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法人金融机构已达25家 业态种类日趋丰富

    原标题:青岛法人金融机构已达25家    

    法人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多,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青岛渐成资金流“洼地”……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截至目前,全市法人金融机构已达25家,新业态、新层次、新规模成为其共同特点,法人金融机构正成为助推财富型金融业形成的新动力。

    新型法人机构凸显金改区“吸力”

    以往,提及青岛法人金融机构,更多的是指银行业。而今,伴随着青岛财富管理金改区的迅速推进,新型法人金融机构不断涌现,成为青岛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12月,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青金所)开门纳客。其主要业务是为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投融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非标金融资产登记、托管、交易结算服务等,被视为新型财富管理交易平台。

    今年3月,青岛市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获得中国银监会公告核准,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批量收购和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市级AMC(资产管理公司),这一有效化解经营风险和不良资产的新平台的建立,无疑将成为青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金字招牌”之一。

    大企业集团设立的财务公司被称作是企业“内部银行”。6月,青建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获中国银监会批筹,将于年内开业,由此成为继海尔集团财务公司、海信集团财务公司、青岛啤酒财务公司、青岛港财务公司之后设立于我市的第五家财务公司,青岛拥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数量约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

    有统计显示,我市现有法人金融机构25家,除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及青岛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以及陆家嘴信托外,还包括青岛首家法人保险公司——中路财产保险公司,首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全国第一家产融结合的消费金融公司——海尔消费金融公司,专门服务于“三农”及小微的八家村镇银行、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等。

    走出青岛 加大辐射

    规模实力日渐增强,走出青岛辐射全省是青岛法人金融机构的新特点。

    2015年12月3日,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作为全省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银行,第三家登陆香港H股的青岛企业,青岛银行创造出我市首发融资规模最高纪录。截至目前,除青岛外,青岛银行在济南、东营、威海、淄博、德州、枣庄、烟台、滨州及潍坊等省内各城市拥有9家异地分行。

    2016年4月15日,青岛农商银行首家异地分支机构——章丘支行开业,跨区域经营迈出重要一步。截至7月31日,青岛农商银行章丘支行存款余额已达9501.7万元,贷款余额4349.91万元,“拓展山东”的“桥头堡”作用日益凸显。目前,获银监会初步同意,青岛农商银行正着手筹建济南分行和烟台分行,跨区域经营脚步逐渐加快。

    与此同时,青岛农商银行作为主发起行的蓝海系列村镇银行亦如火如荼地布局中。2014年5月,青岛农商银行向银监会递交了设立村镇银行的请示,2015年1月正式获批作为主发起行,在深圳罗湖区、江西德兴市和弋阳县、山东省沂南县、平阴县、日照东港区和济宁太白湖新区以及金乡县共8个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截至目前,首批8家村镇银行全部如期开业,共吸收存款1.23亿元、同业存放资金1.2亿元,发放各类贷款1723万元。

    吸引更多法人金融机构落户青岛

    法人金融机构数量与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城市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法人金融机构可独立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产生资金流的聚集与辐射效应。如果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可吸引异地资金回流至法人机构总部,形成资金流“洼地”。正因如此,近年来法人金融机构已成为包括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金融业竞相发展的一大热点。

    在财富管理金改区获批之前,法人金融机构数量少、业态单一,一直被视作青岛金融业的“短板”之一。近两年来,与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业发展壮大同步,青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崛起方兴未艾。2015年,全市新增法人机构5家。今年以来,又有多家新型法人机构先后落子,将青岛法人金融机构数量推向历史新高。

    2015年底,我市出台了被称为“金改20条”的系列创新举措,加快推进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这其中重点之一就是突出对法人金融机构给予重奖,如新注册的法人机构根据注册资本情况,最高可给予1亿元的一次性开办补贴,比原政策进行了大幅提升,达到国内最优水平。

    正如市金融办相关人士的分析,培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不仅可提升青岛金融业层次,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总部的增多,将吸引各种高端人才接踵而来,青岛财富管理金改区方能渐行渐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