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综合枢纽 盘点青岛千亿级交通大项目

2016-12-20 10:29:39 齐鲁晚报

青岛新机场国内最高等级 两年后现身胶州湾畔

    南有青岛港,北有新机场,青岛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空运潜力。截止到今年12月,青岛空港成为全省首个年出入境旅客破300万人次的空港口岸,今年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将突破2000万人次,新建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在2019年实现转场运营,这是是一座集航空、铁路、公路、城轨于一体的“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

    国内最先进机场两年后建成运营

    2019年是航空界的大事年,这一年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建成,青岛流亭机场将实现转场运营。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原设计目标容量年旅客吞吐量为1200万人次,到2012年已经满负荷。通过挖潜,青岛机场今年有望突破2000万人次。限于机场的规模,新机场的建设迫在眉睫。

    这座两年后建成的新机场牛在哪?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总投资约381.75亿元,建设2条平行远距跑道,跑道长度3600米,跑道间距2200米,航站楼面积45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新机场运行等级为4F,为目前国内机场建设的最高等级,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11个国内知名大机场等级相当。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目前最大机型。远期以2045年为目标年,规划将再建设2条近距跑道,跑道长度3200米,航站楼面积达70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终端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日前,青岛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施工进展顺利,A指廊率先完成地下主体结构施工,航站楼大厅部分(除高地铁影响区外)主体结构已冲出正负零,海星雏形已经显现,预计将于2019年验收转场。

    胶东国际机场胶东新机场航站楼也是全国首个集高铁、地铁下穿通过的机场航站楼,可以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且青岛新机场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距离日韩如此之近,将来有望实现半小时一班的“公交航线”。

    新机场高速今年开工,打造“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

    胶东国际新机场的建成将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中心,成为国家级关键交通节点、面向日韩地区门户机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枢纽。除了现有的交通配套,今年年底前青岛新机场高速将开工建设,新机场高速一期工程分为机场高速北段和机场高速南段。其中,北段全长13.8公里,路线起自大沽河西、胶莱河东的青银高速,距青银高速马店枢纽互通立交约5.4公里处。在南庄村东与机场高速南段设枢纽互通立交衔接。新机场高速南段全长10.316公里,路线起自G204以北,与改线后的青兰高速衔接,随后下穿青连铁路至其南侧,至结建工程终点处到达路线终点。机场高速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20km/h,将于2019年12月建成。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目前,铁路、城轨、公路三个方面的规划已初步形成,铁路规划建设济青高铁穿过机场并设机场站,新建自胶州北站经机场至红岛站的铁路交通走廊,连接正在建设的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和已运营的胶济客专,形成新机场与周边城市快速连接的铁路网络。城轨规划建设连接主城区的地铁8号线、12号线、16号支线接入机场交通中心,形成新机场与市域快速连接的轨道网络。公路则改造升级青银高速、国道204、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四横六纵”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

    新机场建成后可由青银高速、环湾高速、G204、M8线、胶济客专等连接东岸城区,由沈海高速、12号线连接西岸城区和日照方向,青威高速、沈海高速连接烟台、威海、莱西方向,青银高速、济青高铁、胶济客专则连接潍坊、淄博,形成内外通联全通型的交通格局。

    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现代航空城袭来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清华北卡物流与企业发展中心主任蔡临宁在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上说,青岛的先天优势是青岛港的海运,跟阿联酋迪拜、荷兰史基浦等相比,青岛又多了铁路。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实现了海、铁、公多式联运功能,让青岛的空运优势得以扩大。

    而着眼于打造国家级关键交通节点、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枢纽,新机场综合交通方案明确了“四横五纵”公路网衔接、铁路下穿机场设站等方案,这种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于一体的“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各种交通方式可实现“零换乘”,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小时—2小时抵达山东半岛主要城市。

    这种客货集疏目标可以支撑一座城市的发展,也将造就崭新的航空城。日前,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获批,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将以新机场为中心,规划建设一座集生产、观光、办公、商贸、居住于一体的“航空城”,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都将与这座航空城接轨,与国际接轨。

    航空大都市概念模型的创立者约翰卡萨达说:“从城市的机场变成机场的城市,这就是航空大都市。”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概念就是约翰卡萨达提出的,根据规划,示范区不仅构建区域性航空枢纽,还要要打造高端临空产业基地和争创对外开放引领区,最终要建成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集生产、观光、办公、商贸、居住于一体,功能齐全的全国领先的新型航空城市就将显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海港:客货轮并驾齐驱新港城,世界超级大港呼之欲出

    青岛是依海而生的城市,坐拥世界第七大港、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青岛港。而新建成的董家口港区致力于打造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能源储运中心,目标瞄准世界第四代物流强港。位于青岛老城区的老港区已经向国际邮轮行业转型升级,三年后这里将成为集旅游、商务、居住、金融、物流于一体的国际邮轮母港城。

    航线新增20条,吞吐量破5亿吨

    “今年新增了20条海上集装箱航线。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加强交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合作建设海铁联运中转基地。增开多式联运班列国际1条、国内8条,预计全年船舶运力新增51.4万载重吨,达到 659.7万载重吨;海上航线新增22条,达到172条;青岛港完成海铁联运箱量40万标箱,增长58.6%。”青岛市交通运输委主任王勇在谈及今年港口的工作时说,今年青岛港董家口港区航道工程等9个港口项目竣工,亚洲首个真正意义的全自动化无人码头——前湾港区迪拜环球码头主体建成,年底前2个泊位具备试运行条件,将节省人工约70%,提升作业效率约30%;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20万吨级泊位试运行,新增年通过能力1400万吨,预计今年青岛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亿吨、1746万标箱。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中,青岛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青岛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121个,海上航线达到160条。青岛港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培育了“日韩、东南亚、中东/西亚、欧地、美洲”五大精品航线组群,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预计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5亿吨大关。

    按照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青岛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的总吞吐能力将位居世界前三,成为世界超级大港。

    董家口港区开启“大船时代”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这句话如实描写了青岛港的情况。2015年7月4日,随着40万吨矿船“远卓海”轮成功靠泊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这是中国放行40万吨大船后该等级大船的国内首航,青岛港正式开启国内港口干散货作业的“大船时代”。

    发展大船航运已经成为国际航运界的共识,大船时代的到来,带来的不仅仅是综合时间成本的降低、物流成本的降低,同时对相关行业也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依据市场测算,利用40万吨大船运输,比传统的用30万吨以下船舶的运输模式,将为各大钢铁企业节约综合物流成本15%以上。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正式运行以来,共有48条大船停靠,仅今年1—10月,已有37条大船在董家口矿石码头停靠。业内人士认为,山东乃至东部沿海将形成以董家口港区为中心的矿石集散中心。

    今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同意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的批复》,这标志着董家口港拿到了走向世界的“国际通行证”,它对于青岛逐梦世界级大港、发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和支点作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有多大,城市就有多大;港口有多强,城市就有多强。口岸开放,意义十分重大。如果说港口是开放的一个引擎,那么口岸的开放就是引擎的点火器。”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曾表示。围绕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第四代物流交易港和现代化蓝色新港城总目标,青岛董家口循环经济区规划了“一港、一城、三湾、四区”的空间布局,在不远的未来,一个世界级的新港城将在西海岸迅速崛起。

    老港区华丽变身邮轮母港城

    青岛国际邮轮港城是青岛继地铁、胶东国际机场之后打造的又一个千亿级交通大项目,因为具体的规划还在落实中,这个千亿级的大项目一直没有受到象地铁和新机场那样瞩目。但近日,《关于青岛国际邮轮港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工作的决定》通过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青岛国际邮轮港管理局正式成立,根据授权或委托依法享有一定的规划、土地、建设、金融、旅游、海洋、投资、物流等领域的管理权限。其职能就是在邮轮港规划的前提下,负责邮轮港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综合协调等,将老港打造成邮轮新城。

    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从天津一路南下,青岛、上海、宁波、厦门直至三亚,都在抢抓未来十年邮轮旅游的黄金增长期,青岛国际邮轮母港目前是继上海、天津、深圳之后,获批的全国第四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作为青岛国际邮轮港第一个先行启动的项目,今年以来已接待邮轮86个航次,接待旅客约7.8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40%,接待量预计将由2015年全国第6位上升至第4位,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游轮、地中海邮轮等三大国际邮轮公司相继派遣豪华邮轮入驻青岛邮轮母港。青岛邮轮母港有限公司国际客运中心总经理刘文韬认为,作为新秀的青岛国际邮轮母港虽然起步晚,但也有起点高的优势,这样有效避开了天津、上海等老牌邮轮母港的竞争。“现在邮轮旅游很大一部分市场是日韩,因为青岛距离韩国、日本分别只有300海里、500海里。这一面向东北亚市场的极佳区位优势在国内无人能比。”刘文韬说。

    谈及青岛邮轮母港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认为,青岛市自身有着900多万人口的巨大市场需求,其1小时公路和铁路距离内有接近2100万人口,1小时飞行圈里有超过1亿多的人口,不算潜在的客流,就能面向两到三亿人的客源市场。随着高铁、新机场、地铁、城铁、高速等交通配套设施的完善,青岛形成的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届时青岛邮轮母港不仅辐射山东半岛,也能辐射全省甚至省外等多地客源。

    

    城铁:铁路末端变交通枢纽 北上南下西进路路通

    6年前,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的通车让“青黄不接”成为历史;一年前,龙青高速青岛段通车,青岛高速公路里程达800公里,所有的乡镇实现了半小时上高速;一个月前青荣城铁全线通车,青烟威山东半岛融入一小时生活圈;现在济青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新机场高速、济青高铁、青连铁路、合青高铁正在加速推进,青岛的陆路交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一个交通末端正在慢慢地变成一个“交通枢纽”。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域覆盖

    青岛城乡公交的发展,最早始于2011年,青岛汽车东站开通至即墨的617路,这是青岛首条城际公交线路。而青岛真正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也是在即墨,2012年12月26日在即墨首创城乡公交“即墨模式”,交运集团在即墨投放了600余辆LNG新能源公交车,开辟了35条城乡公交线路,涉及站点688个,覆盖了18个乡镇,700余个村庄,创造了全国首例城乡公交的“即墨模式”。

    2014年上半年,交运集团先后在青西新区和胶州开通了城乡一体化公交,同年12月,平度城乡公交一体化启动。2015年1月,莱西城乡公交一体化全面启动,交运集团城乡公交实现了服务版图的“七连扩”,标志着青岛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实现对青岛全域的全覆盖,为周边区市数百万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城市的公交化覆盖率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水平,以前的中心城模式已经逐渐向外拓展,2015年青岛对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作出战略调整:“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青岛的城市空间布局将对照世界知名湾区城市标准,以胶州湾为核心,形成东岸老城区、西岸新城区、北岸新城区的品字状分布格局,走向海湾型大都市。

    城市空间变化,公共交通必须与之配套,青岛至即墨的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后,今年10月青岛至平度也有了公交线。12月1日,青岛公交集团胶州巴士公司27路线公交车越过桃源河大桥,驶入城阳地界,胶州公交正式接入市区公交线路网。“胶州、即墨等区市将建公交换乘站,逐步与市区公交对接。”青岛市运管局局长袁海波介绍,青岛已制定《青岛市实施公交全域统筹工作方案》,逐步实现公交的全域统筹。

    青岛高速公路突破800公里

    高速公路是陆路交通的重要部分,青岛的高速公路发展一直比较超前。从外部看,青岛不仅有起点开始的青银高速,也有同三高速贯穿,还有济青高速南线;从内部看,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高速等快速通道满足了部分区市的交通需求,2015年9月,随着龙青高速青岛段竣工通车,青岛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800公里,实现了青岛市区与所辖县市全部直通高速公路,所有的乡镇半小时内上高速成为现实。

    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建成通车后,青岛的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快车道,其中青银高速公路拓宽改造8.8公里完成,使其成为进出主城区的快速迎宾大道;新建成89公里的龙青高速公路青岛段,烟台段正在建设。目前新机场高速加快推进,即将开工建设,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已经开工。

    目前青岛拥有青银高速、国道204、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四横六纵”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

    根据最新的《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2014—2030年)调整方案》,全省高速公路网布局为“九纵五横一环七连”(简称“9517网”),总里程约8300公里,其中5条横线涉及青岛的有两条:青岛—夏津(鲁冀界);青岛—泰安—聊城(鲁冀界)。1条威海—烟台—潍坊—东营—滨州—德州—聊城—菏泽—济宁—枣庄—临沂—日照—青岛—烟台—威海的环线,一条龙口—青岛的连接线。青岛的公路网已经形成内联山东半岛,外通全国的格局。

    网端城市欲变身交通枢纽

    整个胶东半岛都处于全国交通网络的边缘末端,“来而不往”。在全国铁路或省铁路网上,青岛仅仅是一个小支路,铁路出行靠的是胶济线。青岛在人们眼中以前的形象就是“胶济线的端头”城市,虽然地处胶东半岛,先天有着海洋优势,但没有像上海那样有延绵的长江内陆运河,现在随着济青高铁、青荣城铁、青连铁路、潍莱高铁等项目的落地,青岛正在向交通枢纽城市蜕变。

    2014年1月10日上午,青岛北站正式启用,从此青岛有了南北两大火车站,进入“一城双站”时代。根据设计,济青高铁、胶济客专、太青客专、青荣城铁等9条铁路都将引入青岛北站,青荣城际铁路不仅打通了山东半岛的通道,也与东北地区连接起来;通过青连铁路,青岛将和江苏、上海地区连接起来。青岛的铁路交通将形成“T”字形格局,将由原来的铁路末端变为沿海的交通枢纽,南北重要线路都会在青岛汇集。

    今年11月16日,青荣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它不仅串联打通了半岛的城市交通网,对于烟威地区链接省会济南甚至往外通联意义重大。2018年济青高铁即将建成通车,通过青荣城铁的中转,烟威地区可以实现三四个小时直达济南,届时胶东半岛城市群快捷的运输通道将彻底打开。

    截至目前,青岛市境内铁路7条,总里程达300公里,铁路车站达到18个。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青岛市将建成以青岛站、青岛北站、青岛西站、红岛站为枢纽,济青高铁、青连铁路、胶济客专、青荣城际、潍莱高铁为主要干线的铁路网,山东半岛进入一小时生活圈,青岛连接京沪的陆路也将更加迅速和畅通,铁路网络的触角不仅可以延伸至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甚至进入西北、西南地区的高铁网络也将打通。以前,青岛作为一个端头城市,铁路运输主要是终到始发、“来而不往”,今后,青岛将连通四方,成为胶东半岛的重要枢纽。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更多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