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大目标绘蓝图
“十三五”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
核心提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后5年,是青岛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确定了我市 “十三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进而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努力谱写中国梦青岛新篇章。
未来5年主要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强化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服务业比重达到57%,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提高到3.2%,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加快打造国内重要的互联网工业强市和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全球领先的海洋发展中心,充分发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和支点功能、东北亚航运枢纽功能,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
发展协调性全面增强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三个中心城区、十个次中心城区和镇(街道)村(社区)协同发展,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基本形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72%、60%。全域南北差距、城乡差距大幅缩小。军民深度融合共创共建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生活品质普遍提高
就业比较充分,创业带动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稳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提前完成市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城区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任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市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平安青岛建设取得新进展,群众对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城市精神内涵得到深度挖掘和丰富,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市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低碳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健全。节能减排降耗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目标。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宜居幸福的美丽城市。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城市国际品质和宜居水平明显提升。人民民主更加健全,依法治市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更加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数读2016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8%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对外贸易总额增长2.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今年工作坚持“五个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始终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好发挥本土优势,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率先走在前列。】
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重点妥善处置工业“僵尸企业”、房地产“僵尸项目”等问题,加大兼并重组力度,规范企业破产,实现市场出清。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抓好总投资6500亿元左右的19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
推进孵化器、软件园、人才公寓三个千万平米工程建设,搭建社会化全媒体创投平台,打造10个创业街区、100家众创空间,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完善创新组织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瞄准高端前沿,推进海洋科技、高速列车、石墨烯等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阿斯图中俄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千帆计划”。发展海尔、红领等互联网工业企业集群,打造国内重要的互联网工业强市和智能制造基地。推动300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做优做强十大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滚动推进150个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培育壮大机器人、三维打印、虚拟现实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高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
(二)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在补齐短板中促进发展平衡。】
深化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推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加快市南时尚消费中心和崂山金家岭财富金融聚集区建设,做大做强城阳总部经济和轨道交通产业,彰显区域功能特色。蓝谷核心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滨海生态科技新城。西海岸新区加快实施三年行动方案,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转型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红岛经济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等产业规模,加快建设市民健康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科技馆和青岛中学,开工建设市民健身中心,建设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加快北部崛起,推动资金、基础设施、高端制造等向北部倾斜。平度重点推进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规划建设青岛北部医疗中心、文博中心、体育中心和临空经济北区,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莱西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和石墨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半岛交通物流中心,积极发展休闲特色产业;胶州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际空港城建设;即墨加快汽车产业基地、商贸名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生态兴市、绿色惠民,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美丽青岛、幸福城市、宜居家园。】
严格实施城市规划“七线”管控和生态环境空间规划,促进形成更加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对崂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开展国土绿化和城市绿荫行动,实施生态提升 “十大工程”。规划建设青岛北部生态屏障区。推进浮山综合治理,建设小麦岛生态公园。
编制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抓好燃煤废气、机动车尾气、工业有机废气和扬尘治理,完成10台燃煤机组(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力争市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5%。编制胶州湾保护总体规划,开展蓝色海湾治理行动,创建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
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对传统制造业实施绿色改造,鼓励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城市矿产”、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试点工作,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加快绿色新城区建设,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四)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再造竞争新优势。
【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打好改革攻坚战,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
制定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及年度行动计划。积极申办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青岛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建设,积极申建国家铁路临时开放口岸。推动即墨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胶州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优势,打造综合贸易枢纽。争取董家口一类口岸开放,力争开通青满欧铁路货运班列,创新多式联运新模式,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
深度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质量效益。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制定实施青岛与世界500强和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行动计划。扩大金融、教育、养老、医疗、文化等服务领域开放。加快中德生态园、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和中韩、中日创新产业园建设。
(五)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提高群众对居住环境、看病就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满意度。重点办好10件36项市办实事。】
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建改建幼儿园60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优质中小学跨区域合作办学,改造10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抓好扩面征缴工作。建立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施新的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记者 臧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