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青衣王艳讲成名路 感恩众多名师教诲(图)

    原标题:王艳:每次都是首演

    “观众的掌声是对艺术、对演员最大的尊重和爱戴,所以,我把每一场演出都看作是第一次演出,全力以赴,让首次看京剧的观众不能说爱上京剧,但至少会记住京剧带给他们的愉悦。”3月8日、9日,鲁信和璧花园迎春京剧晚会将在青岛四方剧院举行,届时,以梅花奖得主王艳为首的天津京剧院实验团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们将带来入选2015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尚派名作《乾坤福寿镜》和京剧经典折子戏专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艳与戏迷分享了她的从艺成名之路,在感叹京剧演员不易的同时,她再三感恩孟宪瑢、杨荣环、刘秀荣等众多名师对自己的教诲和提携。

    谢恩师

    懂得珍惜努力传承

    王艳是天津京剧院实验团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曾随孟宪瑢、袁文君、田玉珠、张芝兰、孙荣惠等老师学习,14岁时跟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荣环先生学习《乾坤福寿镜》、《霸王别姬》等尚派名剧,并凭借经典折子戏《失子惊疯》一鸣惊人,获得首届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专业组一等奖;1997年,她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为师,学习并排演了《白蛇传》《穆桂英大破洪州》《百花公主》等剧。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和努力拼搏,王艳不仅是中国戏剧戏曲梅花奖的得主,更在国内京剧票友心目中成为同年龄段里青衣、花衫行当的“领军人物”。

    回顾自己的艺术之路,王艳坦言,相比其他艺术门类,京剧演员的成才之路要更加艰辛,“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京剧演员需要天赋、勤奋还要有机遇,当然少不了好老师、好领导。因此,一路走来,没有哪一个京剧演员轻而易举就成了角儿。”王艳说,观众给予她很大鼓舞和期望,“‘领军人物’我不敢当,但我会努力坚持不懈,传承京剧艺术,不辜负老师们对我的教导和无私提携。”王艳表示,自己特别特别感恩名师们对她的栽培,“不客气地说,同年龄段的京剧演员里,我是学得多的,很多老师教我学戏,有些老师现在已经不在了。艺术就是这样,老师带走的,没了;你继承下来、留在身上,就是你的了。因此,我很珍惜,也会尽全力把它好好传承下去。”

    传艺术

    不光要传承还得创新

    天津京剧院实验团此次来青演出的《乾坤福寿镜》是尚小云尚派代表作,历经几代人的打磨,又经过杨荣环先生整理、改编,成为津门名剧,目前全本的尚派《乾坤福寿镜》只有天津京剧院能演。而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乾坤福寿镜》也是王艳的保留剧目。但这部戏给王艳更大的触动,则是前辈艺术家们对于京剧艺术传承上表现出来的虔诚和勇气。

    “京剧四大流派也好,四大须生或者四大名旦也罢,他们在传承京剧艺术的同时,也都是革新家。比如梅兰芳先生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戏曲改革理论。当然,大师们的改编、创作是有章有法,不是乱改。”王艳说,以《乾坤福寿镜》为例,得益于尚小云先生无私提携,杨荣环先生深得真传,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大胆改编,以夫人胡氏为主线,从失子、寻子到团圆,展现主角的悲苦命运。“这出戏通俗易懂,大团圆结局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戏说的是家长里短的事,但最后表达的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即惩恶扬善。除了发扬了尚派艺术,《乾坤福寿镜》现在也是杨荣环先生的代表作。”

    王艳表示,我们现在做新编历史剧,要考虑到不同时代的观众受的教育不同,“在改编和创新时,就要考虑到观众不同的视角、审美角度,现在人审视一个人物或历史故事,与老先生们做传统戏时的感觉不一样了。”王艳认为,京剧是角的艺术,必须注重京剧艺术的本体,本体就是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讲究程式化,“观众看京剧看的是角儿,只有本体的东西过硬,观众才能看懂人物情感,才会记住故事。”王艳依然以杨荣环先生改编的《乾坤福寿镜》为例,说明京剧的程式化对于表现人物的重要作用,“《乾坤福寿镜》里找孩子那个情节,怎么表现?胡氏是在土台上丢的孩子,杨先生就设计让她围绕土台跑圆场,而且是用了尚派的蹲身小步圆场,然后加速。观众一看就明白,人物很着急,改的合情合理。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感觉到京剧的程式化的功力所在,同时还带来美的感受,这是京剧塑造人物的手法。作为青年演员,我们也要学习前辈,继承方法,打造不同新的人物、不同历史题材的人物。”

    敬观众

    每场演出都全力以赴

    王艳坦言,自己对胶东戏迷很有感情。“记得2004年第一次到青岛演出时,就受到戏迷欢迎,掌声很热烈。我觉得,把我对艺术的认识、把所学和积累展现给观众,观众给我最好的认同就是报以热烈的掌声,这都是对艺术、对演员的尊重、认可和爱戴。所以,每一次演出我都像第一次演出那样专心对待、全力以赴,无论台下什么观众。我希望,观众每一次看了王艳的演出,走出剧场,不会忘记京剧带给他的愉悦;对于第一次走进剧场看京剧的观众,不能说从今以后完全爱上京剧,最起码对京剧开始留意,路过央视11频道时,不会直接跳过去,哪怕停留一下。”王艳表示,我们现在还是要普及、大力弘扬京剧艺术,“这是我们的工作。人民艺术家还是要为人民,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无论是所学还是所得,最终的想法是把好的艺术、把精品的艺术奉献给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