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月底开幕 亿级藏品亮相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4-03-14 17:43:04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青岛新闻网3月17日讯 3月28日,山东首届艺术鉴藏文化节将在青岛隆重开幕,众多国宝级藏品将亮相青岛,收藏专家马未都也将飞抵青岛,进行《耀古灿今、盛世收藏》专题讲座。

    本届艺术鉴藏文化节,由青岛啤酒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青啤•颐山源墅项目主办,由青岛艾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由中国楹联协会、北京泰和嘉城拍卖有限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山东文物鉴藏协会、青岛保时捷俱乐部等协办。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青啤•颐山源墅项目,2013年曾开启“与智者同行”文化之旅,并成功举办“收藏泰斗马未都解读盛世与收藏”、“香港玄学天后麦玲玲大师开坛解密颐山源墅风水奥秘”两季活动,显露出独特的文化价值与深厚底蕴。此次主办山东首届艺术鉴藏文化节,值得期待。

    撼世珍宝惊艳现世,压轴盛会

    本次展会上,将有憾世珍宝亮相。其中“明永乐青花内府梅瓶”是世界仅存四件珍宝之一,此次首次在青岛惊艳露面,更是首次在内地展出,引发海内外文物界共同关注。“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花纹折沿盘”,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典范之称,曾有明代文人品评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这两件撼世珍宝其价值之高不可估量。

    据悉,此次文化节更集齐了唐宋元明清时代多件珍罕藏品,届时将同期展出。展期3月28号到4月3号。

    收藏泰斗马未都亲临现场

    收藏泰斗马未都继2013来青后,再度抵达青岛。届时马未都将举办《耀古灿今》专题讲座,详细解读收藏奥秘;同时,杂项专家组一行人将特赴盛会,鉴赏珍宝,专业讲座对话杂项收藏。百家讲坛主讲人谷向阳也应邀来青,举行《翰墨华光》书画专场讲座等。(本网记者)

    下一页:山东首届艺术鉴藏文化节部分珍品信息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1、【明永乐•青花内府梅瓶】

    现今所知唯一未入博物馆收藏之青花内府梅瓶——明永乐内府梅瓶,将在3月28日举行的山东首届艺术鉴藏文化节惊艳露面,现身岛城,引起了海内外文物界的关注。

    该梅瓶造型古朴端庄,胎体较常见的永乐器为重。其肩部以进口苏麻离青料书写“内府”楷书二字,字体饱满挺健,青花发色纯正,为永乐官窑御用之物,一向被视为明初青花瓷研究和收藏之重器,也是首次在内地展出的具有极高收藏和研究价值的明朝宫廷官窑瓷器珍品。

    此梅瓶全世界仅存四件,另外三件分别为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所宝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梅瓶从未见诸正式的出版物,秘藏院内至1996年方公开展示,目前与该院其它宋明清珍品同列为常设性展品。而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所藏的两件青花内府梅瓶,属于日本所藏中国艺术品中世界知名的珍品。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2、【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花纹折沿盘】 【说明】(高6.5cm;直径37.5cm)

    盘心青花描绘各式花卉,内外壁均饰各式缠枝花卉,与盘心纹饰相互呼应。

    本件作品的青花纹饰线条有粗有细,借以表现青花纹饰的浓淡层次,不论着色深浅,色泽都极为绚丽鲜艳,清晰明快,线条的纹理中常带有钴铁的结晶斑,呈星状点滴晕散,浅淡处结晶斑点较少,浓重处则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入胎骨,迎光侧视或用手抚摸可辨凹凸不平之状。

    这种现象是研磨不细的钴料在窑火中形成的自然晕散,绝不同于清代雍正仿品那样有意重涂点染,着意模仿。用来渲染海水、花卉,如同在生宣纸上作画时留下的笔触、墨痕,富有风韵。青花为骨,笔意入神,将青花瓷器之美之魅尽展无疑,风姿神韵堪为永乐青花的卓越代表。

    永乐时期青花瓷器基本摆脱了洪武青花瓷器从元向明过渡时期的特点,形成了自身清新隽秀的风格,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3、【清末大宝积经全本】 【说明】《大宝积经》,梵名Mahā ratna kūsa sūtra ,又作《宝积经》,唐代菩提流志等译,凡一二〇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

    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等载,玄奘自印度归返时,曾带回本经之梵本,玄奘译完大般若经六百卷后,诸方名德又敦请玄奘再译本经,然其时玄奘已精力殆尽,而预知寂期不远,遂舍却所请。但玄奘所带回之梵本,今已不存。

    宝积,即‘积集法宝’之意。因其为大乘深妙之法,故谓之‘宝’;聚集无量之法门,故谓之‘积’。全经计收四十九会(部),其中,魏晋南北朝隋唐之诸译经家,用不同经名,陆续译出二十三会八十卷余,称为‘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二十六会三十九卷半,称为‘新译’,本经即为新旧译之合编本。

    此次展出的《大宝积经》是清末留存本,为存世不多的全本之一。其保存完好程度为其他残本所不能媲美,价值极高。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4、【唐代绿釉执壶】 【说明】“喇叭形口,短颈,鼓腹,平底,一侧有双股把手,对侧有短流壶嘴。”为唐时期典型特征。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这从唐宋绘画上是很容易看到的。唐宋时期多为单色釉执壶,为绿釉、青釉、黄釉居多,明清时期开始有青花执壶,色彩也更加多变秀美。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5、【清康熙铜鎏金弥勒菩萨】 【说明】此像为弥勒菩萨像,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高挽,发髻前有小型舍利塔一座,作为该尊的独特的标志之一。

    整个作品做工规整,打磨细致,鎏金明亮,颇有17世纪内蒙古地区造像的风格特点。17世纪后期,喀尔喀蒙古的造像风格随着哲布尊丹巴随康熙帝进京达十年之久,而将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也带进入了多伦诺尔为中心的东蒙古地区以及以清宫造办处为代表的宫廷艺术中心,这时期出现的一些作品,既有喀尔喀蒙古造像的精致、明亮,又有内蒙古地区或者北京地区造像的模式,面相有满、蒙族的特点,额头隆起,额角分明,颧骨较高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另外,此像背后涂红漆,表明它曾经在寺庙中受到过虔诚的供奉,座后方贴粗纸条一张,题藏文一行,大意为:“大威德金刚之驱魔法”,说明它可能与大威德金刚驱魔仪轨有关。弥勒是藏传佛教中极为活跃的尊神,有极为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力,几乎每一座大寺都有体量庞大的强巴殿(藏语,指弥勒殿),内供高达数十米的铜胎弥勒菩萨像。弥勒原为释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现菩萨形象,住兜率天,故称弥勒菩萨。据佛典所载,弥勒菩萨现在兜率天的内院弘法,教化天众。

    相传兜率天上有500亿天子,各以天福力,造作宫殿,发愿布施弥勒菩萨,庄严兜率天宫,使兜率天成为殊胜的国土。另据佛的授记,他会在未来世降生娑婆世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成佛,习俗相沿,也称他为弥勒佛。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信仰对象有广泛的信众基础,因为弥勒信仰是佛教的救世主信仰,以否定现世世界,美化未来世界为主体。这种信仰最初成立于印度,后流行于整个亚洲佛教信仰地区。一般相信弥勒菩萨将在释迦牟尼佛入灭56亿7000千万年后,自弥勒净土兜率天下生此娑婆世界,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然后召集三次度众法会,号称“龙华三会”,济度众生,含有理想国的性质。而佛典“弥勒三部经”(即《弥勒下生经》、《弥勒大成佛经》、《弥勒上生经》)代表了弥勒信仰的教理核心。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6、【13-14世纪鎏金莲花手观音造像】

    【说明】立式莲花手观音像,铜铸鎏金。脚踏莲花座,头戴冠,左手施无畏印并持一莲花,右手施与愿印,腰身略曲。上身裸露披项圈、璎珞,上嵌红宝石、绿松石、紫水晶。眉目细长,嘴角微翘,表情祥和,身姿婀娜,品相完整。本尊造像为丹萨替风格,丹萨替造像风格壮美,工艺精湛,代表了西藏佛像艺术的最高成就。丹萨替造像的研究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元代藏传佛像艺术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研究藏传佛像艺术风格的演变,特别是外来艺术向西藏本土风格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丹萨替造像亦为我们提供了西藏14世纪藏传佛教艺术的标尺,弥补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空白。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7、【17世纪藏传度母造像】 【说明】白度母,又称为救度母,相传是观世音菩萨左眼眼泪所化。因佛母面、手、脚共有七目,所以又称七眼佛母。修白度母法者,一切罪业、魔障皆能消灭;而且求子求财,长寿富贵,皆能遂愿。她与尊胜佛母、长寿佛合称为“长寿三尊”,在寺庙中最为常见。

    这尊白度母造像面目端庄祥和,形象典雅优美。双乳隆起比较含蓄,较之印度的夸张多了一些自然美感。莲座莲瓣秀长饱满,应受汉地永宣时期造像影响,但略有不同,是十七世纪藏东地区造像独特的艺术手法。莲座底部采用圆包底技法,也是此时期藏区的艺术特征。整像端庄优美,品相完美,是十七世纪藏东地区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造像作品。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8、【17世纪藏传金刚萨埵造像】 【说明】金刚萨埵,噶举派皈依 王尊,是本初佛,为三世一切 佛的总身,也是佛陀三身的综合体。金刚总持是 身佛,金刚总持的双手交叉,右手持金刚杵象征“善巧”,左手持金刚铃象征“智慧”,是“不二法”以及“空界”的究竟代表。

    本尊金刚总持造像头戴五佛冠,相好无尽,肉髻高耸,耳垂,宽肩细腰,比例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天衣、珠宝、璎珞作为身庄严,双手结期克印于胸前,善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上身饰项圈璎珞,腰饰连珠式腰带,下身着长裙,衣纹自然流畅,有极强的写实性,花冠、项圈、璎珞和钏环镶嵌有精美的宝石,显得雍容华贵,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束腰仰覆莲座,莲花瓣做工精细,饱满圆润,背光卷云纹饰重工艺,通体鎏金,法相庄严,做工讲究,为17世纪西藏地区佛造像的经典之作。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9、【17世纪藏传佛顶尊胜佛母造像】 【说明】西藏 银嵌宝石 单体锤揲 尊胜佛母,又称顶髻尊胜佛母。常与无量寿佛、白度母一起出现,被称为“长寿三尊”。常供奉修持此像,能增长寿命及福慧,消除罪业和凶灾。此尊造像为三面八臂结全跏趺端坐于莲花座上。造像花冠、耳铛及莲座莲瓣雕刻精细,是十七至十八世纪西藏造像常见的艺术风格。此像最为殊胜之处是整体纯银捶揲而成,佩帛鎏金,耳铛、璎珞及钏环镶嵌绿松石,饰以点缀。制作工艺难度之大,并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体现出当时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10、【包世臣真迹】 包世臣(1775一1855),男,安徽泾县(古属安吴)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嘉庆二十年举人,曾官江西新渝知县,被劾去官。

    包世臣学识渊博,喜兵家言,治经济学。对农政、货币以及文学等均有研究。28岁时遇邓石如,师从学篆隶,后又倡导北魏。晚年习二王。自称:“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自拟为“右军第一人”,自负之极。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11、【清•雍正工本《上谕 军令条约》满汉全本】 清朝开国之初,为严肃军纪,每遇出征行军,都要颁布或重申军令,入关以后亦未松懈,至道光末年,凡两次钦颁条约纪律,一为雍正九年(1731年)颁布的<上谕军令条约>,一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颁布的<行军纪律>。入关前后历次颁布的军令,或为“律例”、“则例”吸收,或为地方大臣请旨载入营制文献并予以刊刻,然而流传至今的文本并不多见.

    此军令为雍正九年的初本,分别用满汉两种文字刊印,并用黄纸做封面,尽显皇家气象。此为军事条令,对满洲、蒙古、绿旗士兵行军、驻营作战进行规范,并惩罚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对违犯同一条例的满洲和蒙古士兵与绿旗士兵惩罚尺度不一,当时统治者的民族政策由此可见一斑。八旗军有满汉之分,故以满汉两种文字刊行。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12、【清•康熙御笔真迹】

    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此文为唐代诗人李适的《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是这个时期的唐朝国家强盛,是皇帝与民同乐的真实写照。也直接反映出当时康熙朝的盛世气象和康熙皇帝的内心写照,故有此作品。此作品为绫本有明显的清早期书法风格,是康熙皇帝的早期作品。

高清:首届艺术鉴藏节将开幕 国家级藏品云集

    13、【明《永乐北藏》】 《永乐北藏》,又名《北藏》。官版。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敕令雕印。始刻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完成于英宗正统五年(1440)。参与者有道成、一如等。刻藏的地点在北京,经版由司礼监掌管,藏于祝崇寺内的汉经厂(寺内还建有收藏明版藏文《大藏经》的番经厂)。

    《永乐北藏》是参照《永乐南藏》的结构分类,但在编函(将某几部经典编为一函)方面又作了较大的调整编成的。全藏总计六百三十六函(函号为"天"至"石"。其中,有些函内收有两类性质不同的经典),收经一千六百十五部六千三百六十一卷。在初刻本告成之后,由于藏在京城,故一直作为官赐藏经,由朝廷印刷,下赐各地寺院。在南、北两藏中,它更具有官方性质和权威性(《永乐南藏》的印刷则较为容易,一般信众也可出资印经)。

    《永乐北藏》其版片原藏于故宫司礼监刻经厂,清代移出至北京某寺院,之后又流落民间,历经中国战乱时期,散落丢失极其严重。

    此卷经文为官赐藏经作为佛像装藏而用。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更多
-

-