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服务业发展规划:建设国家重要区域服务中心

2017-03-02 13:45:17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5%左右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

    “青岛服务”品牌基本树立

    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经青岛市政府同意,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青岛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十三五”时期,建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生产性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生活性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公共性服务水平明显改善;通过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动力机制转换和产业体系重构,切实将发展方式转到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双引擎的轨道上来;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青岛服务”品牌基本树立,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

    《规划》围绕“十三五”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构建蓝色高端新兴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确了指导思想、 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市现代服务业将坚持四条发展路径: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培育竞争优势。推动服务业业态模式创新,开发适合工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服务需求,培育满足消费高端化、绿色化、个性化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提升辐射服务功能;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服务业的应用,以“互联网+” “海洋+”不断推进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全方位创新,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

    二是坚持开放发展,集聚高端要素。将服务业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战略等相结合,依托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形成区域统筹、分工合理、特色突出、梯度推进、竞争有序、协调发展的格局;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市场资源高效配置。

    三是坚持高端发展,促进结构升级。以“标准化+”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服务质量提升,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服务标准。聚焦商务运营、金融、研发等更具控制力的生产性服务功能,提高青岛服务全球生产制造的竞争力;提升商贸、旅游等生活性服务的精细化、品质化和国际化水平,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服务业内部结构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升级。

    四是坚持特色发展,实现重点突破。结合青岛的发展禀赋和服务资源优势,着力在财富管理、物流航运、旅游、健康等领域培育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服务业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实现重点突破,增强示范带动效应。

    《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五大主要任务,即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强化服务业承载能力、推进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加快服务业改革开放步伐、实施“青岛服务”行动计划。

    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完善人才跨境流动配套政策,深化用人制度市场化改革,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高品质建设具有国际标准的社区、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区域服务中心指标体系,定期评估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评估推进效果并及时完善;出台信用建设专项目标考核办法,依法实施信用“三清单”和“红黑名单”制度。同时,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服务业发展格局。(记者 林刚)

    新闻链接:

    解读:青岛“十三五”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

    五年锁定五大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加快建设“三中心一基地”,服务业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日前印发的《青岛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完成五大任务,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

    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

    到2020年,金融和大宗商品交易额超过4.5万亿元,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

    根据《规划》,我市将围绕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建设,主动融入全球服务分工体系,大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培育形成具有辐射带动竞争优势的区域服务中心功能。

    提升区域服务中心综合功能。 金融贸易功能,着力推进金融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到2020年,金融和大宗商品交易额超过4.5万亿元,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运筹决策功能,着眼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到2020年,总部机构突破500家,在青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突破150家。门户枢纽功能,到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2600万人,年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50万人。创新创意功能,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消费时尚功能,促进城市品质与城市价值双提升,到202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000亿元左右。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金融业,加快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信息服务业,以建设“智慧青岛”为目标,争取到2020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现代物流业,创建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到2020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降到13%左右。科技服务业,争取到2020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以上,技术交易额增长15%。高端商务业,争取到2020年,高端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5%。总部经济,争取到2020年,总部机构突破500家,过亿元商务楼宇超过100栋。会展业,争取到2020年,培育10个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会展活动,年举办展览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

    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水平。打造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到2020年,现代商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4%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0%;建设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争取到2020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打造“影视之城”“音乐之岛”,到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集聚100家有制造发行资格的影视企业,每年生产制作影视剧100部(集);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建设一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争取到2020年,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达到50个;健康养老服务业到2020年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体育产业到2020年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左右。

    强化服务业承载能力

    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企业突破150万户,20户以上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规划》提出, 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战略,依托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区域特色和交通条件,整合空间和要素资源,统筹发展服务业三大经济带,加快建设服务业十大功能区,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提升服务中心建设资源承载能力。

    统筹发展服务业经济带。一是以总部金融为特色的东岸发展带,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等区域,重在“做优做美”。二是以航运物流为特色的西岸发展带,以黄岛区为主,包括胶州部分区域,重在“做大做强”。三是以科技服务为特色的北岸发展带,城阳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和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重在“做高做新”。

    加快建设服务业功能区。对已规划形成的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其服务功能。同时,再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带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围绕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开发园区、商品集散地,重点建设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青岛国际邮轮港、灵山湾影视文化区、李沧交通商务区、城阳总部商务区、青岛软件科技城、董家口港区物流园、即墨国际商贸城、胶州湾国际物流园等十大功能区。

    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通过做大做强、引资新建、主辅分离和个转企、大众创业等综合措施,壮大服务业发展企业群体,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企业突破150万户,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6000户,年营业收入过50亿元企业超过60户,20户以上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实施中小企业“千帆计划”,培育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继续实施企业主辅业分离和个转企奖补政策,每年新增200家左右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

    推进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

    争取到2020年,培育10个以上新经济形态示范园区,打造3—5个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平台

    《规划》提出,将创新贯穿于服务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

    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鼓励我市制造业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和智能制造;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设计、新标准、新平台建设,向掌控产品品牌和核心技术的高端服务业转型。推进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统筹农产品流通网络布局,健全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

    推进“互联网+”服务业创新。推进“互联网+”新业态,推进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推进“互联网+”新模式,争取到2020年,培育10个以上新经济形态示范园区,打造3—5个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平台,建设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全球网货营销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高地。推进“互联网+”新产品,促进跨产业协作,推动延伸式产品创新。

    推进“标准化+”服务业发展。实施“标准化+”战略,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服务标准,叫响“青岛服务”品牌。深入实施已发布的112项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标准规范,组织制定物流、金融、中介、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标准规范。重点抓好消费市场专项整治,制定(修订)和实施餐饮、住宿、交通、旅游、文化娱乐、购物、物业7个领域服务标准,确保行业服务质量有明显提升。在供水、供热、供气等领域开展国家服务业标准试点。

    推进“海洋+”服务业发展。探索新的海洋服务业发展模式,培育新的海洋开发业态;推动海运与金融深度融合,推动建立金融控股集团,探索建立再担保集团公司;建设一批涉海电商平台,规划一批海洋电商产业园,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立海洋文化先行区,打造东亚海洋科普基地;建设“数据海洋”信息平台,建立海洋信息服务产业园,支持“智慧青岛”等重大应用项目建设。

    加快服务业改革开放步伐

    2020年服务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到15%以上

    《规划》提出,改革政府引导方式和调控手段,探索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目标的发展动能转换,加快实现服务业发展体系和发展能力现代化。

    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全面落实服务产品出口退免税、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减征企业所得税政策,设立现代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突破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争取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争取在前湾保税港区开展统一融资租赁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推动报业、广电、出版企业所属单位转企改制,争取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综合示范区。

    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开放合作领域,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际航运税收政策、国际船舶登记创新试点,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施服务贸易领域八大创新工程,2020年服务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到15%以上。扩大对外服务投资,支持优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引导我市金融机构为国际基建工程、装备制造产品和技术输出等提供融资支持。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完善城市管理、人文环境、诚信体系、公共服务,引进国外知名大学、高端医疗机构和国际组织,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法规,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商事制度。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分类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化改革,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

    实施“青岛服务”行动计划

    到202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0亿元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规划》提出,围绕关系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实施门户枢纽、财富中心、旅游胜地、购物天堂、影视之都、会展名城、养生福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八大行动计划,助推服务业高端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提升。

    门户枢纽行动计划。加快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洲际交通体系,加快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推进董家口港区原油码头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轨道交通“18448”工程,到2020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5亿吨,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2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培育10家年营业收入过50亿元物流企业,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到80家,成为面向日韩和亚太的国家门户城市。

    财富中心行动计划。加快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取建设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市场,推进财富管理教育科研中心建设,到2020年,培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00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10家,各类财富管理机构50家以上,成为新兴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

    旅游胜地行动计划。完善东、西两大度假旅游集群建设,构建旅游交通码头和游艇基地体系,融合体育资源,培育工业旅游品牌,到2020年,全市游客接待量达到9850万人次,年出入境邮轮达到200艘次以上、游客超过3万人次,打造国内游客赴韩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购物天堂行动计划。完善现代商品市场体系,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培育形成7大市级商业中心、12个区级商业中心和9处商贸集聚区,培育5处交易额过100亿元的专业市场。到202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0亿元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成为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山东半岛高端时尚消费中心。

    影视之城行动计划。以黄岛区、市南区、崂山区为核心区域,重点发展影视创作、拍摄、制作与交易、影视主题公园旅游,加快推进万达影视产业园、中日韩影视文化产业园、青岛(国家)电影交易中心、青岛影视产业人才孵化与创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每年吸引30部国外影片、100部国内影视作品来青拍摄,成为世界级影视制作基地和影视之城。

    会展名城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西海岸中铁博览城和红岛会展中心,完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青岛新南国际博览中心功能设施,形成四大展览举办区,加快推进与10家以上境内外知名会展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引进2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项目。到2020年,会展经济规模达到400亿元,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养生福地行动计划。以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为核心,创建国家健康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健康产业基地。整合前海、环胶州湾、崂山沿海、西海岸沿海、即墨沿海和灵山岛、田横岛等优势资源,建设健康产业链,培育服务胶东半岛、辐射华东地区及日韩的健康产业带。到2020年,打造国际知名的生态健康养生福地。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动计划。推进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建设一批服务外包交易、人才供需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和实训、服务外包公共品牌与市场推广、服务外包公共技术支撑等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60亿美元。(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林刚)

更多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