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休假制度探索:鼓励弹性制 学生或设春秋假

    青岛日报/ 青报网讯 在4月5日召开的全市旅游业创新动员会议上,我市正式出台《青岛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实施方案》,提出以“创新统筹职能、创新政策措施、创新产业引导”为方向,高起点谋划,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善全市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旅游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位居全国旅游城市前列。到2018年,全市旅游总消费额达183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

    根据《方案》,我市还将加快推进休假制度落实。率先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职工分段灵活安排、错峰休假。探索建立中小学生春秋假期制度,促进研学旅游。鼓励弹性作息,结合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地方特色活动,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详解:

    2015年1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全国20个市县获批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青岛是首批先行区中仅有的两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这为青岛旅游业创新发展,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动力与机遇。

    在4月5日召开的全市旅游业创新动员会议上,我市正式出台《青岛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实施方案》,提出以“创新统筹职能、创新政策措施、创新产业引导”为方向,高起点谋划,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善全市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旅游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位居全国旅游城市前列。到2018年,全市旅游总消费额达183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

    创新引领产业定位升级

    作为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在青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年1月国务院对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中,旅游业在城市定位中的地位和分量明显提升,由以往的“风景旅游胜地”提升为“滨海度假旅游城市”,这不仅是表述的变化,更意味着青岛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

    根据创新先行区实施方案,在未来三年内,青岛旅游业将通过提升总体发展质量,发挥促就业、惠民生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旅游业发展考核机制等方面创新旅游产业定位,以推动旅游业空间布局由沿海一线向全域延伸、多点支撑转变;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深度融合转变;结构类型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全力推动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力争到2018年,旅游业综合财税贡献率达到7%以上,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20万。

    根据《方案》,我市还将扶持青岛旅游集团等重点旅游企业发展,引导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我市重点旅游企业跻身全国百强旅游集团行列。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平台,设立市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和成长性强的旅游企业,加大对“蓝高新”、智慧旅游、文化创意等项目支持力度。不断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旅游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上市融资。

    创新引领旅游产品升级

    全域旅游正成为国内旅游业竞争的新热。对青岛而言,发展全区域旅游,做到“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关键是要有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作为支撑,实现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转变,全面提升现代旅游品质。

    根据《方案》,未来三年内,我市将深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邮轮、滨海度假、养老养生、海洋休闲、海岛旅游、海洋体育、海上婚庆等休闲度假旅游业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改变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避免同质化经营。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造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民居民宿、乡村节会、乡村文化等特色产品。

    《方案》还提出,拓展现有社会资源二次开发路径,实施“旅游+”战略,加强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文化、养老、健康等产业的融合,特别要抓好海洋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老年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新兴融合业态的发展。积极开展旅游“三创”行动,加强创业辅导,鼓励旅游企业家、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旅游创客导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旅游支撑平台。

    根据《方案》,我市还将加快推进休假制度落实。率先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职工分段灵活安排、错峰休假。探索建立中小学生春秋假期制度,促进研学旅游。鼓励弹性作息,结合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地方特色活动,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创新引领旅游公共服务升级

    面对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环境,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素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要求。因此,创新旅游公共服务成为青岛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重要内容。

    根据《方案》,我市将构建与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自驾车营地、旅游引导标识、自行车租赁、旅游厕所和无线网络等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推进海上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海上旅游交通循环体系。我市还将加大社会资本和资源整合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政府引导性投资带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机制,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整合公共交通、景区等资源,开发“一票通”旅游产品,拓宽旅游产品购买途径。

    《方案》提出,我市将编制市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明确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目标体系和保障措施,推动重点旅游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明确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选址、功能配套、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要求;深化落实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探索制定旅游无线网络、旅游观光巴士等服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