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阵阵轰鸣声中,带有12个螺旋桨的无人飞行器从大沽河莱西段的上海路大桥上缓缓地起飞,向附近的河道飞去。昨天,本次《五种飞行器航拍展望大沽河未来》探访活动来到了第三站——莱西湖至省道309段(水集段)。这一区域是大沽河治理的重要区域之一,该区域将在保持原生态湿地的基础上,通过构筑生态堤坝、增加水生植物等形式,打造成一个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湿地公园。
现场 无人机上阵显本领
探访莱西湖之后,原本计划乘坐热气球直飞下一站,可是遇上小雨天气,而且还刮起了风。飞行员姜涛经过了几次尝试,也无法将巨大的热气球立起来。 “风大了,热气球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再怎么充气也飞不起来。 ”青岛中航航空运动俱乐部总经理范嘉林说:“这样的天气,需要动用咱们的另外一个神器——无人机。 ”
范嘉林和同事任宪明从车里将一个黑色飞行器搬了出来,放到了一处平缓的地面上。记者注意到,这架无人机像一个多爪鱼,上面有6条“铁臂”。每条“铁臂”上有两对小螺旋桨。莱西大沽河指挥部小张说:“这个一个人就能抱过来的小玩意儿,还能航拍呀?”“你可别小瞧它,它的身价20万元。”范嘉林说,无人机是一个“全能选手”,升空高度虽然没有热气球高,但对于河道的探访来说,它是最佳选择,不仅能飞五六百米高进行航拍,还能在专业人员的操控下做各种高难度飞行,甚至贴着水面飞行,对河道进行详细地探访。
为了本次大沽河探访,他们专门在无人机上安装了云台,放置了相机,能自动拍照。
探访 爬高速降扫描河道
上午9时10分,调试完各种设备之后,无人机操纵员任宪明像玩飞机模型一样,遥控着他的“宝贝飞机”升空飞向不远处的河道。记者和范嘉林则站在监视屏前,操控着无人机上的照相机。无人机一边飞向河道,一边慢慢地爬升。到大沽河河道的上空时,已达到160米的高度。
通过监视屏,记者就像坐在无人机上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河道的情况:整个河道至少有一半以上长满了芦苇,靠近岸边的部分已经干涸,光秃秃地,其间分布着一个个挖沙后留下的采砂坑,像脸上的疮疤一样,非常扎眼。河道中央只有4米宽左右的水面在流动。河水从一公里外的地方就在芦苇丛中穿行,已经没有了大沽河先前的气势。
当无人机到达一定高度时,范嘉林示意任宪明将无人机“停住”,然后不断按下快门来给河道拍照。
拍完高空全景图之后,任宪明开始操控着无人机缓缓地下降,向河道水面靠近。
记者通过监视屏看到,河水越来越宽,水边的景象也越来越清晰。无人机降到了距离水面只有1米多高的位置上,开始贴着水面飞行,给河道拍起了“近景扫描照”。这些近景照片甚至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棵芦苇上有没有虫子。不过,记者也注意到水边的芦苇丛中和水面上多了一些生活垃圾和废弃的包装袋。
调查 大沽河成了洗衣沟
“这里的河道多少年都没变样了,有很多地方连像样的河堤都没有。 ”正在水边洗衣服的一名村妇说,“虽说是大沽河,但是平常干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小河沟,我们都来这里洗衣服、放鸭子。”
“这个点的情况就是目前大沽河现状的缩影。景观资源虽优良,但生态保护任务仍繁重。”大沽河指挥部工作人员说,大沽河水环境及两岸生态环境整体较优,但随着流域开发和经济发展,其生态承载容量必将面临着极大的考验。现状大沽河流域内存在着挖沙、破坏河床自然生态环境等个别现象,若不先行治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将难以维持可持续性。
目前大沽河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治理的问题:区内建设用地布局零散,水质污染情况不容乐观,规划范围内工业与居民点布局零散,仅个别企业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工业用地及村庄缺少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对大沽河水质造成一定威胁。同时,水利设施已起步,但建设量及形式仍需改进。现状河道堤岸不成系统,时断时续,已建成的防洪堤大多为20年一遇标准,未能达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30年一遇防洪标准以及《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发展规划》确定的50年一遇标准。现状橡皮坝等蓄水设施也不足,导致部分河段水位过低。且这些水利设施形式都较为生硬,缺少生态性和亲民性。
举措 抛石头筑起生态坝
不过,随着大沽河治理的开展,河道上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各种大型机器在河道和岸边穿梭着、忙碌着。在现场,记者就看到了两三辆大铲车在往河边上倒一大块一大块的石头。记者走上前去询问驾驶员,得知他们是在修建大沽河两岸的堤坝。而在河的对面,还有一些推土车在平整着堤坝。
以前修建堤坝都是用混凝土浇筑,怎么现在把石头扔在上面就形成堤坝了? “我们这是在修建一种生态型的堤坝。这种方法叫做抛石法。 ”现场施工负责人戴玉栋笑着说,以前用水泥砌成的堤坝虽然结实抗冲击,但是它没有生态性,因为它建成之后,没有任何缝隙,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而现在的抛石法则让石头相对自然地堆砌成堤坝,就会形成一种原生态的河岸堤坝效果。而且,由于大量石缝的存在,后期会有大量的水生植物附着并生长,形成一个生物群落。后期,工作人员还在堤坝上栽种一些攀爬植物,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