方案

每条建议提案都来源于百姓生活 提出改善方案

    推广海葬做好配套工作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政协委员张青认识了一位70多岁的山东头村民。这位老人回忆,当年山东头村改造时,牵扯到村里的墓地搬迁问题,老人是最早一批响应政府号召,将祖辈海葬的村民之一。就为这事,老人当时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好在有家人的支持才最终成功进行。说起当时的决定,老人称自己至今一点也不后悔,甚至还说如果再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自己还会这么办。“俺们农民知道土地的金贵,总不能让去世的人占了活人的地吧……”老人说。

    “老人的话很有代表性,他的心声打动了我,也是我最终做出该提案的动力。”张青表示。抱着为百姓发声的想法,张青做了大量有关海葬的调研工作。张青发现,海葬在现代社会中有着诸多的好处,比如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同时对于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意义。按理说,在青岛推广海葬还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然而实际情况却和张青预想的有很大差距。“根据2015年我市提出的《青岛市殡葬设施发展规划》中数据显示,我市2014年死亡人口安葬方式中仅有1.52%选择海葬,城区海葬也仅有3.22%,在所有丧葬方式中,海葬所占比例并不高。”张青认为,市民对这一生态化的安葬方式之所以难以接受,除了有入土为安的传统风俗习惯外,一个很大的顾虑就是对逢年过节没有一个固定场所祭奠心存芥蒂。

    “我身边的许多亲戚朋友,也想等到自己百年之后海葬,但每当谈到今后祭奠问题时,大家心里就都有了顾虑。”因此张青认为,在倡导一种新的殡葬方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逢年过节市民有祭奠故人的需要,做好配套工作,为市民提供一些可以祭祀的固定场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海葬。张青表示,要做好这一点其实现在就有很多的可行办法。首先,可以在我市的市南、市北、崂山、黄岛、胶州、即墨等地海岸,建设一定数量的海祭台或海祭栈桥,供市民就近祭拜骨灰撒海的亲人;其次,在逢春节、寒食、清明这些特殊节点时,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为市民祭奠活动提供专门服务,一来可以表示对海葬者家属的关心,二来也可以引导市民文明祭奠,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做好这些配套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市民转变传统殡葬观念,这才是推广和提高岛城海葬比例的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