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隐忧初现 赚钱不易高投入有风险
Marina是青岛咖啡馆成功的一个非典型案例,说它非典型是因为承载起成功的风景是难以复制的,和Marina比起来,青岛其他咖啡馆的境遇却并不如意,特别是在西部老城区,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西部城区却又是青岛的咖啡馆聚集地。正像“昨日乡村原木工坊”的老板肖姐说的那样,这里标志着青岛咖啡春天的到来,也标志着青岛咖啡“疯长”的开始。
大学路老舍故居对面,长颈鹿咖啡,20平米不到的小屋子,被设计成了错层,窗户很大,在整个下午都能投进温暖的阳光。这正是这一带咖啡馆的代表——充满设计感,用艺术的气息来吸引那些 “文艺青年”们。老板姓马,典型的80后,之前做过设计,“别人的咖啡馆喜欢暗色调,格外偏爱咖啡色和黑色,我觉得咖啡馆应该有阳光的味道,就用了白色和黄色这样明快和温暖的色调。”小马所说的“别人的咖啡店”正是大学路附近散布的四五十家咖啡馆,他们几乎都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我们是2013年7月22日开业的,当时在这条小路上我们是第一家开业的咖啡馆,可现在你再去看看,已经有七八家店了,都是这几年开业的。”小马告诉记者。可他们的发展境遇如何?小马坦言,真正能实现收入持平甚至盈利的可能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装修设计、选址选材、人力等都需要花费心思,并且需要巨大的投入。”小马说,有人是冲着消费环境而来,也有人是冲着真正的好咖啡而来,所以他一直坚持自己烘烤咖啡豆,也由此让咖啡店在业内有了不错的名气。然而即使如此,每个月的收入和普通上班族差不多。据肖姐介绍,一间100平方米的咖啡厅,房租一年就要十几万,不少经营者仅依靠着自己美好的想象、有限的资本和精力就参与进来,但由于准备不足、缺乏经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竞争压力的增大,又一家家“快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