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白求恩”医疗援坦赢赞美 6医生身负绝艺

    原标题:青岛“白求恩”医疗援坦赢赞美

    近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发出慰问信,对代表我市医疗卫生行业参加第24批援坦医疗队的孙龙、朱健、谢伟峰、朱金强、司卫锋、曲先锋等6位优秀医疗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感谢。从2015年9月至今年1月,他们在坦桑尼亚接诊了上万名患者。据了解,从1968年至今,48年来青岛共有90余名医疗工作者赴坦医疗援助,他们为了大家放下小家,远赴异乡,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医疗奇迹。

    身负“绝艺” 6医生援坦

    自1968年开始,山东省承派赴坦桑尼亚的援外医疗队,从未间断,迄今已有24批。本批援非医生来自青岛、淄博、烟台和东营四个城市,共计22人。其中,青岛市奔赴坦桑尼亚的6名医生分别是:市立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孙龙、眼科副主任医师朱健、内科ICU主治医师谢伟峰,市妇儿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曲先锋,海慈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朱金强,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司卫锋。 2015年8月27日,6名队员从青岛出发,经过一万多公里的长途飞行到达执行援助任务的目的地——坦桑尼亚海滨城市达累斯萨拉姆。

    孙龙等医生都有各自擅长的医疗领域,是青岛各大医院的优秀医疗工作者,他们带着多年来掌握的精湛医术赴坦援助。记者了解到,本次援坦为期两年,青岛医生中有5名队员赴坦桑尼亚最大的政府综合性医院──莫西比利国立医院,司卫锋赴多多马省立医院。

    缺医少药 克服困难创奇迹

    很多人对非洲的了解大多是巍峨的乞力马扎罗山、气象万千的东非大裂谷、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但真实情况是疾病肆虐,危险丛生。因此,援坦不但是技术的选拔,更是体力的考验。来到坦桑尼亚后,医生们才真正遭遇了全年30-40°C的高温,以及经常停电停水、网速慢等问题的考验。

    虽然医生们所在的医院条件都很差,但大家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患者,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2015年11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举行了一次大型义诊活动,接诊病人近800人次,医疗队带来的300万先令的药品也几乎赠送一空。然而,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儿内科医师曲先锋成功抢救了一位生命垂危的患儿。当时他详细查看了病人的病史和资料后,大胆提出看法和诊断。经过2周多的奋战,他们硬是把患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忙到凌晨 成功抢救婴儿

    能为坦桑人民健康做点贡献,付出再多也深感欣慰……这几乎是每一位援坦医生的想法。按照要求援坦医生的年龄应当在45周岁以下,而48岁朱健被“破格”批准,8年来他二次主动请缨,这次终于圆梦了。 “我在国内买了部分小手术器械、生活用品,还有部分眼镜等,都赠送给了当地的医生、护士和病人。”朱健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他们的需要,也拉近了彼此距离,为很多当地患者带来光明。

    有一次恰好是平安夜,一个十个月大的孩子因为两天前误食了猴面包树的种子到医院就诊。当时孩子饿得哇哇直哭,不停地在妈妈怀里找奶吃,可因为异物阻塞食道,喂上些奶水接着就全部溢出来了。耳鼻喉科医生司卫锋抓紧时间手术。由于异物已经两天了,取的时候一夹都碎了,所以分好几次才把异物取干净。手术做完已经接近凌晨一点了,司卫锋在手术室里度过了当地人的新年。 “在平安夜里能给这个孩子带去平安,我心里感到非常充实和快乐!”司卫锋在半年时间里,接诊了近两千例门诊病人,做了上百例手术,并且开展了多多马省立医院的首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和鼻内镜手术。

    不到半年 手术2106人次

    到目前为止,医疗队共接诊病人15752人次,开展手术2106人次。坦桑尼亚最大的新闻媒体《每日新闻报》刊登了医疗队义诊的情况,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反响,为中国医疗队赢得了广泛声誉。坦桑大使馆微信平台也及时推送了医疗队的各方面工作。 “做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医生没有绝对的自己的时间和事情,病人的需要永远排在最前面。 ”青岛医疗队队长孙龙说。

    记者了解到,在接到援坦通知之前,加拿大渥太华心脏中心也向孙龙投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前往加拿大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但他再三考虑还是毅然前往坦桑进行医疗援助。谢伟峰接到援坦通知的那一刻,正在科里抢救病人。交接完科里的工作,他不知道如何告诉身为军医的妻子,因为女儿刚六岁。朱金强、司卫锋等都克服了家庭上的诸多困难,奔赴援非路程。 6名医生为了大家放弃小家,如今也得到了回报,因为很多病人看到中国医疗队员都会热情地竖着大拇指,打招呼“karibu”(斯瓦希里语:欢迎)。

    42个非洲国家都有中国医疗队

    我国自1963年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目前在42个非洲国家派有医疗队,正在非洲工作的医疗队员约1000名。而自1968年开始,山东省承派赴坦桑尼亚的援外医疗队,从未间断,迄今已有24批,其中青岛医生有90余名。(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