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伊始,青岛十区市的党代会陆续召开,并产生新一届区市委领导班子。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日前在与新任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集体谈话时指出,要践行“正、学、和、责、严”五字要求,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开拓一番新事业,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区市强则青岛强、区市兴则青岛兴。围绕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新任的区市委书记、新一届区市委领导班子,将如何创造性地谋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本报开设“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一届区市委书记访谈”专栏,听听他们响亮而坚定的回答。
访崂山区委书记江敦涛: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
位于岛城东部的崂山区,可谓集区位、山海资源、科技资源等多重优势于一身,未来五年,在我市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等重大战略的推进中,崂山区均担当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被赋予期冀和重任的区域,崂山区今后五年如何谋划更高层次的新发展?
崂山区委书记江敦涛介绍,未来五年崂山区的奋斗目标是: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以弥补短板改善民生,以从严治党凝心聚力,以更高的定位、更新的路径、更实的举措推动崂山发展,奋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力争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20亿元。率先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江敦涛:山海和鸣 必有回响
如果说,青岛是一首咏叹,那么,崂山这个章节着墨最浓重,用词最绚丽。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犹如一方镇纸,让1万多平方公里的青岛仪态万方。
民间谚语“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表达了人们对这片热土的深切眷恋。这个山海城浑然一体的年轻城区,承接着厚重的自然遗产和灿烂的文化遗产,承担着率先发展和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在雍容的现实基点上,求索未来。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道:“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给予的答复。”小康升级、产业优化、空间再造等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就是一种践诺式的答复。
崂山区是可以俯瞰的。395.8平方公里的陆域上,森林覆盖率高达60%,如涌的绿潮和无际的蔚蓝,浇铸着这个青岛东部城区的鲜明底色。生态,是战略支点和发展魂魄,一着占先,全盘皆活。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作为新一代崂山人,对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的追求,是使命,亦应有大作为。对品质的追求,肇始于阡陌,起势于城郭,贯穿于经济,落脚于生活。就像是一根金色线条,与海岸、与山脉经纬交织,锻造成元气淋漓的崂山气派。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对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不可辜负。发千钧之弩,建万石之钟。如果说,巍峨的山峦是大自然的苦心孤诣,那么,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在山海间留下斑斓的文明长卷,应是这一代崂山人的不竭追求。
“对崂山区来说,须强化一个发展理念——品质引领,通过提质增效的战略举措来打造品质新城大美崂山。”
历任共青团青岛市委副书记,城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崂山区区长等职务,江敦涛如今肩负起了崂山区的发展重任,对崂山区的发展,他有清醒的认知和把握。“崂山区正迎来转换发展动能、加快转型升级、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时期。”江敦涛说,“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的目标,是崂山区的更高城区定位,也凸显出一个新的核心理念——以品质来主导这个区域的发展。
怎样理解把握“品质”的内涵?答案是:以“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来定位崂山区方方面面的工作。经过认真梳理,崂山区提出着力提升“六大品质”。
人民生活品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60张,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经济发展品质。对崂山区来说,就是要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核心,做大做强金融、高新技术和旅游这三大产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
城市建设品质。为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崂山区要全面实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今后五年要做到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基本配套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区建设走在省市前列……
公共服务品质。为确保基本形成普惠可及、优质高效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崂山区的社区医疗卫生、体育健身、法律服务、文化服务要实现“10分钟服务圈”,3所初中、7所小学创建成为全市名校……
社会文化品质。深入挖掘崂山历史文化,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生态环境品质。要用扎实的努力支撑起“绿色崂山”的品质: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0%左右,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万元GDP能耗保持全市最好水平……
为什么把“品质引领”作为崂山区新时期发展的一个关键词提出来?江敦涛表示,新的形势要求崂山区把高品质、创一流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以“工匠精神”逐项打磨,力争通过5年的精雕细琢,让崂山区成为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的大美崂山。
“崂山区需更好地把握结构调整的一个关键节点——创新驱动,着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高地。”
“创新一直是崂山区的优势所在,必须立足这一发展的基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让崂山区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气息与活力”,这是采访中江敦涛反复强调的一点。那么,如何让“创新属性”在崂山经济中更鲜明地凸显释放?他认为,要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创新平台集聚能力。同时,要聚力于金融、高新技术和旅游的产业创新,持续注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金创、科创、文创融合互动的产业新格局。
聚焦三大产业,着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高地,是今后崂山区经济进一步优化、增效、凸显优势的关键所在,江敦涛对此作了具体阐述,“下一步,应通过强化产业组织、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他说,金融产业应以建设金融生态体系、集聚新兴金融业态为重点,建设青岛财富产品交易中心,打造青岛PE·基金中心和青岛互联网金融中心,新增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500家,基金管理规模突破4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应坚持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着力打造智慧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虚拟现实五条“百亿级产业链”。
江敦涛说,着眼于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我们将抓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引进虚拟现实企业和研发机构100家以上。在旅游产业方面,引进培育一批高端酒店、特色民宿、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等精品旅游项目,开通崂山空中旅游线和流清—太清—仰口海上旅游交通线,重现“三清胜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崂山区还将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谋求突破,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培育100家科技服务骨干机构。
“立足好民生这个出发点,高标准寻标对标——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崂山区要集中力量干好‘十件大事’”
“让群众有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获得感,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敦涛说,在这方面,崂山区同样要以“国内领先”的高度来寻标对标。为此,崂山区要集中力量干好事关全局发展和百姓福祉的“十件大事”。
实施全面小康升级工程,累计民生投入400亿元,打造普惠型、质量型民生强区。
启动崂山“未来产业”培育计划,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强力集聚金融产业,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实施产业空间拓展战略,规划建设产业载体1000万平方米,新增市场主体4万户,亿元税收楼宇达到20座。
全面推进“美丽崂山”建设,计划投资100亿元,基本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历史欠账。
实施城区承载力提升工程,突出抓好交通体系、停车设施、供热系统和排污设施建设;全面解决居民吃水难问题。
启动张村河生态公园建设,适时启动张村河片区村庄改造,打造生态宜居的靓丽水岸新城。
建设“智慧崂山”,推进智慧政务、智慧景区、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和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网络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记忆、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文化嫁接“四项工程”,打造崂山文化品牌。
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村庄改造、社会治理、国企国资、全域旅游、财政投融资“五大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抓好主体责任细化、队伍结构优化、基层组织强化、党内监督深化、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五化建设”。(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 杰 钱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